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毕业后我回家养猪了第37节(1 / 2)





  第58章

  “我早就说他唐有才就是个伪君子了!什么一心为了老百姓?你看看他,自从辞了这个村长,满心里就只剩下给自己家赚钱了!”

  眼看着舆论都在说唐新岚不肯收次品笋干的事情,陈二妮犹如打了鸡血一般,重出江湖,又开始在村里四处说唐家父女的坏话。

  当初为了让章家卉能安心在省城备考,唐有才略施小计,拿村办厂子里的名额故意吊着陈二妮,好叫她暂时闭嘴。现在好了,因为新村长不给力,原本计划好的生态养殖场遥遥无期,反倒是唐爸自己开的养猪场如今风头正盛,已经请了好几个帮工了——只是拿来吊着陈二妮的名额是肯定没有了。

  就算有,陈二妮也不会要的。

  在村里上班,说出去还算是半个铁饭碗,给他唐有才打工算什么?还不如进厂做工呢!

  当然了,陈二妮是万万舍不得送宝贝儿子进厂吃苦的,一来二去,难免又把仇恨转移到了唐爸身上。

  只是现在,村里敢在明面上附和陈二妮的越来越少了。

  上唐村家家户户都有毛竹山,他们还指望着唐有才父女俩带着他们发财呢,哪里会在这个时候背后说坏话得罪人家?

  反倒是那十几户笋干都积压在村委仓库里的,心里又气又恨:他们当然不敢去闹唐有才,这老头辈分高,一不小心就要开祠堂训斥他们,只是难免在背后抱怨他,不当村长就把村里人给忘了云云……

  唐明义不肯丢这么大的脸面,不得已找到了儿子,最后把仓库里这批笋干低价处理掉了。

  村里那十几户人家拿到钱,一声感谢都不说,扭头就走,回头还要嘀嘀咕咕,说唐明义不会是故意和收购商勾结,压价把他们的笋干卖给他儿子,从中间还不知道赚了多少黑心钱呢……

  上唐村就这么屁大点地方,这些风言风语没两天就给传遍了。

  唐明义听到后,气得差点也递了辞职信。

  然而到底不服输,在家里“病”了两天,还是挣扎着跑去村里上班了。

  陈书记亲自下村督查他们村的生态养猪场项目了,老支书眼看着要退休,压力都压在了唐明义一个人身上。

  小唐村长心里苦,却不得不挣扎着监督村委办公室,尽量把材料做得好看点。

  然而,哪怕文字写得天花乱坠,也遮掩不了这个新项目过完年都快四个月了还没动工,陈新平到现场看了之后,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唐明义在村里做的那些事情他也听说了,原本以为他刚上任,工作不熟悉,犯几个错误也是正常的,谁想到他光顾着和老唐村长别苗头,居然把这么大的事情给丢到脑后了——这个项目他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了县里的专项补贴,如果最后项目烂尾了,以后镇里申请别的项目补贴就会难上加难……

  不能再让唐明义这么胡闹下去了!

  县里要求督办的项目没有如期开工,这已经算是重大失误了,可怜小唐村长,上任还不到半年,就因为“重大失误”被下台了。

  唐有才众望所归,再次被推上了村长热门候选人,这一次,全村几乎80%的村民都在请愿书上按了手印,要求镇上能让唐有才继续做他们的村长。

  陈新平也想让唐有才继续回来做这个村长。

  匿名信的事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如果因为这么一封近乎污蔑的举报信,就让唐有才这么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村干部离开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这是对基层干部人才的浪费啊!

  当初他也极力跟调查组争取过,但“干部家属不能从事相关产业”这是一道反腐红线,别说他只是个镇里的书记了,就是省委书记也不能破这个例啊!

  其实按照陈新平的想法,他是想请唐有才继续回来做村长的,至于他女儿唐新岚不能在村里做生意?那有什么!不能在村里做,难道不能去镇上做吗?

  只要唐有才愿意继续做村长,带领上唐村的老百姓发家致富,他也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帮唐新岚一把。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唐有才拒绝了众人的好意。

  “我年纪也确实大了,再说了,我闺女在村里做生意,按照规定也确实需要避嫌的,再回去做村长,不合规矩。”

  不过,唐爸却给镇上提了一个新思路:既然新项目村里盘不动,能不能交给他来做?

  “之前陈书记带我们去外面考察的时候,其他村子也有这样的,项目太多,村里管不过来,就由村民牵头,村里注资,分红归入村集体年底分红到户……”

  这是唐爸考虑了很久才想清楚的,也是对上唐村最有利的补救措施。

  哪怕撤了唐明义,再来个新村长,光是熟悉环境就要大半年,再耽搁下去,等到县里对养猪这样的重污染项目一刀切之后,他们村集体的经济就会一落千丈。

  唐爸不是圣父,但也不愿意看到村里人一下子没了这么一笔稳妥的家庭收入,别家还好,那几个家里困难的,每年就指望着村里那点分红过年呢。

  “这个我要回去和镇里研究一下,唉!”陈新平颇为遗憾地看了唐爸一眼,碍于立场,他身为镇上的一把手,是不应该对写举报信的群众有任何不满的,但要是抛开这个位置,以他当年在部队的脾气,是真想卷起袖子把这藏在暗处的搅屎棍狠狠揍一顿啊!

  要不是唐有才莫名其妙被人举报,说不定今年上唐村就能被树立为全镇的电商第一村了……唐新岚的粉丝数量可是连县里的微信平台都暗暗嫉妒的。

  转过头来,担心闺女不理解,唐爸又把这其中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给她解释——

  “上面这个扶持村办项目的政策是好的,但毕竟是公家的事情,想占便宜的多,真干事情的还是太少了。”

  “就像家卉她妈,之前我们村那个生态养殖场才刚有个风声,就闹着要给她儿子安排工作,万一换个压不住的村干部,这项目里头都是村里的关系户,他怎么管?”

  “说到底还是我们没啥经验,我看镇上组织村干部出去考察还是对的,应该多去外面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就像这村集体资产配置,搞得好了,一年能给村民带来不少收益呢。”

  “让村集体注资,委托第三方负责运营管理,这样一来,村里人想仗着关系占便宜是没办法了,外边企业招聘那都是正经要走招聘流程的,有些管理层还要考试呢。二来,关系到自己的盈亏,第三方也能认真把事情管好,村里一点不用费心,年底等着拿分红就行了。”

  “就算第三方经营不善,村里也能及时撤资止损,对村集体的损害是最小的。”

  这是唐爸第一次把一个村长该做的事情掰开了跟闺女解释,他老人家哪怕不做这个村长,也不希望自己在闺女眼里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的老头子,相反,正是因为村集体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多了,当村长的才应该更加谨慎。

  “爸,这些话你应该跟新上任的村长说吧?”唐新岚心里佩服的不行,嘴上却不肯认输,她才不承认这些自己都从未想到过呢。

  “这些道理,会的人不用教。自己想不到的,强行教了也做不好。”唐爸神秘莫测地总结了一句,慢悠悠地踱到后面看他的西瓜苗去了。

  今年闺女在家,他打算种一亩地的甜西瓜,夏天的时候吊在井里,晚上吃完饭切个西瓜,一家人一起啃西瓜,小日子简直美滋滋。

  院子里的冬菜收了之后,两边的菜地都空出来了,唐爸从河堤那边挑了些淤泥回来做底肥,搞了几个育苗池,上面搭了暖棚,如今,里面的西瓜苗、辣椒苗、番薯苗、甜瓜苗都长得郁郁葱葱,只等一场大雨过后,就能移栽到大田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