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6节(1 / 2)





  从欣赏人才的角度,肃王对韩石的死感到可惜,但站在大魏的角度,韩石的死却对大魏来说是好事。

  没了辽帝又没了韩石,太子皇长孙和楚王还在为皇位互搏,大辽气数已尽。

  不提肃王如何与韩倬寒暄,大魏这边,得到了元清帝的准许,安王雷厉风行办起了银行。

  当然在这之前得先组建财政部。

  户部执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银行本该纳入户部管理,但如今大魏商业繁盛,并且日后随着大航海的开启,只会越来越繁荣,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元清帝便想要将财政从户部分出来,单独列一个部门专职管理。

  商业的繁荣带来的便是商户的逐增,这些年元清帝有意扶持商人,给了皇商义商的名头,聪明的商人们也立刻把握住了机会,大把大把的慈善捐款往出撒,来成全自己的名声,加上创造发明奖连带发展出的商行或店铺,也渐渐让百姓们改变了对商的看法,谁不希望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给自己带来切实的利益。

  创造发明奖诞生出一个个新兴行业,百姓们选择行商的越来越多,只是区别在于有人只养家糊口,而有人趁此成了豪商。

  于是随之而来,便是商税。

  魏太祖一统中原后,便废除关税,只收市卖之税,并且细碎物品和农具书籍免税,也就是说百姓小本经营的吃食小摊等几乎都是免税,只有那些贵重物品以及大笔买卖的商人才需要缴税。

  后来神宗时添加了住税和市肆门摊税,从此买卖宅院都需缴纳百分之三的税金,不过市肆门摊税却并不包含百姓经营的小本食摊,只对城中主要店铺有效,譬如一城内人人皆知的酒楼客栈等等。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商铺林立,这些商铺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官员勋贵的影子,所谓官官相护,人情往来,市肆门摊税对他们而言根本不起作用,只有那些无背景的商人才会按时缴纳。

  元清帝这一回分出财政部,便是想重新制定商税并且加强执行力度。

  他打算按照交易金额来收取商税,交易达到既定的金额,便需缴纳相应的税金,从而正规商税。

  譬如原本刊印售卖书籍是不收税的,但如今随着文化入侵计划的施展,由穿越者们整理售卖出来的小说话本还有各种画册周边等等越来越多,这两年甚至远销到了其它诸国,这样大的销量,不可能不收税。

  还有纸张,原本纸张亦是不需缴税的,但如今纸张分出了各种类别,尤其卫生纸,早已应用到了大魏每家每户,并且远销各国,虽说一叠纸巾最便宜不过一文钱,但每日都在不停的消耗,收益十分可观。

  皇家造纸署所造的纸巾可以不收税,但别人呢,譬如当初最先售卖卫生纸的庆康大长公主,单单卫生纸这一项就给她带来了不少的财富,遑论其它,元清帝念在她是长辈又识趣的份上对她规避缴税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建起了财政部,便需得统一对待。

  除了本国商业还有关税,这些年各国交易越来越多,之前是为了打开市场,拿捏各国的经济命脉,如今也该收取关税了。

  至于具体如何实行,元清帝完全撂开给了安王和陈停,是器重也是考验,若他们连这点问题都无法解决,他又如何放心将财政部交给他们。

  安王确实很苦恼,他现在对行商一事驾轻就熟,就没有在他手里起不来的生意,而且还不是依靠系统,毕竟系统只是给他提供商品提供模板,具体如何营运靠他自己,嗯,以及他从穿越者那里学来的一些现代经营理念。

  但他对政事却是束手无策,虽不能说是一窍不通,但也差不多,为了避免皇兄猜疑,他除了节日朝会基本就没去上过朝,而这也是他身上头一次有了实职,什么都很新鲜。

  他这个王爷的身份虽说尊贵,但对上那些朝中重臣,尤其宗室勋贵,恐怕也不见得有用。

  所以安王对上门讨薪啊不讨税这种事有点头疼,他又不想去找皇兄请锦衣卫或金吾卫帮忙,这样跟作弊有什么区别,他又如何让皇兄看重。

  “王爷莫急。”见他愁眉不展,安王妃了解来龙去脉后笑道,“要联系金吾卫又何须通过圣上,王爷可记得当初十纨绔下江南一事?”

  安王眼睛一亮,脱口道:“你说魏怀!”

  是了,他怎么忘了魏怀!

  昔年的安康郡王世子,如今的安康郡王,当初皇兄调教满城纨绔,他也跟着去了大营,后来不知怎么跟其他九个纨绔一起去了江南,这一去,一路上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惊涛骇浪”,不知多少官员倒霉,当然也有不少官员升官,十人掀起的这场大变革被百姓戏称十纨绔下江南。

  安康郡王魏怀也自此崛起,成了宗室中除了魏恒之外第二受皇兄器重的子侄,回来后被授予金吾卫,担任巡察监督官员一职。

  魏怀也成了全京城纨绔的表率,纨绔们提起他没有不服的。

  有魏怀带着金吾卫出面,还怕那些店铺赖账?说不得让魏怀一忽悠啊不一劝,那些纨绔们便直接给自家铺子掏了钱。

  安王心中一喜,不由握住安王妃的手:“果然本王贤妻。”

  他这位王妃虽出身一般,容貌也不算绝美,但知书达礼聪慧体贴,嫁给他这些年将王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与母妃的关系也极好,又为他诞下了两子一女,更重要她从不嫌弃他,得妻如此,他已经别无所求了。

  说起来他最初倒是对夏婵动过心,毕竟夏婵是第一个没有对他口吃表现出嫌弃的同龄女子,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真正不嫌弃他这个人。

  而且那时他刚刚接触穿越者,夏婵的性格和她口中时不时冒出的新鲜话语,都叫他新奇不已。

  不过夏婵却只拿他当朋友,她又心心念念要回去,他也订了婚,便将念想压了下去,等后来他对穿越者了解的越来越多,心底那丝念想也渐渐消散了。

  现在回想起来,只一笑而过罢了。

  安王得了主意,立刻去了安康郡王府。

  第169章 问话

  长安七月的天热如火笼, 过了正午最热的时候, 百姓们逐渐上了街, 没钱或者不舍得花钱的就在树下乘凉,有钱的自然是在家里吹着风扇吃着冷饮。

  也有脸皮厚些的干脆溜达到吉祥商场门口蹭个免费的绿豆汤或者酸梅汁,然后假装要买东西赖在里面乘凉, 商场里装了风扇,还放了冰,十分清凉, 听说还装了什么管道, 里面有水流过,冬暖夏凉。

  所以即便只是为了取个暖或者乘个凉, 总有百姓喜欢进去转转,脸皮薄一些的总会买些东西拎在手里, 以示自己的客人,脸皮厚的默默找个不起眼的地方待着。

  起初还有地痞流氓进去耍赖, 他们也不做太过分,只冲着零食柜台和小吃城,这个捏一块那个拿一粒, 要么就是没完没了拿免费试吃, 或者占着小吃城的座位不挪开,可谓无赖至极,后来被安王找来锦衣卫抓典型收拾了几个,这种现象才减少。

  再后来,大魏自长安城到全国来了一场肃清活动, 对地痞无赖还有游侠全都进行了大清洗,所有犯过事的全部按照律法来处置,该关押关押,该斩首斩首。

  随着公车四通物流和外卖等新兴行业的出现,只要有手有脚就不怕会饿到,若这般还能堕落成为地痞无赖游手好闲,那只能说一声活该,出了事完全自作自受。

  如今不论是府城还是县镇,甚至各个村子,都有巡警巡视,极少会有青壮不事生产出来作乱,这些巡警可不是原来的那些乡兵,而是每年从禁军中一批批退下去的退伍士兵,他们离开前专门接受过培训,知晓如何训练巡警。

  所以很少再有地痞无赖再敢上街肆无忌惮讹人。

  不过夏季最热冬季最冷的时候,还是会有百姓赖在商场里不走,但只要不占位子不妨碍到他人这倒也无妨,甚至商场后来重修时专门在四面临窗下添加了一道长长的横板,类似现代商场里靠墙的长椅,供百姓安坐。

  眼下小吃城里,就有一些百姓买了吃食在蹭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