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节(1 / 2)





  这一刻乔铁柱的形象和单老哥的声音结合起来,王国栋觉得从此之后他心目中的英雄都有了具体的模样,这个模样就是乔铁柱。

  旁边的乔铁柱完全不知道王国栋脑海里疯狂转动的念头,他把木仓夺过来之后自觉解除了危险,站直了身子往后看,高兴的哈哈大笑了起来“那孙子摔了哎,摔了个大马趴!哈哈哈!”神经粗壮的让人侧目。

  王国栋不理这个二货,继续开他的拖拉机,现在还没有出县城,意味着随时还会有危险,他提着一颗心四下张望。

  路上还是一个人都没有,这一刻他对向阳公社的人充满了怨念。

  他们公社离县城也不是多远,这么大的事,公社里的人都没接到一点消息吗?

  要不是向阳公社的社长还派了两个向导给他,他都要充满恶意的猜测向阳公社的人是故意坑他的了。

  在马力全开的加持下,拖拉机没一会儿就冲出了县城。

  出了城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乔铁柱喊着后面车斗里的几个可以爬起来了。

  惊魂未定的众人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刚才的事,乔铁柱也不甘落后,把他的战利品展示给大家看,又把他的英雄行为(他自封的)向刚才趴着没看到的几人讲了一遍又一遍,收获了众人一箩筐的赞美与感激。

  王国栋一路最高时速飙到了向阳公社,把两个向导往下一扔,招呼都没跟他们公社的人打,直接开着拖拉机溜了。

  又往前走了有二三十里路,他觉得自己实在疲惫的厉害,喊了乔铁柱替换来开。晃悠悠地爬到后面的车斗里躺下,才感觉自己手脚发麻浑身颤抖。

  惊魂甫定的王国栋躺在颠颠簸簸的拖拉机车斗里细细思索,文县斗争的这么厉害,想要找到一个管事的估计也难。再说他们县城本身就离水库远,看来防洪的事是指望不上文县了,自己还是另想它法吧!

  回到红星公社,王国栋把收的十块钱零件钱交给了乔福山,众人七嘴八舌把在文县的惊魂一幕讲给他听。

  乔福山眼珠子瞪的都要掉出眼眶来了,把自己气了个半死,骂骂咧咧“踏马的当初老子扛枪的时候都是打小鬼子,打白匪。好容易打下了江山,咱老百姓翻身做主人了,不知道哪跑来的龟孙都把枪口对准自己人胡来。再这样下去咋搞生产?老百姓啥时候能过上富裕日子?这群狗日的!”

  慌的王国栋赶紧上去捂住他的嘴“福山大爷,可不敢瞎说!”乔福山知道厉害,骂了一通过了过瘾,气哼哼地住嘴了。

  看看天色也不早了,王国栋直接告辞离去,路上他慢慢踱步边走边想。

  眼下朝政混乱,基层的管理部门更是整日里你来我往地没个消停,他肯定是指望不上官府了,想要避险,还得靠老农民自己。

  可他王国栋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那场洪水又是一个惊天的大灾难,他到底该怎么做呢?

  那是天灾,避免不了,但是他可以提前通知大家做些预防,能少死一些人,减少些损失,问题是怎么预防呢?

  就算是知道水要来,大家也都无处躲避,他们县是平原,连个高地都没有。

  离他们最近的云山也远在三十里地外,还算是文县的,就算是大家都去,云山还没个小笼包大,又能庇护多少人呢?

  再说自己又拿什么理由能说服那么多的父老乡亲都去云山避险呢?

  唉~~~!还是穷,要是家家户户住的都是上辈子的小二楼,就算水来了,也可以躲房顶上去,砖瓦混凝土的房子没有那么容易被水冲垮。

  不像现在社员们住的泥土房,就算不被洪峰冲垮,也会被泡垮。

  上辈子他经常看新闻报道,国内有许多地方都发过洪水,就连一些县城里也有过,左不过都是些经济损失而已,死人的寥寥无几。

  虽说都是朝廷疏散救援及时,但水灾过后房子基本没什么垮塌的,还不是因为后世的房子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的吗?

  他对着面前的小池塘悠悠叹了一口气,要是乔华杰现在就能开办砖瓦厂该多好,大家就算只能建起一层起脊的砖瓦房,那也会好上许多。

  转个念头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可笑,就算乔华杰建起了砖瓦厂,难道大家都能买得起砖瓦盖得起房了吗?

  现在老农民一个个兜里比脸上还干净,要想盖起一栋砖瓦房,就算人工不花钱,全靠乡亲们帮衬,那砖瓦水泥沙子房梁也是一大笔开销,又有几家能出得起呢?

  想到这儿王国栋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都说天无绝人之路,他感觉自己现在就走到了绝路上。

  前方没路了,一点希望都没有,实在没招啊!到底该怎么办?

  王国栋迷迷糊糊的回到了家,把这次挣的六十块钱交给他娘。

  韩老太看他脸色不好,担忧地询问他“国栋你怎么了?身上不得劲吗?”

  “没有,娘,我好着呢!您说咱们这儿有可能发水吗?大洪水,会淹死许多许多人的那种。”王国栋不知道该怎么跟他娘说,更不知道自己说几年后要发洪水,会不会有人相信他。

  “发洪水?怎么不可能呢?咱们这不是经常发水吗?每次发水不都会淹死许多的人吗?”韩老太纳闷儿子提出的问题,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处于国内两条大河之间,发洪水那不是家常便饭的事吗?

  每隔几十年,不是槐河,就是皇河,总有一条要泛滥,每当两条大河泛滥,当地哪次不是饿殍遍地?

  韩老太虽然没有去上过新派学堂,只是个传统的旧式妇人,但她小的时候也是正经地跟着她爹认过字读过书的。

  她爹韩老地主一直认为,如果想要在一片土地上好好生活,过上好日子,那就要了解这片土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以当初韩老地主给他的儿女们上课都是讲本地县志的。

  了解本地历史的韩老太知道,洪水泛滥对这片土地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

  韩老太一边忙着给儿子做菜团子一边又淡定的开口道“远的不说,就说你姥爷家,你姥爷姥娘是怎么没的?我娘家又是怎么败落的?还不是因为皇河。”

  “当年蒋家朝廷打不过小鬼子,就把皇河给炸了。那水流到咱这儿虽不大了,没能淹死多少人,但是它淹得死庄稼啊!水刚退,还没缓过口气来呢!小鬼子学着蒋家王朝的行事,又把皇河炸了几次。河水在咱们这地界泛滥了三五年,不知道饿死多少人,又有多少人逃到外省外县?你姥爷、你姥姥不都是那时候没的?”

  这件事王国栋知道,他看过电视,著名的1942,当年那场惨祸上亿人受灾,千万人饿死。

  王国栋情绪更低落了,垂头不语,只默默给灶膛里添加柴火。

  以前的灾难他没亲历过,也感受不到。但他上辈子活了七十年,平桥水库的那场水是他记忆里最大的灾难,那种痛入骨髓的伤,一辈子也不能忘却。

  现在还是太穷了,他知道五十年后的国家有多么富裕强大,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肆虐了几千年的几条大河,被中国人驯的服服帖帖。

  韩老太看儿子仍然一副丧样,安慰他道“国栋啊,没发生的事别想那么多,该这人死的时候,手上破个小口子就能要了命。不该这人死,洪水里他也能活下来。一切都是老天爷注定的,咱们平头老百姓凡人一个,操那么些心没用,过好自己眼前的日子就行了。”

  第25章 不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