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节(1 / 2)





  白咏薇看他好几眼,鼓足勇气问道:“邱奎同学,我昨天在长门街看到你了,你住在附近吗?”

  “不算远,”邱奎笑一笑,“你是晚上看到我的?我在那边帮工。”

  白咏薇“哦”一声,“难怪我经常看见你,你每天都去干活?”

  邱奎道:“差不多,每天从五点到八点,正是饭馆最忙的时候,工钱给的比较痛快。”

  白咏薇明显还想说什么,却没出口。

  放学回家后,杨佩瑶发现杨佩珊跟孟淮已经走了。

  她问太太,孟淮到底怎么说的,被太太以“小孩子别打听太多”为由,挡了回来。

  杨佩瑶只得悻悻地上楼恶补算术。

  今天课上讲得是三角函数的推导,杨佩瑶凭借脑子里残留的一点印象,勉强算是看懂了。

  于是下定决心,上课务必认真听讲,决不走神。

  转天考了英文和物理。

  杨佩瑶英文不必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满分。而民国时期物理课开设比较晚,武陵高中也是在十年前才开设这门课,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物态和机械运动以及牛顿的几大定律。

  杨佩瑶挺有信心,觉得应该考到“优”以上。

  再一天,考了数学。

  总之,这一周几乎天天有考试,等周五全科成绩出来,杨佩瑶名列第十三,在女生中排第二,仅次于高敏君。

  国语仍是她的最大失分点,只考了八十分。

  纵然如此,秦越仍是热情洋溢地表扬了她的进步。

  星期六,杨致重把王大力领回家,说是杨佩瑶的随从。

  一家人都惊呆了。

  尤其三姨太,脸上笑容假的几乎一捅就破,“瑶瑶的随从?先前大少爷进出都没带随从,瑶瑶这……”目光悄悄瞟向二姨太。

  二姨太心领神会,附和着开口:“可不是?当年佩珊也没有随从,那会儿静海还闹匪患……按说佩环年纪最小,应该给她配个随从。兄弟姐妹好几个,不能只瑶瑶金贵。”

  杨致重正摘皮带,闻言,一把拍在桌子上,皮带的扣环发出“咚”的脆响,“如果有人也愿意誓死效忠佩环,我照样把人带回来。”

  听到杨致重特意把杨佩环提出来,二姨太吓得脸色发白,立刻解释,“都督,我不是替佩环争,我是……我那个……”

  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个一二三来。

  三姨太心中鄙夷,面上却露出端庄的笑,给杨致重倒上一盅茶,柔声道:“桂香姐不是争,她是心疼四小姐。二小姐跟三小姐都大了,四小姐岁数还小,国小离家也不算近,天天自个儿背着书包上学,风里来雨里去的不容易。”

  这话正说到二姨太心坎上。

  二姨太红着眼圈哽咽道:“对对,我自个生的孩子只能自个儿心疼……说起来,都督的心也太偏了,每次出门只带瑶瑶,别人连军营没去过,又能认识谁?”

  杨致重沉了脸,“行,明天把你们都带去认识认识,我七点出门,晚一秒钟不等。”

  二姨太跟三姨太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欢喜还是难过。

  毕竟杨致重给了机会,总得要准备一下。

  她们俩只知道杨佩瑶每个星期天雷打不动地去军营,并不知道去干什么。

  但是不管干什么,总是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军营里毛头小子多,说不定那个王大力就是因为杨佩瑶长得漂亮才愿意跟过来。

  第二天三姨太早早把杨佩珍叫起来,帮她挑了件银红色绸面旗袍,搭配驼色呢子大衣,脚上一双白色高跟鞋,又特地化了妆。

  杨佩珍照照镜子,自我感觉相当不错,美滋滋地下楼吃饭。

  杨佩环年纪小,不用特意打扮,可她平常都七点醒,这会儿提早半个多小时起床,还没有睡够,坐在饭桌前直打呵欠。

  杨致重看着两个女儿,一个打扮得跟交际花似的,另一个明显没睁开眼,心火“蹭蹭”直往外冒,转头又瞧见杨佩瑶,规规矩矩的麻花辫,浅绿色斜襟袄搭配呢大衣,看上去清清爽爽的,火气顿时消了大半,沉声道:“吃饭。”

  几人快速而沉默地吃完饭,齐刷刷跟在杨致重后面往外走。

  两位姨太太、三个闺女加上杨承鸿,再有杨致重分坐两辆汽车,浩浩荡荡地出了门。

  约莫四十多分钟,到达军营后,直奔靶场。

  韦副官去库房领回来四把枪,一盒子子弹,跟第一次教杨佩瑶一样,蹲在地上演示给她们看。

  姨太太和杨佩珍都穿旗袍,根本蹲不下,杨佩环不感兴趣也听不懂,听过两句就东张西望地四处打量。

  杨承鸿倒有兴趣,可他性子急,不等听明白就一把抢过来,“我试试。”

  弹匣是拆下来了,却是鼓捣半天安不上,只得又还给韦副官。

  韦副官先先后后讲过三遍,手把手将杨承鸿教会了,接着告诉他们射击的动作要领,回头对杨佩瑶道:“三小姐先打几发?”

  杨佩瑶笑着点点头,熟练地装上子弹,对准靶牌扣动了扳机。

  只听“啪啪”声不绝于耳,比过年时的鞭炮还要响上几倍。

  杨佩珍本能地捂住了耳朵。

  杨佩瑶一鼓作气把六发子弹打完,吹吹枪口硝烟,看向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