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毕业后我回家养猪了第22节(1 / 2)





  这天下午,整个福利院都热闹了起来,双弯镇送来的草莓都是一大早刚从大棚里摘出来的,草莓蒂都是新鲜的,自然成熟的草莓,咬一口,满嘴都是草莓独特的酸甜口感。

  “院长奶奶,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大的草莓!真好吃!”青苗捧着一颗足有她拳头那么大的特大号草莓,啃得半张小脸都是草莓汁。

  “好吃就多吃几个,冰箱里还有呢,咱们明天还有草莓吃。”院长拿手帕给青苗擦干净脸上的草莓汁,催其他人快点吃,“吃完都去院子里帮忙摘韭菜,晚上咱们包韭菜鸡蛋馅儿饺子吃!”

  开春的头茬韭菜不像其他季节那样肥大,但特别嫩,稍微一掐就断了,几十斤韭菜都是刚从地里割上来的,单靠厨房的人根本来不及摘完,好在全院的孩子们都来帮忙,到傍晚总算是摘好了,做韭菜饺子用掉了大半,剩下的洗干净放在厨房沥水,明天早上可以切碎了烙韭菜鸡蛋饼给孩子们吃。

  这天晚上,很久没有更新的市福利院微信号突然发了一条推文:《感谢双弯镇爱心人士!福利院的孩子们吃到了春天的第一个韭菜鸡蛋饺子》

  大约是心有所感,董开运这篇推文写的特别生动,从突然收到大批捐赠蔬菜米粮,到特大号的草莓,再到这些草莓和韭菜是怎么来的,配上福利院的孩子们大口吃草莓和韭菜鸡蛋馅儿饺子的画面,简直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通讯稿了。

  董开运是吃完晚饭开始写的,发完推文已经快十一点了,鉴于他们这个号的粉丝数,董老师从来就不对他们的阅读量抱有任何期待,他写这篇推文主要是为了感谢唐新岚和双弯镇的爱心人士,发完他就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董开运打开手机,打算把这片推文链接私信发给唐新岚,没想到一点开昨晚的推文,整个人都惊呆了!

  “十万加……卧槽!”董开运差点从床上摔下来!

  只有阅读量超过十万的,才会在后面出现那个+号!

  什么情况?他们这个号以前阅读量从来没有破万过的,难道是他点错了?还是系统后台出错了?

  董开运连滚带爬跑去开电脑,一打开后台,里面一堆待审核的评论,简直看都看不过来……直到一个多小时后,他一条条审核过了觉得不错的评论,才在其中一条评论里找到了答案。

  “院长!覃书记转发了我们的推文啊啊啊!”

  谁能想到呢,奔波在抗疫最前线,据说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的市委书记覃光明,居然在百忙之中还帮他们福利院转发了一篇微信推文……他不会是在做梦吧?

  “你没做梦……”院长觉得自己才像是在做梦,“刚才电视台打电话过来,说等一下想来采访一下我们,还要拍一下双弯镇老百姓捐给我们的蔬菜。”

  “开运,你知不知道,昨天咱们吃的那些蔬菜,原来是双弯镇的老百姓,一家一家从菜园子里凑出来的……”这才是覃书记转发这条推文的真正原因。

  “这陈新平算是入了覃书记的眼了!”采访车里,扛摄像机的小马感叹道。全省的乡镇干部那么多,能被市委书记记住的可不多,这个陈新平,前途无量啊!

  “运气不错!”张主任的嘴角也噙着一抹笑,因为上次双弯镇的采访就是他们三个做的,所以这次,台里再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们,这可是有机会在覃书记面前露脸的采访,他们的运气也不错。

  “运气不错,心也是好的!”主持人周燕不服气道,“我刚才问过他们县里了,陈新平做这事儿的时候,可没找县里邀过功。”

  做他们这一行的,见过太多喜欢玩表面功夫的基层干部,真正像陈新平这样心系百姓的,反倒令人敬佩。

  不管怎样,现在陈新平这个名字,能被覃书记记住了,这对他绝对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最起码,台里已经初步定下了,这次的报道,一定要全面凸显基层干部在这次抗疫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即将到来的复工复产,陈新平和双弯镇,或许真的会被树立为一个典型!

  第37章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第二次迎来省台报道组,而且还是时政部主任亲自带队的,哪怕是没有学过新闻的陈新平,也嗅到了这其中的不寻常。

  作为半个“业内人士”的唐新岚,看着省台以报道重大主题出名的“铁三角”,心里也不由得为陈新平高兴,多少基层干部挤破了脑袋想这三个人的笔下留个名字,陈新平连续上了两次,目测还都是特别报道,今后的仕途应该会好走很多。

  这样就好,如果全中国的基层干部都能像陈新平这样,那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想到这里,唐新岚热情地挽住了周燕的胳膊——

  “燕子姐,咱们又见面啦!来都来了,先别忙着干活,我们这里有新蒸的艾叶粑粑,火腿冬笋雪菜馅儿的,先吃杯茶再采访吧?”

  从省城到双弯镇虽然路不算远,但现在特殊时期,重重关卡检查,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过来,他们也确实有点饿了,唐新岚可没给他们推辞的机会,早就把蒸好的艾叶粑粑拿过来了,放在煤球炉子上温着,揭开蒸笼就能拿出来吃了。

  “我们还做了一批艾叶粑粑,打算送到市福利院去给孩子们尝尝,张老师,燕子姐,你们快尝尝,这味道一般的早餐店可做不出来!”

  刚从蒸笼里拿出来的艾叶粑粑,一个个鼓囊囊的,里面的馅料仿佛都要涨出来了,趁热夹一个,轻轻咬开,里面满满都是切成丁的火腿肉、冬笋和雪菜,这雪菜也不是菜市场买的那种,而是农民家里自己腌的,馅料应该是预先用菜籽油炒过的,油润润的,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鲜香!

  茶也是唐妈自己炒的笋干青豆茶,这种茶只有夏天毛豆刚上市的时候做出来的才最好吃。把新鲜的毛豆米剥出来,反复搓洗去掉外面一层白色的豆膜,倒入大锅里,加水和盐煮熟捞出,沥干水分后,均匀地摊放在浅口的竹匾里,放到火塘上,用炭火慢慢烘到青豆变得干燥,就是简单的青豆茶了。

  唐家的青豆茶里还加了煮熟后烘干的笋干,炒香的黑芝麻,平时当零食吃都很好吃,拿来泡茶汤更是一绝,张主任和周燕跑基层的时候也吃过几次青豆茶,但都没有这次的好吃。

  也幸亏他们提前吃了点东西垫垫肚子,这次的采访比上次需要跑的地方更多,从镇里到村里,再到捐赠蔬菜的农户家里,足足忙到快天黑,才拍够他们想要的素材,因为要赶着回台里剪片子,周燕一行谢绝了镇里留他们吃饭的好意,也不能吃,违反规定的。

  “燕子姐,我妈热了几个艾叶粑粑,还有家里刚炸的米饺,你们带着路上垫垫肚子!”唐新岚忙把两个层层打包的塑料袋趁机丢到副驾驶上,“这外面已经消毒了,放心!”

  “还是小唐想的周到。”送走省台的采访车,陈新平忍不住夸道。

  “陈书记,不是我想的周到,是你们都没经历过采访饿着肚子,跑到半路连个买泡面的地方都没有,简直太惨了!”唐新岚打趣道,“现在省道一路上的超市小店都没开门,燕子姐他们连晚饭都没吃,回去又马上要剪片子写稿子配音,记者也是人啊,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干活吧。”

  “就你话多!敢跟陈书记顶嘴啦?”唐妈偷偷拧了闺女一把。

  “哈哈!看来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小唐啊,赶紧的,毕业就考到咱们镇上来!”

  唐新岚顿时无语,陈新平这真是无时无刻不想着给镇上挖人啊?

  主播直播卖韭菜,意外遇到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引来了镇上的注意,为了让福利院和敬老院在这个特殊事情能吃到新鲜的蔬菜,镇里发动全镇老百姓,把自家菜园子里吃不完的蔬菜全部捐了出去……这样颇具戏剧性又满满都是正能量的新闻,果然在登上了省台新闻之后,迅速出圈!

  唐新岚也看了这次播出的新闻,她很有理由怀疑,这条新闻之所以能出圈,肯定是摄像大哥把福利院做韭菜盒子、荠菜咸肉包子的画面拍的太有食欲了……以至于这条新闻被搬上网站后,弹幕里密密麻麻都是吃货们的哀嚎。

  韭菜盒子还好说,等解封之后,他们随时都能去菜市场买到韭菜,可荠菜只有开春这段时间最好吃啊,过了季节,哪怕是蔬菜大棚里种出来的,也总觉得没有那个味儿,再想吃,也只能等明年了。

  不过,虽然错过了今年的荠菜季,但机智的网友们还是找到了唐新岚的直播间,幸运地赶上了直播间第一次直播卖手工制作的艾叶粑粑!

  “一盒艾叶粑粑6个,三十元一盒包配送费,买两盒送一份青豆茶。”

  头一次试水,唐新岚也没敢准备太多,先上架三千份,这样算下来,她和堂姐找的第一批人,只要每家帮她做六百个艾叶粑粑就够了。

  别看六百个看着多,其实这玩意儿做起来真不难,一笼屉一次能蒸三十多个,全家人一起帮忙,一天时间就能做出来,一个艾叶粑粑按毛利润五毛钱算,这一天就能挣三百块钱,谁听了不心动?

  再心动也没辙!村长说了,这次帮忙做艾叶粑粑的都是村里没工作的留守妈妈们,人家带孩子想赚点零花钱不容易,你丫的好意思跟人家抢活儿?

  陈二妮气得半死,她觉得自己这辈子真是倒霉透顶,年轻的时候她一个女人带俩孩子,那时候村里可没说什么照顾留守妈妈,还给安排这么赚钱的活儿!如今她一双儿女都长大了,根本算不上留守儿童,怎么这好事就总轮不到自己头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