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5节(1 / 2)





  锦城公主嘲弄一笑,悚然地盯着她,“你说你没有说谎,那正好,本宫不怕事大,愿意陪着你闹到父皇面前。你别扯什么封笔的鬼话,打量着世人都是傻子吗?不拘是字还是画,只要你能拿出一样来证明身份,本宫愿当着世人的面向你赔礼道歉!”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众人看君涴涴的眼神都变了,抢别人的亲事本就够阴损了,不过世家之中较为常见,法不责众。但抢别人的才名这种事不仅无耻,且道德极其败坏。

  楚晴柔不愿相信,往后退了一步,差点踩到后面的人。那些人像避瘟神一样避开她,她惊慌失措地跑出去。

  华城公主目光也变了,看君涴涴像个弃子。

  君涴涴知道任凭她再如何咬死不松口,很多事情都像泼出去的水,再也不能收回来。她后悔莫及,真不该心急逞一时之快。

  可是承认是不可能的,她除了死死咬定自己说过的话,再无其它的法子。

  “公主殿下,为何如此逼迫臣妇…”

  “是本宫逼你,还是你自己心虚。在场的都没有蠢人,你顾左右而言其它,就是不肯拿出证据来。你以为楚家大小姐已经去世了,你咬死不认,世人就拿你无可奈何了吗?本宫一向欣赏楚家大小姐,万不会容忍别人侵占她的才名。既然你不认,那本宫便去父皇那里请圣旨,求楚大夫人一张墨宝。”

  君涴涴脸色大变。

  华城公主面露不忍,“二皇姐,有必要这样吗?”

  “皇妹,事不关己不伤己身,试问换成你是楚家大小姐,死后才名被人冒领,你当如何?”

  “臣妇没有冒领。”

  “你没有冒领?今日若不是楚家大姑娘刚好在,这不平山人的名头不就成了你一人的吗?”

  大家这才想起,锦城公主说得没错。要不是楚家大姑娘露了一手,她们早就将楚家大夫人当成不平山人。

  如此一想,楚家大夫人刚开始就是想独占名头。

  君涴涴悲怆落泪,“殿下何苦如此逼迫臣妇,臣妇…不想违背自己的誓言,有错吗?”

  “楚大夫人当真好沉的心思,冒领了他人的功名,还污本宫一个逼迫的名声。本宫若执意去宫里求旨,只怕楚大夫人定会自断手筋,到时候本宫还落一个迫使臣妻致残的罪名。”

  君涴涴方才心思急转间,确实冒出过这样的念头。眼下被锦城公主说破,嘴皮都快咬破了,心里更是惶恐得厉害。

  明语一猜就知娘说中了她的心思,如果逼到最后她确实会那么做。不仅保住名声,还反将了娘一军。只是娘不是吃素的,一眼就瞧中她的算计。

  这一世她当不上国公夫人,也不会有世人艳羡的名声。她抢走娘的那些东西,都该还回来了。

  “公道自在人心,本宫相信世人都不是傻子。楚大夫人咬死不认,本宫也不能撬开你的嘴逼着你认。本宫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该来的报应迟早会来。往后若是本宫再听到楚大夫人用不平山人的名头招摇撞骗,便是拼了自己的名声不要,也要替楚大小姐讨一个公道!”

  君涴涴周身的血都冷了,她知道锦城公主说到一定会做到。她不知道是如何回的国公府,出了这样的事,她哪里还有脸在伯府吃寿宴,冷老夫人的眼刀子都快把她杀死了。

  她知道,自己虽然没认,但名声已经完了。

  在她走后,虽说宴席照旧,只不过无论主家还是客人都心不在焉,连戏台上的戏文都没人看,很快便草草散席。

  小冷氏母女什么时候走的,没人知道。

  明语是和锦城公主一起来的,自是由公主府的马车送回去。

  母女二人看似平静地坐下来,当娘的不敢看女儿,当女儿的也不敢看娘。两人眼波流转来流转去,不经意地撞到一起。

  “娘…”

  “明儿…”

  “你说…”

  “你先说…”

  锦城公主半掀着眼,还是有些不太敢看女儿的表情,“是不是我送你画的时候?”

  “嗯,姑姑和我说过,不平山人是她和娘两人共有的名号。那日娘说自己是不平山人,再一想到娘对我的好,我便隐约有猜测…”

  “你…不怕吗?”

  明语清澈的眼神看着她,怎么会怕呢?世间还有什么比父母亲近的人,爹娘对孩子的好必是不计余地不图回报的。

  “不怕,你是娘啊。”

  是啊,她是娘。

  锦城公主泪目,心里酸胀一片,止不住泪流满面。

  第45章 夜会

  马车速度平缓而稳, 但母女二人的心情皆是跌宕翻涌。

  锦城公主胡乱抹着自己脸上的泪水, 无论是君湘湘还是现在的公主之尊, 她从未有过如此失态的模样。便是当年被逐出君家, 她都是挺直着背自己平静走出去的。

  明语取出一方帕子,轻轻替她擦拭着。

  四目凝视之时,锦城公主羞赧不已。她不好意思地接过女儿手中的帕子,自己别过脸去把泪痕擦干。

  深长吸一口气, 转过来。

  “我…刚睁眼时, 很是不适应…幸好你不怕我。”

  “娘, 无论是变成什么样子, 我都不会害怕的。因为我知道, 就算娘变成另外一个人,那也是我的娘,你都是这个世上最疼我的人。”

  锦城公主再次觉得泪盈满眶, 轻轻将女儿搂在怀中,泪水再次滑落下来。不愧是她的女儿,璎珞把明儿教得极好。

  “你姑姑…教得很好,娘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