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4节(1 / 2)





  这简直颠覆了他的三观。

  主仆俩相视无言,良久,太后道:“到底是不是真的,试一试就知道了,你去将这方子上说的东西都拿来。”

  其实需要的东西很简单,硝石、水、以及盛水的容器。

  具体方法是,将装了水的罐子放在盛水的盆中,不断往盆中加入硝石,盆里的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小冰箱,罐子里的水就会结冰。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粗陋的实验,而且产出来的冰数量也比较少。

  若是要量产,对于环境和装置肯定有严格的要求。

  当看见罐子里果真结了一层冰时,太后和赵丙对视一眼,俱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

  真的成了!

  太后伸出手,拿了一片薄冰出来,冰冷沁凉,确实是冰!

  不是从冰窖里拿来的,而是他们造出来的!

  此时此刻,无论是太后,还是赵丙,都激动得有些失言。

  好半晌,太后才缓过来些,“快,去请皇帝过来。”

  “哎,老奴这就去!”赵丙响亮地应了一声,颠颠地跑去了。

  皇帝大步踏进来,看见罐子里的冰,又将太后递过来的硝石制冰法反复看了几遍,“高树秋,再拿一罐水来。”

  他要亲眼看看,这大夏天的,水是否真的能变成冰。

  当罐子拿来,赵丙上前接过来,“还是让老奴来吧。”

  一回生二回熟,他现在已经淡定下来了。

  皇帝全程紧盯着罐子,看见他那副样子,太后不由笑了,稳稳地坐在位置上喝茶。

  “陛下,结冰还得一阵子呢,急不得。”

  皇帝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走过去在太后对面坐下,喝了口茶稳了稳心神。

  其实这也不怪他,若是这硝石制冰法真的可行,那不止意味着庞大的利益,大显各方面都将受到重大的影响。

  就在皇帝沉思的当儿,高公公惊呼一声:“结冰了!陛下,真的结冰了!”

  皇帝走过去,看着罐子里那一层薄薄的冰,素来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也不由露出了一抹惊喜的笑容。

  “母后,这张方子朕就拿走了。”皇帝就要急着离开,却被太后叫住。

  “方子你另外抄录一份就是了,这张可是琅哥儿献给我的寿礼,你想就这么拿走,没门儿。”

  皇帝微窘,旋即哈哈朗笑两声,“这个魏氏,倒是立了一大功,这次朕可得好好赏赐她一番。”

  太后含笑道:“依我看,魏氏那里就不必了,既然她借着琅哥儿的名头献上方子,就是不想大出风头,既如此,皇帝就依了她,将功劳记在琅哥儿头上就是了。”

  皇帝摩挲了下大拇指上的白玉雕龙扳指,“也好。”

  正欲离开,他又突然想起来问:“不知道魏氏献的又是何物?”

  太后看向赵丙,没等她老人家吩咐,赵丙就立刻道:“老奴这就去将侧妃娘娘献的礼寻来。”

  今日献上来的礼物那么多,太后自然不可能每一件都亲自过目,而是交由赵丙这个总管登记入库。

  赵丙出去,不一时就拿着一只巴掌大的精致匣子回来。

  太后将匣子接过来时就感到奇怪,里头的东西似是没什么重量,打开一看,里头只有两张纸,准确来说,是两张宅契。

  一张“惠幼院”,一张“养老院”,都位于春熙街清水巷。

  两位大佬各自拿着一张宅契看了半晌,都有些不大明白魏姣这份礼是个什么意思。

  难不成太后她老人家还缺了宅子吗?

  倒是皇帝琢磨出了几分,“惠幼院,养老院,如果朕没猜错的话,这惠幼院应当是专门惠及孤童幼儿的所在,养老院则是赡养老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魏氏,有心了。”

  太后神色动容,“若果真如此,哀家可要亲自去看一看才好。”

  第76章

  在大显, 中元节是和上元、清明、中秋等意义同样重大的节日,所以被列为了法定节假日。

  这一天, 百官不用上朝, 可以休假一天。

  皇帝案头待批的奏折顿时少了许多。

  听闻太后打算微服出宫, 去实地看一看惠幼院和养老院的情况, 皇帝便也跟上了。

  两位大佬着意往低调里拾掇了一番, 各自只带了一个内侍,便坐上马车往春熙街而去。

  当然,暗地里还有不少暗卫随行, 以保证两位大佬的安危。

  春熙街清水巷,位于北城外环,这里地价相对便宜许多, 住的也多是平头老百姓。

  巷子很窄, 连一辆马车都通不过, 皇帝和太后到了巷子口,只能从马车上下来,步行走进去。

  也不用刻意寻找, 因为“惠幼院”的院子外头,就挂着牌匾,一抬头就能看见, 斜对面就是“养老院”。

  院子门敞开了一扇,一只耳朵缺了一角的老黄狗懒洋洋地趴在门槛内, 见了来人, 默默起身走到墙边的枣树下, 伸出爪子拨了拨系在树上的铃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