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章103.打算(1 / 2)





  有纪三这个老手在,办房契的事情很顺利,高媛拿着新鲜出炉的写着自己真实姓名的房契,心里百感交集。

  房契上写的名字是“高媛”。

  在这个时空,大多数女子是没有自己名字的,只有那些出身显赫的,才会有自己的名字和姓氏,即便是嫁了人,也会被称呼娘家的姓氏。

  可像高媛这样的老百姓,没出嫁之前被叫做谁的闺女,出嫁之后被喊谁的家里的,孩子大了就成了谁的娘谁的奶奶,能够光明正大地使用自己名字姓氏的地方没有一个。就连自家的户贴上,写的也不过就是个柴高氏而已。

  在“高媛”两个字后面,还有一个短短的附注:夫柴文远。

  高媛对于这四个字的附注很不满,可这个时空就这样,除非了死了丈夫的寡妇人家,户主就只能是年满十二岁的男性。若是柴文道满了十二岁,他们家户贴上的户主一栏,就得改成他的名字了。

  这个重男轻女的该死的时代!

  高媛再次狠狠地吐槽了一番这个时代的不公之后,认命地买了一挂鞭炮,在正式入住那天在门口放了。

  置业乔迁是件大事,是要挑个黄道吉日的。纪三连这个都给包了,还顺便说了说办乔迁之礼的流程。高媛嫌麻烦,直接采取了最简单的那一种:门口放挂鞭炮。

  远亲不如近邻,这个时代的人是很重视邻居之间的来往的。高媛很不习惯这个,好在柴文道和柴伐北把这件事情给包了,也不必准备什么礼物,只上门说几句客套话就是。邻居们一听胡同里响起了鞭炮声便知道,正中间的那家有了新主人。等新主人上门之后简单一聊,才知道人家家里没有成年男丁,是妇人当家,便熄了上门拜访的念头。家里有适龄男孩的,便让孩子出面,没有的就让妇人上门,有个面子情也就是了。

  这样的人家,最是讲究深居简出,还是避些嫌疑的好。

  高媛很满意,她是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现代社会的人,有几个和邻居关系不错的?除非都是拆迁户。

  有钱不住东南房,这个院子的南边只在角落里有间茅厕,却是没有南房的,只有高高的围墙,紧挨着对面邻居家的北房。高媛就把东厢房按照原本的布置,还是当成厨房兼柴房。西厢房安排给了夏竹和范诚旭兄弟俩,三间屋子随他们自己分配去。高媛占了正屋东边两间,东里间是卧室,东次间是起居室兼书房。西边两间给了柴文道叔侄俩,西里间归了柴文道,西次间给了柴伐北。有了自己的房子,又有了充足的钱财,高媛不想再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谋生上,也把自己的文化追求堂而皇之地摆在了明处。东次间摆了三张书案,每人一张。

  最起码,她得把常用的字认全了,还得练练毛笔字。她还打着回现代的主意呢,小和尚能把她送来,就能把她送回去,到时候一笔书法亮出来,肯定能闪瞎人眼。

  原主人留下的家具有限,一家子又忙忙碌碌了十来天,这才把家里的家伙什儿都置办整齐了。

  夏竹一直很积极主动地帮忙,她甚至去打听了挣钱的路子:给绣铺里的人绣些手帕荷包,挣个手工钱。

  她细细地把打听来的消息跟高媛说:所有的材料都是绣铺里的,她只管拿来做就是。一张手帕能挣五文钱,她手快,一天能绣两张手帕,这就是十文钱。能买十个馒头不说,还不耽误家里的活儿。最重要的是,她还能结余些绣线布头,绣成荷包的话,一个就能卖十五文钱了。

  高媛对于她的打算很支持,还给她出了别的主意,比如设计些新花样交给绣铺,没准儿也能有些钱挣。

  夏竹便真的跑到绣铺问了问,回来就兴致勃勃地说领了两张帕子的活儿,开始了自己的挣钱大业。有了事情可做之后,她终于不再沉浸在悲痛的情绪里不能自拔了。

  高媛其实知道夏竹这些日子的去处的,她不仅去了绣铺,还去找了晋中府的王通判。

  她可不是故意跟踪人家啊,真是碰巧遇到的。

  高媛还记得,那个王通判的夫人,好像跟肃国公府的国公夫人沾些亲的。夏竹已是走投无路,去找王通判家的夫人再正常不过。自己毕竟是个普通老百姓,能给他们口饭吃就不错,若是想为范俊丰洗刷冤屈,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高媛远远地看着,见夏竹在门口央求了许久,这才让人放进了门。不过两刻钟之后,就垂着头出来,还不住地抹着眼泪,看来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高媛见她走了一段路之后,就狠狠地擦了泪抬起头来,扭头冲着王通判家的大门呸了一口,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她回到家之后,就看到了领了绣铺绣活的夏竹。

  夏竹再也没有提过王通判家的夫人,高媛也就一直没能搞清楚那家夫人姓什么。她把这件事情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跟柴文道叔侄俩讲了,才知道通判这个官职吧,也不过就是个正六品,属于低职官员。那位王通判前几年就是个通判了,如今还是个通判,很显然是个既没有多大靠山也没有多大本事的,对于给肃国公府平反这样的大事,真的是无能为力。

  柴文道提醒高媛:“嫂娘,夏竹这个想法却是要不得,别说一个小小通判了,就连当朝一品大员,都是不敢沾惹的。咱们家更是不能让她给牵扯进去,要不然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高媛这才意识到了还有自家的事情,可不,范俊丰的两个儿子可是上过通缉文书的,现在可是活生生的在自家养着呢。

  “我这就找夏竹说说去。”

  夏竹一听高媛说起王通判三个字,立刻知道了她的来意,红着眼圈道:“柴娘子别恼,不是我忘了娘子的恩情,不管不顾地给娘子惹麻烦。我也知道这是大事,别说我一个丫头了,就连夫人的娘家、三夫人的娘家、国公夫人的娘家这些清流人家,也是无计可施的。我也没强求别的,只是想让王家夫人给打探些主人家的消息,谁知道被当成了打秋风的,几两银子就给打发了出来。还一副施恩的面孔,说是不追究我的逃奴之罪,我呸!”

  高媛忙问道:“你没把俩孩子的事情告诉他们吧?”

  夏竹道:“那是自然,俩小公子金贵,我岂会把他们置于险地?大房的人和我们向来不和,若是绑了俩小公子去,我岂不是成了千古的罪人?哪里有脸去见我家夫人?”

  停了停,又道:“我只是想着,柴娘子一个人养着俩孩子本来就不易,我手笨脚笨的,顶多就是挣几个钱饿不死罢了,想让俩小公子去读书习武,却是没有法子的。娘子又说过,俩小公子要想办户贴,就得改名换姓,那岂不是丢了祖宗?也是不妥的。还是要想些别的法子才是。”

  高媛这才知道,敢情夏竹有大想法,便忍住不快问道:“你有什么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