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节(1 / 2)





  赵云薇对于丈夫的体贴还是很受用的,当真多准备了一些, 一个是这样的话自己面上有光,另一个是也好堵住娘家嫂子那张毒嘴,好让一家人去到时耳朵清净清净。

  她那位嫂子是个眼皮子浅的,竟盯着些蝇头小利, 出嫁女回娘家多吃一口饭都要遭她白眼,真是简直了。

  说来都是穷闹的, 经历过缺衣少食的那些年, 有些人是被饿怕了。

  赵云薇心里多少理解几分, 因此从来不跟对方计较,毕竟她都是嫁出去的女儿了, 作为外嫁小姑子再与娘家嫂子缠磨算怎么回事,真闹了矛盾不得让别人家看了笑话, 到最后伤的还是父母的心,多划不来。

  这次回娘家,她先是按照规矩准备了一篮子油条几包糖果子,分量上十分实在, 另外还特特拎了二斤猪肉一条鱼。

  整个算起来,绝对是年礼里边比较靠前的那一波了。

  赵家距离他们这儿不近,是在另一个城区某个厂子的家属院里。

  但是赵云薇一家子并没有一大早就过去,而是准备好了东西,收拾停当,等到十一来点快中午时才启程。

  这个点不早不晚,赶到后说会儿话不耽误吃晌午饭,饭后再叙叙旧联络联络感情就回来了。

  要是去的早了,保不准会遭娘家嫂子的白眼,说他们饿死鬼投胎肯吃嘴什么的,听了平白窝气,何苦来哉。

  晚了也不行,要么是正赶上饭时,然后准被人讽是掐准了时间去大吃大喝的,连个活儿都不愿意干;要么是错过饭时,拿了不菲的年礼却要被人家用残羹冷炙应付。

  赵云薇经过这么多年,和娘家嫂子屡次作战,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想来就能知道,对方是有多势利眼多极品。

  一家子全部出动,十一点出发,出了大门走不远就有直达的电车可坐,十分方便。

  为了打脸娘家嫂子那位‘阶级敌人’,赵云薇这回出门前可是让丈夫和孩子全都换上了簇新的好衣裳,料子针线什么的都是极好的,穿过去让某人眼馋嫉妒去。

  路上走亲戚的人很多,电车里从来没有这么拥拥挤挤过,如同沙丁鱼罐头似的。

  大家基本都是提着一个篮子装年礼,篮子口搭着一块白棉布,或者再盖一张红纸,叫外人看不清里面搁的是什么,所以也没有攀比一说。

  不过赵云薇一行出了篮子,手上还提了大肉和肥鱼,那年礼档次就嗖嗖地往上升了,令其余人看来看去,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啧啧称赞的,还有暗骂傻子蠢货的。

  众生百态,不一而足。

  有人在许国庆身后小声嘀咕败家婆娘,拿那么多好东西走娘家,一看就是个平时里心向着娘家人的,说不定见到好东西都想往娘家搬,不是个败家婆娘是什么。

  这人对自以为的真相看不过去,意在提醒当家的男人别被妻子忽悠了,回去好好管一管才行。

  可惜许国庆并没有多领情,一手抱着宝贝小棉袄,一手提着送给岳父岳母的猪肉条,只当没听见别人所谓的‘好心提醒’,一心护着逗着闺女。

  自家人知自家事,往年他们家因为经济条件的关系,送给岳父岳母的年礼可不算好。

  大部分的时候,对方回的礼都比他们拿去的重,是两位老人专门补贴给外孙的。

  为此妻子的娘家嫂子给了多少怨气白眼,他又不是不知道。

  如今有了条件,正好多准备些东西带去,也好回报一下岳家以前的援手之恩,因此他还嫌拿的猪肉和鱼少了嘞。

  如果不是担心多了让人起疑,许国庆都想着是不是背着筐去,筐里填满的那种。

  如此的想法基础上,那二斤肉一条鱼又算的了什么,他们家现在有时候一天的伙食吃的都比这个多。

  胡思乱想着,电车嘟的一声到站了。

  许国庆回过神,被挎着篮子的妻子拉着往下挤,顺便还得兼顾着拎着大肥鱼的大儿子,以及另外两个孩子。

  等到好不容易从‘沙丁鱼罐头’上挤下车,赵云薇赶紧点人头,看见六口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方才放了心。

  此时已经差不多十一点半了,下车后再走上一段路就到达了目的地。

  看着熟悉的家属院大门,赵云薇禁不住露出怀念的笑容,即使有娘家嫂子在比较糟心,但是能见到长大的地方和爹娘,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赵家与老许家比起来也算门当户对,都是住在筒子楼房上的职工家庭,要不然当年许奶奶也不会把赵雨薇说给许国庆做媳妇了。

  只不过相比老许家的纯工人出身,赵家偏书香门第一点,家里除了做文职的老大,二老都是在学校当老师的,文化程度不低。

  想当年因为这个,赵家还差点被拉去批.斗,最后是曾经做过私塾先生的赵家老太爷当机立断把所有家产捐给国家洗身成贫穷的教书匠,才险之又险地度过那场动荡风暴。

  不然以那时候疯狂的社会行情,书香门第的赵家人能不能全须全尾的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即使能活,那也是被打上臭老九的标签,屈辱艰难的活着,撑不撑的下去都不一定。

  赵老太爷有先见之明,舍财保命,好歹保下了人丁稀少的赵家血脉,然而自己却因为自责于家业尽失,帮赵父熬过难关,看着他娶妻生子后早早地就去了,一同的还有捱过苦日子身体不好的赵老太太。

  老一辈一过世,曾经的那些是非功过差不多都随之掩埋到土里了,留下的是时代开放后教书育人备受世人尊敬的书香赵家。

  不比老许家人丁兴旺,赵家子嗣单薄。

  赵老爷子当初只有赵父一根独苗苗,到了赵云薇这辈儿稍微好点,除了她还有一个大哥,可惜没有继承父业,不选择教书却在学校团委里一心钻营着,现在还只是个不大不小的文员罢了。

  除了他,他妻子也不是教书的,只是凭着老一辈的关系,在学校当个管寝室的生活老师,好歹与书香挂了点边边。

  这就让她很骄傲了。

  所以往往在看到作为纺织工人的小姑子时,赵大嫂就有一股优越感。

  殊不知她那个工作岗位是赵云薇当初让给她的,那个是靠关系讨来的萝卜坑,而纺织厂工人的身份却是实打实地考上后争取来的,能有可比性么。

  为了娘家家庭团结,赵云薇都不屑得跟眼睛长在头顶的嫂子多说什么,就看她在那儿一个人自鸣得意,嘚瑟于丈夫和公婆向着她,生活美滋滋。

  因为这个,赵家几乎没有婆媳矛盾,少了多少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