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1 / 2)





  谢母摇头:“我也不知怎么回事。只记得一开始,被关在一间屋里,除了白天黑夜,有人盯着不叫走动外,倒也没遭什么大罪,后来有一天,送来一碗东西,我吃了,当时就觉得困,睡了过去,等我醒来,人又被装在了一辆黑车里,没日没夜地走,也不知道去哪里,等我再被放出来,人就到长沙国了,见到了慕氏。”

  “娘跟她服了软,叫她回来,跟你好好过日子,往后还是我谢家的儿媳。她却油盐不进,就是不听……”

  谢母抹了把眼泪,一把抓住了儿子的手。

  “娘也是回来路上,才知道那个齐王造了反,自己当了皇帝。她长沙国也和齐王是一路子的。听说你刚休了她没多久,那个什么世子就来求过婚了!先前她兄弟没了,那个世子,又来了一趟!罢了,她要另攀,不回来,也就算了,但她身边养着的那孩子,却不能不要!长庚,娘记得清清楚楚,你跟娘说过的,分明是你的儿,慕氏却非说不是你的!还哄的那孩儿也是如此认定!你赶紧的,一定要给我去把孙儿给带回来,可不能叫他跟着日后遭罪!”

  谢长庚沉默了良久,低声道:“娘,是儿子的错,当初不该欺你。那孩子,确实不是儿子的骨肉,只是先前……”

  “你别骗我了!”

  他话未说完,就被谢母打断,又抹起了眼泪。

  “当初你不听我的话,不娶戚氏,我也就算了,但这孙子的事,我不能再由你!那孩子,我越看,越像你小时的样子!”

  “不是你的,莫非你是失心疯不成,为何对他如此好?”

  谢长庚一顿。

  “娘听说长沙国现在也了不得了,和那个齐王一道杀入过上京,莫非你是怕了齐王不成?你不也封了王吗?娘是自己一个人,那日胳膊拧不过大腿,没办法,先回来了。你给我去,把我的孙儿要回来!”

  谢长庚望着自己神色激动的母亲,一时说不出话。

  他迟疑了下,安抚了几句,叫人进来服侍她歇着,退了出来,打发了还等在外的毕恭毕敬的应城令一行人。

  他冷冷地看着跪在自己脚前的朱六虎,这个两年之前,他早早便安排在长沙国,最终却坏了他大事的暗影。

  第72章

  慕扶兰走进地牢, 命人替那个在此已被羁押了将近半年的探子除去枷锁。

  朱六虎慢慢地睁开眼睛。

  年轻而美丽的面容,高贵而华丽的服饰。她的出现,令这间阴暗的地牢,仿佛也变得明亮了起来。

  他茫然地望着, 不知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更不知道,当日在他举匕意欲自裁之时,为何会被阻止,直到听见她说:“替我去做一件事。”

  “把谢长庚的母亲,送还给他。”

  朱六虎愣住了。片刻之后,他明白了过来, 那双原本已经形同死水的眼睛里,慢慢地, 出现了一丝属于活人的气息。

  他从地上爬了起来,带着感激之情, 朝面前的这个女子磕头。

  直起身的时候,他想问一句,她如今如何了,艰难地翕唇,话却又吞了回去。

  这个女子,给了他一个能够让他去面对他的上司,以尽量体面地去接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惩罚的机会。这已经是一个天大的人情了。他没有资格去想别的什么, 更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他的命,已经不属于自己。

  此刻, 他跪在了这个左右自己生死的人的面前,深深地俯首于地,愧不能当。

  “除了叫你送我母亲回来,她无别话?”

  一道冷淡的声音,发自对面。他立刻从怀中取出一只四角包金的乌檀小匣,托于手中,高高举过头顶。

  “翁主还叫卑职将此物转交。”

  谢长庚握匣,慢慢地打开。

  匣中是只似被利器从中劈开成为了两半的蛇纽金玺。

  他盯着,良久,连眼睛都未曾眨动一下。

  朱六虎未敢抬头,等待片刻道:“卑职坏了秦王大事,万死亦不足以谢罪!”他说完,取匕首便要刺入自己心口,忽听对面之人问道:“你出来时,可知复州李良攻长沙国的战况?”

  朱六虎停手,抬头。

  谢长庚面无表情地望着他。

  朝廷回归上京,甫定,谢长庚准备亲自领兵发往长平关的时候,群臣对罪魁之一的长沙国亦是口诛笔伐。慕宣卿虽已病死于退兵路上,但这并没有消除群臣愤恨。众人纷纷上书,要求予以扑剿。作为长沙国近邻的复州刺史李良,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上书毛遂自荐,声称愿为朝廷分忧,领兵去灭长沙国。

  “卑职出来时,李良与长沙国将军袁汉鼎正战于云梦,至于战况,卑职不知。”

  “你与梁团,跟我最久,精明审慎,做事从未曾出过纰漏。这一回,何以失职至此地步?”他听谢长庚又问。

  朱六虎羞愧万分,不敢看他,低声道:“卑职不敢隐瞒。两年之前,卑职奉命初落脚于岳城时,遇一妇人为邻……”

  他顿了一顿,再次深深叩首于地。

  “全是卑职见色起意,耽于安逸,心生懈怠,忘记使命,以致目盲失聪,坏了秦王的大事,与旁人无任何干系。”

  静默了良久,他听到那道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

  “念你随我多年,从前有功的份上,留你一命。照规矩,自断一指,以此为戒。”

  朱六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应了过来,感激涕零。

  他一刀割下了自己左手拇指,不顾血如泉涌,咬牙忍痛,朝着前方那个已经握匣转身而去的背影重重叩首:“多谢秦王不杀之恩!”

  ……

  数日之后,数百里外的复州,复州刺史李良,正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寝食难安。

  长沙国偏居南隅,本朝之初,刚作为封国封给慕氏王时,除了几座靠近岳城的大些的城池,其余地方,人口稀少,遍布荒泽。但经历代慕氏王的治理,填泽为地,施行仁政,渐渐人口兴旺,鱼米丰饶,仓廪殷实,李良早就垂涎不已,欺长沙国兵弱无器,此前便曾趁乱,发兵进攻,意欲抢夺地盘。没想到对方凭空杀出一支武备犀利的军队,当时不敌败北,心中却及其不甘。这回见长沙国随齐王造反不成,又失人王,国风雨飘摇,大有人心涣散之势,大喜,认定机会再次降临,便上书到了朝廷,一是向谢长庚表忠心,二是借机捞些粮饷,随即卷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