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章(1 / 2)





  但三七转眼便至,就算是沈伯谦想做些安排,也是力有不逮。

  他仔细考虑了一下,三七以求稳为上,一切等到末七再说。

  再说李家坪众人。

  四七、五七和六七期间虽说不能上祭,但来串门聊天倒是没什么忌讳。

  乡里乡亲的,说两句话,这没人说什么吧。

  况且,秀才公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心里肯定难受啊,还不兴我们来开解开解?

  沈伯谦中秀才的消息传出后,村里十有八九都想上门拉拉近乎,但碍着迁坟的事儿,不少人还是抹不开脸。

  现在事情已经说开了,那还怕什么!

  一时之间,乡亲们简直是排着队来看秀才公,沈伯谦就没闲下来过。

  对于村里人的热情,沈伯谦从善如流,毫不拒绝。

  只要有人登门,他必是热情招待,几天功夫,合村儿上下没有不夸他的。

  沈伯谦也没白招待这些人。

  对于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他不知道的,想知道的,需要知道的,太多了。

  不知道沈中复和沈千川怎么想的,一边培养沈伯谦,一边又严格限制他接触外界事物。

  以至于那个书呆子前身短短十四年的岁月中接触到的人和事有限到了极致,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更是少的可怜。

  如果沈家那两朵奇葩没有意外死亡,沈伯谦根本无法想象原主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刚进/入这个身体上的时候(.....不要想歪了),他能够捕捉到的残存思想就只有忠君、爱国,其他竟是什么都没有。

  唯一一次个人情感爆发就是知道沈母死讯的那刻。

  只是那刻后,这个身体的意识彻底消散于天地之间,沈伯谦也没机会再去深挖研究了。

  原来的沈伯谦可以遵照沈家奇葩二人组的要求,懵懵懂懂的活着,但这个沈伯谦是什么人?

  二十一世纪新青年。

  最喜欢做什么事儿?

  ——挖掘真相,了解世界,气死别人。

  原主儿那样糊里糊涂的活着,跟死了有什么区别?简直连条咸鱼都不如啊,呵呵。

  只是,受时代所限,此时此地,他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少得可怜。

  除了研读沈家藏书外,他也只能通过尽可能多的接触人,通过观察他们,推测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揣摩他们话里带出的信息来慢慢的了解这个世界。

  至于原主儿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鉴于他的世界观都是从沈家两朵奇葩那儿得来的,沈伯谦不觉得有任何客观公正的参考价值。

  有这点儿时间,还不如多了解几个村民,看看他们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

  不过,这事儿是个水磨功夫,不是一两天就能弄完的。

  世界这么大,别说只是间接观察了解,就是去看看也得不少时间啊。

  不知不觉见,日子就在沈伯谦与李家坪、陈家坳村民亲切友好的交谈中一天天过去了。

  几乎在他还没什么感觉的时候,沈母的七七之日到了。

  这是沈母葬礼的最后一个大日子,沈伯谦也不藏着掖着,目标明确——让沈母风光大葬!

  乡下人办丧事,一般就是烧些纸钱、大蜡、香烛什么的,条件好的弄几个花圈就算是有面子了,这些基本的沈伯谦自然都没落下。

  光是花圈就让人送了十好几个,一直摆到沈家门外,这在庄户人家可不多见。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

  ☆、第17章 报恩蹊径

  16-报恩蹊径

  沈伯谦充分借鉴后世的丧葬陋习,大肆铺张。

  亲自画图,请马大姨夫和徐二姨夫去镇上的纸扎铺子跑了两趟,专门做了一批丧葬用的东西。

  金山银山、等人高的丫鬟纸人、纸马纸轿、三进的纸宅子两座;

  有了房子,自然就有配套的纸扎桌、椅、板凳、千工床,两箱子纸扎衣服,还有纸扎的鸡、鸭、牛、羊一堆,甚至还有纸扎的花鹿、仙鹤。

  基本上你能想得到的,他都给画出来,还都让人去做出来了。

  这些东西一抬出来,来的人都被镇住了。

  沈家媳妇不亏啊,谁说人家这丧事办得寒碜的?这场面,县太爷他娘死了也没这福气吧?这到了下面可是要享大福了!

  而且这还不算完,沈伯谦又特地从本县有名的永宁寺请了两位高僧来家里给沈母诵经,好让她早登极乐。

  这场七七下来,无论李家坪的、陈家拗的、马家、徐家的,都说事儿办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