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7节(1 / 2)





  谢母的这狂躁之症,发作起来的时候,安神的药,根本就就不吃,只能用金针刺穴,才能让她安静下来。

  阿猫和宫人知道如何操作,急忙上来。阿猫哄着谢母,宫人想将她那只还能动的胳膊压住。不料她两只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正朝自己走来的慕扶兰,突然,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竟然从床榻上翻了过来,那只能动的手,朝着慕扶兰,狠狠地抓了一下。

  慕扶兰的手背立刻被她挠出了几道血痕,血丝从皮肤下慢慢地渗出,火辣辣地疼。

  “皇后,你怎么样!”

  阿猫吃了一惊,随即哭着求:“太后,您老人家安静些行不行?求求您了。皇后是替您治病的!”

  谢母呵呵冷笑:“你知道什么!你以为我不认得她?她不是什么好人!她抢走了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原本最听我的话了,我说什么,他都听我的,可是就是这个因为这个女人,她勾引了我儿子,我儿子听她的,再也不听我的了,他的眼里,也没了我这个亲娘!我打死她……”

  她奋力挣扎,又想朝着慕扶兰扑来,被几个冲上来的宫人七手八脚地按住,人是不能动弹了,那睨着慕扶兰的目光里,却仍是充满厌恶。

  慕扶兰蹙了蹙眉,取帕擦了擦被挠伤的手背,随即捻针刺穴。b r

  片刻之后,谢母慢慢地安静了下来,闭了眼睛,嘴里嘟囔着,终于又沉沉地昏睡了过去。

  慕扶兰收了东西,叮嘱宫人轮班服侍好太后。

  阿猫红着眼送慕扶兰出来,慕扶兰安慰了她几句,便回往紫微宫。

  她入了寝殿,命侍女和宫人都各自散了歇息去,洗手后,毫无睡意,独自坐在灯火前,望着火苗,出神了片刻,觉手背又开始作痛,看了一眼,见那几道被抓伤,已是开始肿胀。便站了起来,去取那瓶有镇痛祛毒之效的药膏。

  她打开平日存放药物的匣子,翻了翻,不见想要的膏药,才想了起来,前几日跟前服侍的一个宫人下台阶时,黑灯瞎火没看清,摔了一跤,擦破了手脚的皮,药膏被她转手赐了下去。

  慕扶兰闭了匣子。

  大半夜的,懒得兴师动众地叫人再去太医院拿了。

  她随手取了块清洁的帕子,正要裹在手上先对付一晚上,忽听寝殿口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

  她慢慢地转头。

  一道身影,出现在了寝殿宫灯照不到的那片阴影里。在那里停了一停,向着她慢慢地走了过来。

  宫灯渐渐映出一张因为大病一场而变得瘦削,眉目也愈发如剑的男人的脸。

  他来了。

  这么久了,从那夜他醒过来,随后次日早五更离开之后,今夜还是头回,他来到她的这寝殿。

  他每天都忙到很晚,直接睡在元宸宫,夜夜如此。据说,宫人中一度曾私下传言,陛下不幸皇后。皇后只是因了太子的缘故,才得以从长沙国被接入上京,居中宫之位。

  不过随后,慕扶兰很快又得知了另个传言。

  据说有天晚上,一个在元宸宫服侍的宫女,仗着姿容婉丽,想替深夜还在批阅奏折的皇帝暖床,结果,当夜便被太监拖了出去,从此再不见人。据说是被归入了此前还未清理干净的宫中奸细之列。下场如何,可想而知。消息传开,宫女无不心惊,自此再不敢有半点逾矩之念。

  再很快,又有传言出来,说皇帝陛下不开六宫,只皇后一人,却又不寝于紫微宫,原因并非如众人先前猜测的那样,不喜皇后,而是恰恰相反,乃皇后不悦皇帝陛下,为了太子之故,方从长沙国来到中宫。

  自然了,这些关于帝后之间那扑朔迷离的关系的传言,如风来,也如风去,在这座规矩森严的冰冷皇宫中,是没有人敢当众谈论的。

  慕扶兰悄悄地放下自己那只受伤的手,用袖遮住了。

  谢长庚停在距离她数步之外的地方,顿了一顿,道:“方才我忙完事,去探我母亲时,阿猫都和我说了……”

  他的视线从她的脸、垂落的乌发,往下,一直落到了那只藏起她手的袖上。

  “你的手,怎样了?”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凝涩。

  “无事。稍稍破了点皮而已,过两天就好。”慕扶兰笑了笑,回答他。

  他走了过来,终于停在了她的面前。

  “让我瞧瞧吧。”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种或许连他自己也未曾察觉的疼惜和懊恼,迟疑了下,朝她伸过来他的一只手。

  慕扶兰却往后退了一步,将自己的那只手,背在了身后,脸上露出微笑:“只是抓了一下而已,我自己方才处置过了。无妨,不必看了。”

  他看着她,那手在半空停顿住了,片刻后,慢慢地收了回来,随即摊开另一只方才一直握着的手掌。

  那只掌心里,卧了一只精致的小瓶。

  “这是太医院新制的上好玉膏。”他将药膏放了下去。

  “明日起,你不必再去那边了。我不想你再这般委屈自己了。她跟前有太医,也有服侍她的宫人。我自己亦会去探望的。”他说。

  “多谢陛下体恤。”

  慕扶兰并未推脱,只垂下眼眸,低声说道。

  谢长庚却还不走,继续望着她,沉默着。

  就在慕扶兰忍不住,开口要道自己乏了,要歇息时,听到他说:“过几日,西南三苗的头领,以及……”

  他略一犹豫,仿佛终于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

  “以及袁汉鼎,将一道入京朝贺。”

  “一直以来,袁汉鼎对长沙国的功劳不小,你想我封他什么,你尽管说,只要我能拿得出,我必不吝。”

  她听到了这个名字,便迅速抬眸,眼睛里溢出了隐隐的笑意——那是发自内心的愉悦的笑意,是他从来没有在她这里得到过的。

  他又有什么资格,能令她向自己亦展露如此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