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节(1 / 2)





  村人们也极激动,家里的孩子几乎一天一个样,举止有礼起来不说,还学会了写字算术,学的好的学生出去买点东西算得比大人还快。

  时间一晃便过了三个多月,八月的天气慢慢变冷,晚风也凉了起来。

  临近九月,此时田里的水稻收了,地里只剩一些蔬菜,村人的农活一下少了许多,最重要的活计就是上山捡柴准备过冬。

  沈歌沿袭现代的放假制度,基本每过六天就放孩童们休息一天。

  这天他正在休息,牛婶找上门来。

  牛婶忙得脚不沾地,沈歌每天都跟蛮子在一起,有什么事也让蛮子传达,倒不怎么经常见着她。

  见牛婶喜气洋洋地过来,沈歌忙招呼她,“牛婶,可用过午饭了?”

  牛婶快人快语,“我吃过了,秀才公你别忙。我这次来是想请你帮忙。”

  “嗯?什么事?”

  “嗳,我家老大牛犊子不是定了隔壁村的张家吗?后天就是正日子,婶子想请你帮忙迎个亲,成不?”

  “早上?”

  牛婶忙摆手,“可不敢耽搁娃娃们读书,你下了学过来吃午饭,吃了午饭我们再一起去迎亲?”

  牛婶的儿子牛奔也在学堂里,她对沈歌的时间安排很清楚。

  沈歌看着她那张殷切的脸,笑道:“没问题,我下了学就赶过去。恭喜牛犊子大哥觅得佳媳。”

  牛婶喜得脸上的线条全都舒展开来了,“哎,承你吉言!还有对联的事,婶子今晚就让蛮子把红纸带过来?”

  村里婚姻嫁娶都会来托沈歌写对联,沈歌从没拒绝过,他闻言笑了笑:“成,您跟我说说要写几对?”

  “写三对。我家大门口一对,牛犊子新房门口一对,亲家那里一对。”

  沈歌笑:“我晓得了,晚上写好让蛮子带回去给您。”

  “哎,那我先回去了,这就去准备红纸。”

  牛婶喜气洋洋地走出沈歌的家,迈上田埂走了。

  第18章 操心

  傍晚的时候蛮子果然带着足够多的红纸过来。

  沈歌与他吃过晚餐后坐在书桌前,先是教蛮子今天要学的文章和字,而后才拿过红纸一口气把对联写上。

  沈歌这几个月来一直在练字,字写得越来越好,颇有风骨,喜庆对联他亦写得顺手,稍想一想,便巧妙地把两家的姓嵌进去。三幅对联都花团锦簇,甚为红火。

  沈歌转头问蛮子,略微得意地问:“如何?”

  “好。”

  蛮子抬头望了眼,随口夸一声又沉默地低下头去。

  沈歌见他兴致不高,挪动椅子坐他身边,略微揶揄:“怎么,不喜欢新嫂子?”

  “不。”蛮子顿了顿说道:“嫂子进门后二姐便该出嫁。”

  蛮子说完这句话再也没开口。

  沈歌没想到他是舍不得他二姐,一时愣住,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这里的人不过十几岁年纪,便多半已生儿育女。沈歌看着他脸上坚毅的线条,心中暗叹,便是他,对于这种事也不好劝,总不能去跟牛婶解释童婚的害处。

  牛家这婚事办得很是热闹,婚礼当日,半个村的人都动了起来,个个喜气洋洋地过来帮忙。

  沈歌下午代表男方去迎亲,一天都没停过,到傍晚才发现蛮子比之前还要沉默。

  沈歌担忧地问了好几声,蛮子一味答无事,沈歌无法勉强他,只能对他多几分关注。

  沈歌并不知蛮子在其长兄的婚礼上被人询问亲事,也不知牛婶心中已有人选。

  蛮子一连几日都沉默异常,沈歌心中有些愁,面上也带出了些。休息时去荀家庄还书,一眼便被荀飞光看了出来。

  待问明缘由后,荀飞光道:“少年心事,总不能事事都对你言明,你又何须愁?”

  沈歌轻叹一声:“不会,他家中定发生了什么事,不然他不可能如此情状。”

  沈歌好歹有上一世的记忆,当然知晓许多人在青少年时会格外反叛。然而那些人归那些人,蛮子那样稳重踏实的少年,必不会无端叛逆。

  沈歌做了人夫子之后便格外爱操心,荀飞光见他愁眉不展,随口出主意,“要么我让韶信去帮你打听一二?”

  沈歌眼睛一亮,“此话当真?”说着不给荀飞光拒绝的机会,“如此便将事情托付给韶信大哥。”

  韶信来荀飞光身边近三个月,沈歌隔几日便来荀家庄一趟,见面多了,自然相熟。别的不说,韶信的一手本事便非常让他佩服。

  “你跟他说便是。”

  韶信太过厉害,沈歌心中对他总有几分敬畏感,而且这是荀飞光的家仆,熟归熟,他不好劳动人做事。想到这沈歌抬手给对面人倒一盏茶,笑道:“荀大人,一事不烦二主,还是您顺便跟韶大哥说一声罢?”

  沈歌这段时间与荀飞光接触多了,心里清楚他只是外表威严了些,实则脾气不错,一般事与他说一声就成。

  荀飞光抬眼见沈歌笑得灿烂,不可置否地嗯一声,接过他手中那盏茶。

  “你上次借的书可还合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