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4节(1 / 2)





  杨佩瑶肯定地回答:“确实不想帮。”

  “不帮算了,我找高敏君。”杨佩珍气呼呼地离开。

  杨佩瑶翻个白眼,重新打开本子。

  先前做题的思路被杨佩珍打断了,又得重新思考。

  杨佩瑶完全投入到学习中,等把前面两个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完,再看手表,发现马上就要十一点了。

  而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雨,狂风裹挟着雨珠扑打在玻璃窗上,“嗒嗒”作响。

  一夜秋雨,及至天明方停,而气温又降了好几度。

  杨佩瑶晚上没睡好,只觉得头晕沉沉的,勉强爬起来吃了早饭。

  太太见她仍是穿昨天的呢大衣,特地让她加了件夹袄,裙子里面也加了绒裤。

  走出家门,杨佩瑶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还是穿少了。

  可又不愿意穿得鼓鼓囊囊地没法活动。

  不由想起前世的羽绒服,有长款有短款,样式漂亮轻软舒适,最重要的是暖和。

  她们上课的时候学过,一斤羽绒相当于两斤丝绵或者三斤棉花的保暖效果。

  而羽绒服至少要到八十年代才能产生,那时候养殖场大规模发展,鸭绒和鸭毛的来源有了充足保证,药物消毒技术也能达到需要,还有涂层尼龙、涤棉布料的兴盛,共同促进了羽绒服的诞生。

  而现在,农村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拿什么来养家禽?

  杨佩瑶怀着无限怨念来到学校。

  上过两节课后,只觉得头越来越沉,身体越来越冷,坐在教室里一阵阵颤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去找秦越请假。

  秦越看着她脸色苍白,陪她到校外拦了辆黄包车。

  回到家里,又是一通忙乱。

  太太先吩咐厨房煮姜汤,又打发韦副官请郎中,再让春喜灌汤婆子给杨佩瑶暖被,及至郎中来诊过脉,又急三火四地抓药煎药。

  杨佩瑶迷迷糊糊地被灌上药就是一通睡,连中午饭都没吃,及至醒来,天色已然全黑。

  因怕天花板上大灯太亮,屋里只开了写字台上的小灯,而太太就坐在灯影里,静静地守着她。

  杨佩瑶突然就想起自己刚穿越过来的那几天,太太也是这样衣不解带地照顾她。

  泪水顿时喷涌而出,颤着声儿唤道:“娘。”

  “醒了?”太太连忙上前,伸手摸一下她额头,舒一口气,“不热了,好在吃药吃得及时,你饿不饿?”

  “娘,又让您受累了?”

  “又说这种话?”太太嗔一声,“为人父母的,哪个不受累?你要是心疼娘,就照顾好自己。厨房里温着小米粥,让人盛一碗?”

  杨佩瑶乖巧地点点头,“好。”

  没多大时候,春喜端着托盘进来。

  杨佩瑶就着咸菜勉力喝了大半碗粥,再吃不下去了,斜靠在靠枕上,愧疚地说:“本来打算陪娘逛街的。”

  太太笑道:“我又不缺衣裳,逛不逛没什么,就是找个由头出去松散松散。倒是你,我看你夏天病那一场,身子一直没回复过来,等病好了,让大夫开个调养的方子,好生补一补。”

  杨佩瑶本说不麻烦,可想起自己身体确实不如杨佩珍康健。

  这几个月,她大大小小病过好几回,而杨佩珍连声咳嗽都没有。

  每次生病都连累太太辛苦。

  便答应着,“好。”又笑着说:“我们学校话剧社排演的剧目可能要公演,到时候我陪娘去看吧。”

  太太很稀奇,“在剧院演?”

  杨佩瑶道:“校庆那天演出过,还上过报纸,被剧院看中了,明天先试演,如果效果好就公演……高敏君在里面有角色,呼吁我们大家都去捧场呢。”

  太太笑道:“那敢情好,到时候一定去看。”

  说会儿闲话,春喜把药送来,杨佩瑶捏着鼻子灌下去,佯称想睡觉,让太太回房休息。

  可等太太离开,她却睡不着,脑子里不由自主想起程先坤。

  看下表,已经八点多。

  想必已经吃完饭,开始到哪间夜总会跳舞了。

  自己这一病,省得高敏君替自己找借口了。

  也不知他们在玩的时候,会不会想起自己来。

  胡思乱想一阵儿,倒真的睡了过去。

  再一觉醒来,已是天光大亮。

  杨佩瑶身上轻省了许多,只是鼻子有些堵,说话囔囔的含着鼻音。

  二姨太昨天仍旧去听了戏,正跟三姨太点评,说花旦还行,小生的扮相太差,嗓音也不嘹亮,远不如锦葵戏院的小生。又抱怨袁锦葵许久不登台,早晚把老主顾都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