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56)(1 / 2)





  王秩洋洋自得,满意地吹了吹墨迹,抬眼向前方望去,只见长香还剩下四分之一左右,大概还有一刻钟的时间。

  他眼珠一转,又瞄了眼林漱容,发现后者还在誊抄草稿,登时便存了些争强好胜的心思,从案后走出,朝院中等了半天的众人行礼道:某已作完,厚颜请诸位大人评析!

  闻言,翰林院的学士们立即互相私语了会儿,最终出列三人,一个姓郭、一个姓李、一个姓齐。他们都是从三品的翰林直学士,才学过人,官位仅次于掌院大人,自然最能服众。

  于是,便由年事最高的郭学士率先道:王侍读,且将你的文章拿来罢。

  王秩不敢怠慢,赶紧将纸张呈上。

  郭学士接过来,与其余两人共同阅卷。他们都是在科举中任过主考或副考的,对赏评策论很有一套,甫刚看完,便知王秩今回的文章远超正常水平,不由大声赞道:好!好一篇词华典瞻、鞭辟入里的风流文章!

  这句锐意嶙峋,锋芒暗藏,直抒赏罚审慎之益,甚是一针见血

  通篇读下来,老夫竟觉得满心舒畅!而且王侍读还难得在文章中引了不少《诗经》、《春秋》中的典故,实在叫我等刮目相看!

  若在科考上遇到这篇,我可断要取个靠前的名次,才不算埋没了这些骈骊对仗的好文佳句!

  听到这些素来看不上他的学士们,此时竟对这篇文章百般夸赞,王秩不由得飘飘欲仙起来,连声道:随手小作罢了,哪能当得起诸位大人如此谬赞!

  三人中,以郭学士性子最为宽和。纵然平日觉得王秩有些扶不上墙,但眼下见此文章,发觉他还是很有几分真本领在身,顿时便伸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蔼声道:不错,王侍读果真进步颇多。待过几日,老夫定要去与杨掌院商讨一番,看能否奏请吏部,将你升至直学士之职

  翰林直学士!仅次于掌院的三品官!

  那他不就和面前的几人一样,能够站在翰林院的顶端,随意呼风唤雨了吗?

  王秩猛的瞪大了眼睛,万分激动道:多谢郭学士提携!

  那厢正其乐融融,后头悬着心的学士们也逐渐放松下来,呼出一口气,心说这下总不会给他们翰林院丢人了吧?

  接着便一起转过头,望向那边毫无动静的林漱容。

  然而,与他们意料中不同的是,对方似乎根本没听到王秩所受的嘉奖,依然神情淡然,不多时也停了笔,却不忙交卷,只顾着和她身边那名不认识的少女轻声闲聊,还时不时地低笑两声,哪像是在正与人比试作文章?

  倒比赏花烹茶还要更加悠然从容。

  不少学士见此一幕,都不由自主地频频皱眉,心中顿生嘲讽:就这种态度,能作出什么好文章?莫不是平白叫人看了笑话!

  就在他们互相撇嘴之时,那炷香终于燃到了根部。林漱容也总算肯将卷子拿起,施施然走向三位直学士跟前,微笑道:请各位大人过目。

  在见过王秩那篇惊艳四座的文章后,李齐二人都有些兴致缺缺。唯有脾气最好的郭学士态度仍然亲和,接过她的文章,客气道:林大小姐辛苦。

  认真算来,这位郭学士还与现如今翰林院的杨掌院一样,都与林相有同年之谊。是以林漱容也对他十分尊敬,施礼道:有劳郭大人。

  郭学士点了点头,张开卷子,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越看眉头就拧得越紧,原本平和的眼神也逐渐锋利起来,仿若是下一秒就要把纸张撕碎般,把李学士和齐学士都吓了一跳,忙问:郭大人?可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话没说完,却被郭学士挥手打断,将卷子递给他们俩,沉声说道:你们且看。

  李齐两人一头雾水,接过卷子,抬眼看了看林漱容,却只见对方依然镇定自若,像是半点都没有察觉到郭学士的异样般,朝他们露出一个笑容,微微颔了颔首。

  旁边的王秩将这一幕尽收眼中,胸中盈满嘲讽,不禁开口刺道:林大小姐莫非是由于不通规矩,写了什么不该写的东西,才会将郭学士生生气成这样?

  话音一落,周围的人也登时恍然大悟,转头互相议论纷纷起来。

  是极是极,林大小姐不曾参与过科考,倒还真有可能会犯这种错误

  卷面上的规矩繁杂,苦读了多年的考生也偶有失误,又何况是从未进过贡院的白身女子。

  大抵是未记得避讳?又或者是空行有误?这可是大忌,在科考时遇到,可是要直接黜落的啊!

  如此众说纷纭,林漱容却全都置之不理,只含笑看向郭学士,眉眼间满是气度从容。

  而在她的目光下,郭学士深深舒了口气,转头看向李学士和齐学士,缓缓道:二位大人,可看完了么?

  这

  那两人捧着卷子,震惊地对视一眼。

  半晌以后,才由齐学士率先大叹道:本以为杨公曾给吏部温大人的批语披一品衣、抱九仙骨过于浮夸但今日见此一文,我才知晓,原来世间竟真有这般璧坐玑驰、沈博绝丽的蹙金之章!合该当此高誉!

  正是如此!李学士也久久捋着胡须,眼珠都恨不能嵌在纸上,此题乃是化自《尚书》之中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一句,本就高深难懂,但林大小姐却能将题目剖析至斯:以咏叹尧舜先王爱民开题,紧扣主旨;接着先后引穆王之典、《汉书》名句,论及赏罚之道须得广恩慎刑,讲求忠厚;最终,则以赏刑之法作结,拈出题中的疑字,再度归结到最初所言的爱民仁政,功底扎实,环环相扣,实乃数十年来科考文章中的佼佼之作!*

  想不到、想不到齐学士拿着卷子的指尖颤抖不已,十分钦佩地看向林漱容,若非亲眼所见,就连我恐怕也不敢相信如此文章,竟是出自于一位方及桃李年华的女子之手,实在惊煞世人!

  待他们一一赞完后,林漱容方才不卑不亢地福了一礼,神情平静道:多谢大人夸奖。

  不愧是林大人的长女,这篇策论词藻风雅,文言清贵,自有一番傲骨蕴于其中,实在颇有尔父之风!郭学士也点了点头,看向林漱容的目光满是慈爱与赞许,果然,林大小姐当真如传闻那般,合该被称上一句不栉进士!

  郭大人过誉。臣女万万不敢与家父相提并论,林漱容摇头道,家父昔年曾高中状元,臣女却连秀才都尚且不算,如何能说是有他的风骨?

  唉,若是女子可以参科入仕,郭学士顿了顿,低低叹息道,林大小姐所能取得的功名,又何尝会输于令尊?

  这话声音很小,没传到身后那些尚在茫然的官员们耳中,却被一旁的王秩听了个一清二楚。

  不输令尊?

  那岂不就是在说林漱容身负状元之才!

  对一个女子尚能有这般夸张的称颂,可方才给他的评语,却只是一句取个靠前名次的场面话、而自己还为此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