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章(1 / 2)





  第一类是对申报竟然刊出了这么一家新型西餐店表示感谢,因为在按报纸上的信息,找到那家店并且试吃成功后,有不少人都爱上了mfc,也有人抱怨mfc开的地点太远了,他们几乎跨了大半个上海,才找到地方。

  第二类和第三类,则是一些耐不住寂寞,无论看到什么都忍不住发表一番见解的文人们的信件。

  不过这两类信件中的言辞,却是南辕北辙。

  其中一方,对于这样一家物美价廉接地气,让平民都能享受到西洋美食的西餐店报以高度的赞扬,溢美之词溢于言表。

  另一方却持着截然相反的态度,认为mfc这根本就不是西餐,不过是打着西餐旗号,用些不伦不类的食物来招揽客人罢了,充分发挥“鸡蛋里挑骨头”之精髓,把mfc批得一无是处。

  这其中,有一篇名为《论西式快餐究竟是不是西餐》的稿子,从多个角度来阐述传统西餐和mfc这样的所谓“西式快餐”的差异性,其言辞之犀利,内容之丰富,连申报主编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当即让陆尓豪把这三类稿子都整理几篇出来,放到明天的版面上,让全民都参与讨论。

  对此,陆尓豪自然欣然接受。

  所以当mfc开张的第四天,从早上五点开张,到晚上十点打烊,络绎不绝的人流几乎都没有断的时候,直把mfc的工作人员累得人仰马翻,连经理曹向东后来都进去帮忙一起给点餐的客人装盘。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mfc才会在开张的第四天,就迎来了一个收益高峰。

  从陆尓豪后来拿到的统计记录来看,除了第一天营业额是一千二以外,从第二天开始,收益就超过两千,直逼三千,在第四天,日收益更是直逼四千五,接近五千大关。

  成捆的银元被送进曹向东的办公室,让曹向东提早体验了一把被银元闪瞎眼的壮观景象。

  对此,接二连三看着收益记录不断被刷新的曹向东,从一开始的震惊到麻木到最后的习以为常,不过用了短短四天的时间。

  不过也因为此,让他对陆尓豪这个年轻人心服口服,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同时,更是让他对这个青年如此精准的投资眼光感到心惊和钦佩。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当陆尓豪再来店里视察的时候,发现曹向东看着他的目光越来越火热,直到最后,几乎到了诡异的程度,直把陆尓豪看得差点发毛。

  后来实在憋不住问了曹向东,才清楚原来他只是在观察陆尓豪的言行,想看看他和别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实际上,曹向东想说的,其实是这样年轻而又有胆识关键他还成功了的青年,实在是几乎可以用“妖孽”二字来形容了。

  还好他还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然陆尓豪一准脸黑给他看。

  在各大报社发现申报最近几天卖得越发好了,并且发现其中的关键点,就是由申报最先发起的“西餐大论战”后,一股以mfc为新型西餐代表,以传统西餐作为另一方的没有硝烟的战役,迅速在上海各大报社的报纸上蔓延开来。

  洋货在这时的中国本就是个相对敏感的话题,因为它在一方面备受人们推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令一些爱国人士深恶痛绝,觉得正是因为有那么多人一直大为推崇洋货,所以才导致中国本土产业每况愈下,直到最后被洋货彻底击垮,甚至泯灭无踪。

  所以,本来仅仅单纯是一家快餐店的mfc,在人们愈演愈烈的激烈辩驳中,彻底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于是,mfc理所当然地在这个传媒行业并不发达的民国时期火了。

  而在外界因为mfc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mfc的销量却因此越发稳定了下来,从第四天开始,日收益就一直在四千以上,而这样的状况,按照陆尓豪和王雪琴的估计,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此时,陆尓豪和王雪琴,则一边在这场口水战中推波助澜,一边继续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