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39)(1 / 2)





  她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从许多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人选的好处。

  而皇帝也在明昙的叙述中连连点头,待人说完后,方才露出一个笑容,拍了拍女儿的肩,说得很好,龙鳞是个有主见的。

  明昙眨了眨眼,刚要莞尔,却听皇帝话锋一转,又道:不过父皇却要告诉你:你举荐的这两个人,可并不是派往沅州的最佳人选啊。

  ?

  明昙一愣,不解地望向皇帝,龙鳞愚笨,不知有谁能比这二位更加合适

  龙鳞可不愚笨。皇帝的语气颇为意味深长,朕且给你一个提示

  清涟底藏浊,黑影上悬光。

  明昙顿了顿,脑中似乎灵光乍现可仅在一瞬之后,这点福至心灵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再难想到任何东西。

  等了一会儿后,见她依旧没有思路,皇帝便也没有继续强求,只笑道:好了,倒也不急于这一时。待你好生想想,有了新的答案之后,再来给父皇重新举荐两个人,如何?

  明昙困惑地皱了皱眉,虽然仍不理解自己错在何处,却还是点了头,是,龙鳞记住了。

  好,皇帝摸摸她的发顶,温和道,这么晚了,朕再让盛安送你回去吧。

  明昙乖乖起身,刚准备转身离去,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转回来,父皇,龙鳞还有一件事,没来得及向您禀明!

  何事?

  龙鳞日前曾与温妃娘娘见过一面,在交谈之中,发现娘娘的家乡琨州,正在种植一种名为红苕的作物。

  明昙严肃道:据我所知,这种作物耐旱抗瘠,须深扎根,很适合在沙质土地上生长;而且它的块根口感绵软,味道香甜,随便丢进火堆里烤烤就能食用,轻易便能饱腹,非常符合沅州现在对粮食作物的要求!

  耐旱抗瘠?

  皇帝眼前一亮,甚至都从案后站起了身,激动道:龙鳞说得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明昙肯定地点了点头,琨州玉脉开采严重,许多土地甚至还不如遭过大旱的沅州,却仍然能够栽种红苕,产量也十分惊人,正是眼下的不二之选啊!

  沅州的情况说来紧急,但剖析核心的问题,其实也就只有两个关键。

  一是救急赈灾,二则是给当地的农户们谋出一条新的出路。

  多亏之前祝之慎倒台,他手下不少大蛀虫都被抄了家;再加上皇帝近年勤政,国库颇丰,拨粮解这一时燃眉之急,倒是不在话下。

  而民变之事,虽看着严重,但百姓们只要能够活下来,又有谁愿意拖着饥累的身体去制造暴。乱?

  因此,只要让人人都吃饱饭,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那么无需武力镇压,沅州的动荡自然便会不攻自破

  民生之事,宜疏不宜堵。

  而此前最让皇帝发愁的,也恰恰是如何为沅州的日后而打算。

  稻黍稷麦菽,五谷皆不能在沅州成活,那百姓们应该种些什么?吃些什么?

  好在明昙神来一笔,提出了红苕这个新的选择则正好给困扰整个朝廷的问题,直接找到了解决之道!

  好,好!

  皇帝龙颜大悦,连连抚掌,既然如此,朕就派你亲自督办,务必要派人将红苕的植株与种植之法完整学来,引入沅州龙鳞能否办好这件差事?

  明昙眨了眨眼,略作沉吟后,不禁胜券在握地微微一笑。

  父皇放心,她自信道,龙鳞必不辱命!

  第47章

  古往今来, 赈灾都是一块令人眼馋的大饼。只要运作得当,即可又得名声又得钱粮,有太多的人想要在这个差事上分一杯羹。

  譬如婉贵妃的生父, 诚国公。

  昔日沅州第一回 伏旱时,是由当时权势滔天的户部尚书祝之慎一手操办。诚国公看在婉宁党的合作关系, 为长远打算, 便自觉退让了一步, 并未从中捞到半点油水。

  在祝之慎倒台后,随他的党羽也一起吃了挂落。而诚国公倒是因为先前的退让, 满身清清白白, 未受半点波及。

  他一边得意于自己的运气,一边看着抄家抄出的白银眼泛绿光,十分后悔上次没能从中获利。

  他觉得祝之慎太蠢。

  就和对方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女儿一样, 连表面功夫都不会做,所以才会招了陛下厌恶,也给了林相、钟禾这些老奸巨猾之辈的可乘之机。

  但自己和祝之慎可大有不同!

  诚国公是婉贵妃的父亲, 在明熠登基时也有从龙之功, 更是身负皇帝亲赐的一品爵位, 此间种种,岂是祝之慎一个世家官员能比得了的?

  他可是皇亲贵胄!

  如今,沅州再次遭灾,朝廷即将遣人前往。若是行事谨慎一些, 做得不露痕迹,还能名利双收这可是天赐良机啊!怎能再次错过?

  诚国公默默盘算了一番,对赈灾这个差事势在必得。

  但他毕竟是皇帝的姻亲,又自恃身份,不好为此特意前去上朝自荐。于是, 他便给二皇子府上传信一封,以思念外孙为由,邀明晖到国公府上一聚。

  明晖早已及冠,在宫外开了府,收到信后没敢耽搁,即刻赴约。他素来是个聪明人,酒过三巡后便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承诺自己会在上朝时举荐对方;而诚国公也满意颔首,说自己得此差事后,必不会落下女儿和外孙如此便一拍即合。

  就在他们商议的第二天,皇帝从行宫归京。因为沅州事态紧急的缘故,他连歇息都没来得及,便急召文武百官立刻前来太极殿上朝。

  而这一天,正好是本月十五。

  明昙一身官袍,眼下略略泛着青黑,与明景一同站在前列,看起来精神很是不好。

  明景有些担忧,知道妹妹日夜兼程地赶回来,身子肯定疲惫,不由道:昙儿就该听母后的,回宫好好睡一觉,何必来这儿受累上朝?

  哎呀,明昙打了个哈欠,含含糊糊道,我也心系沅州灾情嘛。

  见状,明景便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心疼地拍了拍对方的发顶。

  沅州的饥荒与民变情况严重,刻不容缓。

  各怀心思的大臣们在金銮殿上吵了又吵,恨不能把每一个步骤都拆开来细细掰扯,以求既能够中饱私囊、又为自己博得仁爱百姓的名声。

  好不容易等他们吵完,将一应琐事安顿完毕后,皇帝终于切入最重要的正题:朕有意在朝中择两位爱卿前往沅州,加钦差大臣之衔,总领赈灾情、安民生之事不知诸位有何想法?

  这就是重头戏了。

  官员们的眼珠转得飞快,心下自有一番计较。然而,还不等他们来得及开口,二皇子明晖便抢先上前,躬身道:儿臣愿举荐诚国公沈开谊沈大人,与骁骑参领吕巡吕大人,一同督办此次赈灾之事!

  话音方落,满殿寂静。不少大臣们都愕然地对视一眼,互相在对方脸上看到了显而易见的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