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88)(1 / 2)





  哎哟,李兄莫急,见达成了吊人胃口的目的,王贤弟倒是不急不缓,伸手拎起茶壶给李兄斟了一杯,推到人面前,方才慢吞吞地说道,日前啊,我家妹夫刚到沅州跑了趟商,在那儿住了小半个月,回来之后便手舞足蹈的拉着我讲,直说自己福运高照,竟然有幸看到了

  看到了什么?

  这下,打断王贤弟拖长尾音的可不是李兄了,而是邻座的一名书生。他见两人纷纷侧目过来,顿时无奈拱手,歉意道:在下冒昧插话,还请二位兄台莫怪,实在是因为听得太过心痒

  无妨无妨。李兄也冲书生回了一个礼,笑骂道,王贤弟什么都好,就是有个爱卖关子的大毛病!瞧吧,把人家的胃口都吊起来了,还不赶紧快说?

  哈哈哈哈,小弟有罪,这便说!王贤弟大笑几声,也不再故作神秘,直接拣了重点道,据我那妹夫所言,他随商队一同到沅山脚下采药时,居然恰好碰上山中大雾弥漫,险些让人迷路好在他们去的时辰赶巧,没多久大雾便散去,显露出山巅的景象你猜怎么着?他们整个商队的人都看到,就在那山顶的正上方,居然出现了一块集赤、金、青、白、黑五色而成的神彩祥云!

  嚯!

  兴许是托前面卖了好些个关子的福,王贤弟此时的语气极具煽动力,听得李兄不禁一声惊呼,讶然道:大雾散而祥云现,听着倒像志怪话本里的情节了,当真有如此神异之事?

  小弟怎敢欺瞒?自然是千真万确!

  王贤弟啧啧两声,端起茶来抿了口,像是很不满被质疑一般,整个商队足有二三十人,全都看了个清清楚楚!更何况,还有沅州城里的百姓们呢,也都是亲眼所见,我妹夫如何能拿来乱说?

  是是是,是愚兄莽撞,给王贤弟赔不是了!

  那李兄倒也好脾气,连忙起身,又弯腰又作揖,还亲手给对方斟满茶水,直把王贤弟伺候得缓下神色,方才大松一口气,重新坐回自己的位子。

  而此时,邻座的书生也把手里的书籍放下,兴致勃勃地加入了他们的话题,依这位王兄所言,是沅山顶上突现五色祥云?太。祖时曾有过记载,五色喻为五谷,既乃丰登之意,又昭国泰民安之理,当使君王堆坛除地,报功于天这可是足行封禅大典的吉兆啊!

  大抵是有心卖弄学识,书生的声音不算小,在安静的茶楼里显得分外明晰,顿时又引起了旁边更多客人的注意。

  而那最先挑起话题的李、王两人俱是一愣,睁大眼睛,齐齐欣喜道:哦?若依兄台所言,那我天承朝中,岂不是又要出一位能够封禅于天的千古一帝了?!

  兴奋之下,他俩这一嗓子显得分外嘹亮,几乎遍传茶楼。有些正沉浸在书中情节里的客人们被扰了兴致,不满抬头,但更多的人则被话中之意吸引,好奇地朝这边张望过来,交头接耳:怎么了?那边在说什么?封禅大典?

  我方才好像听到,他们说沅州出现了五彩祥云

  哟,沅州的五色庆云!这又是一名读过史书的人,讶异道,太。祖陛下就是因为祥瑞现世,沅山出现了五色庆云的吉兆,所以才前往该地举行封禅大典的!

  对对,这位公子所言不错,还有前朝的武帝也一样!他们可都是文治武功、在青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啊!

  那照这个说法,当今陛下岂不是也会

  今上在位多年,仁政爱民,英明神武,功勋卓绩也是数不胜数;如今又是先有白狐驾临围场,后有沅山突现祥云,定然皆为上天感召,陛下如何能不去封禅?

  沅州两度大旱,皆被赈济而过,果真是大难之后必有后福啊!

  我朝陛下圣明,深得民心!理应速速前往沅州,举行封禅大典才对!

  祥瑞两度现世,事关重大,如果陛下能够前往沅山行封禅大典,岂不是证明了本朝安定太平、堪为盛世?

  不出一会儿,茶楼中便顿时不复方才的宁静,每个人都喜形于色,纷纷开始津津乐道于当今陛下的种种功勋,感念起朝廷一直以来施行的许多仁政。

  然而,在一派热火朝天中,却并没有人注意到,最开始那挑起话题的李、王两人忽然对视一眼,互相微微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便算是完成了九殿下交代的任务罢

  若说京城中现在最热门的消息是什么,那当然便是沅山突现五色庆云,陛下即将前去行封禅大典这件事了。

  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喜滋滋地谈论着,个个面上都是由衷的喜悦。能够生在帝王贤明、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还屡屡有祥瑞出现,以示本朝国运昌隆,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欢庆的事情吗?

  经由顺安茶楼中络绎不绝的客流,陛下即将封禅沅山的消息飞速传遍京城,基本人人都已经在心中认定了这个事实,哪能想到会有君王不愿前去封禅呢?

  是啊,哪有君王不愿意去封禅,让自己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帝王呢?

  因为陛下摆出那副只有带龙鳞去封禅才有的商量的态度,朝臣们别无他法,只好在皇帝提出要提前解开明昙的禁足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本来还要再关半个月的九公主出来逍遥了。

  这次解禁解得分外顺利,包括还指望着温朝运作一番、让自己也能共同前往沅州的明晖,也同样默不作声,让明昙成功走出坤宁宫,大喇喇坐在天鸿殿里,翘着二郎腿,和父皇他老人家摆事实讲道理,半点没有公主模样。

  皇帝坐在炕桌的另一侧,瞥她一眼,对女儿失礼但随性的坐姿熟视无睹。

  他亲手为明昙剥了一只小柑橘,放在后者茶盏旁的小碟子里,又好气又好笑道:父皇不愿前去封禅,旁人不知也就罢了,龙鳞难道还猜不到原因么?

  正是因为猜得到,所以才不愿让父皇钻了牛角尖,平白将天降祥瑞给生生浪费掉。

  明昙抓起柑橘,嗷呜一口将小半个手掌大的橘子吞进口中,鼓着脸颊嚼吧了半天,才将汁水丰沛的果肉咽下,满口余留着甜津津的香味。

  归根结底,君王圣明与否,看得是在位期间的建功立业,看得是在泱泱百姓心中的尊崇地位,和行不行封禅之礼又能有多大的关系呢?她慢吞吞道,就譬如唐太宗这般的明君,一手开创贞观之治,虽未曾登山封禅过,但后世又有哪个敢抹消他在位时的功绩?

  皇帝琢磨了一下,狐疑地看了明昙几眼,你这话说的怎么像是在劝朕不去封禅也可以呢?

  不不不,龙鳞的意思其实是,若能锦上添花自然最妙。明昙笑了笑,懒洋洋地撑着下巴道,唐太宗身为被万民称颂的天可汗,却未曾举行封禅大典,不知有多少人为此叹惋不休;而如今五色庆云陡现,父皇恰有此良机,何必要让它白白溜走?若能凭借封禅沅山,为您的功绩添砖加瓦、让更多百姓知晓您的仁君之名待到百年后的史书上留墨一笔时,是万万不会讽刺父皇妄自菲薄,而是应当大加赞誉,称您是众望所归的千古一帝才对呀。

  听了她这番长篇大论后,皇帝不禁拧起眉头,面上的神情略有些动摇。

  他明白明昙的意思。

  在一个帝王拥有足够功勋和民望的情况下,封禅之礼便可以反哺自身,使其英名传扬四海因而,在后人口中得来的也绝不会是讽刺,而是切切实实的称颂与感慨。

  可自己当真是一个足够圣明的君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