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4节(1 / 2)





  林芳夏眼睛一亮,是个好法子,只是紧接着,她又愁上了,“可是玻璃也不好弄啊。”

  “玻璃至少比这薄膜要多吧。”林炎城也没去其他人家看成果,立刻骑车去县城找厂长帮忙。

  厂长听说他要弄玻璃,“你们队又不盖房子,你弄这玩意干啥?”

  “不是我要弄,而是我们大队现在正在培植小球藻。”

  “小球藻?你们队还养猪啊?”厂长看起来不怎么去乡下,所以也不知道乡下已经断粮了。但是他还是知道小球藻的作用。

  林炎城含糊不清地道,“是的。猪要吃。”

  “我这边没有多余的。只能给你匀两块。”

  “谢谢厂长。”林炎城迟疑地问,“能不能麻烦师傅给我划成一块一块的?”

  厂长怨念地瞧了他一眼,“好好一块玻璃,你居然给整成碎的。你也舍得。”

  林炎城有点冤,他也舍不得,可谁让建筑队的这些玻璃都是大块头呢。哪怕最大的缸也不需要那么大的。

  “行吧。你去划吧。”

  厂里的玻璃师傅其实也是大工,之所以要这么大块玻璃,也是因为工程师设计随意,他们需要根据图纸来修改。

  按照林炎城的要求,玻璃师傅很快就划完了。

  林炎城又向他打听哪里还有玻璃。

  玻璃师傅倒是比林炎城知道的多,“很简单。你到垃圾回收站,买五十斤玻璃渣弄去玻璃厂,他们就能给你一块玻璃。”

  “五十斤?他们咋不去抢啊?”林炎城还是头一回听说玻璃这么贵。

  “爱要不要,谁也没逼你。”

  林炎城叹息起来,只能按照玻璃师傅的指示,到垃圾回收站买碎瓶子。

  这年代的玻璃瓶并不多,大部分是酒瓶,农药瓶等等。

  他跑了三四个垃圾回收站才凑够了五十斤。跑到玻璃厂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

  好在玻璃厂的人看他过来换玻璃倒是非常热情。

  这年代不能私下买卖,但是可以换。

  但是个人跟公家换,一般来说都要吃很大的亏。

  当林炎城看到自己花了五毛钱买到的五十斤玻璃居然只换来半米宽半米长的四四方方玻璃块时,气得整个人想吐血。

  这么点东西居然比粮食还贵?

  但是他已经无力吐槽了,谁让形势比人强呢。

  林炎城向厂里借了拖拉机,把玻璃运回了五星大队,天已经彻底黑了。

  明天还要赶回大桥那边,他也顾不上疲惫,让林建国把玻璃送给各家,让他们继续养。他还要把拖拉车送回厂里。

  等林炎城下次回来的时候,所有的桶都长满了小球藻。

  林炎城长舒一口气,又问起其他人家的。

  林建国经常去别家逛,比林芳夏知道的要多,“上面不盖东西,温度就升不上来。除了有几个摆在屋里窗台底下长了小球藻,其他的几乎都没有。”

  林炎城只能让大伙去捡碎瓶子换琉璃。让队里所有人家都种植小球藻。

  时间眨眼到了四月份。第一批小球藻长出来了。

  林建国相当发愁,“爹,这东西怎么吃啊?”

  知道这东西能吃,但是他们也不能像猪一样直接吃吧?

  林炎城问23333。

  23333继续科谱,“小球藻的生产环节过程包括小球藻的纯化,选种培养,过滤,清洗,脱水,高消化率处理,杀菌,喷雾干燥,打锭制成成品。”

  这一系列流程好像制药啊。林炎城对这块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让队员们自己制成成品,那是不现实的。他还得去省城找关系。

  “爹,还是我去吧。你不是还有工作嘛。”林建国自告奋勇。

  哪怕他没去大桥那边,林建国也知道他爹的假并不好请。有几次他爹都是匆匆忙忙回来瞧一眼,连饭都来不及吃,又急急忙忙赶回去的。

  林芳夏也举手要帮忙,“我也去。到时候也让贺云逸帮忙。他在省城比咱们要了解。”

  林炎城摸着下巴,突然想起来了,“你不说我倒是忘了。他好像就在研究所吧?那里应该也有研究药物。他说不定能认识人。”

  林芳夏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你们俩想去,那爹就交给你们。”林炎城自然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马上就给他们开好了介绍信。

  两人带着钱,介绍信和粮票,当天就去县城。

  等林炎城下次再过来的时候,林芳夏交给了他一瓶东西,他打开一看,居然是绿色粉沫状的,“这是小球藻?”

  “对,这东西制出来有的是药丸,有的是粉末。我觉得粉末的话,可以掺在粮食里一起吃,味道能好点。”

  林炎城问起两人去县城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