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1 / 2)





  他们先是跟随其他贵客一起行走在宫道上,随后在一个分叉口处被虞宫的宫人领向别的地方。

  见到虞宫这些等待他们的宫人们,这些周王室的使者先是互相看了一眼,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跟上去。

  他们来虞宫时有正当理由和天子诏命的,这场庆功宴是虞国为了庆祝彻底剿灭燕国而举办的。而当时燕王破坏祭祀大典,天子大怒,承认了虞国攻灭燕国的正当性。所以说,这次使者们是拿着天子诏命来奖赏虞王的。

  不过他们来此,并不是完全为了这件事。天子诏命什么的,只是顺带的,或者可以说是掩饰,他们其实是太子顾的人,他们来虞宫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劝虞王放走他们周王室的翦姬。俗称,说客。

  但很显然,虞王并不想见他们。使者直接被虞宫的宫人领到了大监乌温面前,而不是虞王面前。

  “我等携了天子诏命,为何不能面见虞王?”

  只见面前的一个内侍竟然敢坐在座上斜视他们,使者心中不由得觉得受到了侮辱。

  乌温冷冷哼了一声,“让你们进来就是我王对你们最大的宽恕了。”

  “有什么事直接在这里说就行了,说完拿着你们那劳什子诏命赶快滚蛋。”

  “你!”听到这明显侮辱的话,使者瞪大眼睛,他们可是拿着天子诏命,这一个小小的内侍居然敢这么和他们说话,虞国是想当反贼吗?!

  他们暗中观察周围,发现果然藏着士兵,于是使者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他们拿起天子诏命,读出了上面的内容。

  这种所谓奖赏的天子诏命,无非就是说些赏些珠宝,赐些封号之类的没有什么实用的东西。再表现一下天子的感谢和对虞国忠诚的称赞。

  至于封地,周王室根本没有封地可以赏给虞国,最多就是找一个其他诸侯国的封地扔给虞国。大概意思就是这个城池是你的,但你必须要自己把城池打下来。

  可以说这种天子诏书除了形式意义外便没有作用了,而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从这些特使这次只能形单影只地进入虞宫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了。

  甚至,即使虞宫的人杀了这些所谓的天子特使,天子也不会追究。

  这些特使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只稍稍表现了一点不满后,就老老实实按照规矩念了天子诏书。

  至于这些虞国人听进去还是没有听进去,他们是懒得管的。

  他们是周太子的人,这次能来虞国当什么天子特使,也是太子顾使的小手段罢了。

  而拿着天子诏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见到虞王,以说客的身份劝虞王放弃翦美人,他们可是天下有名的说客,所以有足够的信心。但太子顾在他们出发前却告诉他们,如果不能见到虞王,那就直接放弃去虞王那里当说客就行了。

  这些说客对太子顾的吩咐十分不理解,既然如此轻易放弃,那么大费周章让他们到虞国是为了什么?

  见完大监乌温后,他们还来不及发挥说客的才华留在虞宫时,就被虞宫的宫人“友好”地请出去了。面对虞国人简单粗暴的刀剑,他们只能闭上嘴巴,老老实实离开虞宫。

  不过没有见到虞王就不代表他们此行失败了,幸好太子顾早有预料到会发生这种事,甚至他们从事情的全部来看,甚至隐隐觉得太子顾是一开始就不认为他们能进入虞宫见到虞王,甚至还能做到说服虞王这种事了。

  也许太子顾只是借此遮蔽虞王的视线?虽然始终捉摸不透太子顾的真实想法,他们仍然是按照太子顾所说的,在离开虞宫后留在虞宫晋阳,从而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

  *

  吴三公子第一次进入虞宫,他跟随引路宫人走在宫道上,时不时打量着周围的建筑和景象。虞宫和吴宫的风格截然不同,虞宫威严沉闷,而吴宫处处充满着高调的奢华。

  但朱焕没心情感慨虞国和吴国的区别,他只是在想,这里就是翦姬在虞国生活的地方,甚至还悄悄记下了虞宫的一些特殊建筑。朱焕觉得,如果翦姬愿意跟他走,即使需要给她重新建一个虞宫,他也会拼了老命建的。

  虽然吴国三公子有这么远大的设想,但他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一群宫人眼底偷偷溜出去,不知道为什么,朱焕总觉得虞宫的戒备实在是太过夸张了。

  朱焕在路上看到有宫人端着盛放了羊、豕、鱼等的鼎走过去,又听到从主殿忽近忽远地传出编磬丝竹的乐音,他不由得焦急起来,庆功宴都快开始了,他却只能跟在这些宫人身后,根本没有办法去找翦姬。

  早知道就让那两个暗卫进来跟着他了,想到他居然傻傻地让暗卫守在外面,朱焕心里就是后悔。

  因为跑神他稍微落后了一步,只见前面带路的虞国宫人走的有些远了,朱焕心里一惊喜,也许可以趁着现在离开,但他刚转过身,就被他身后的吴国宫人拉住了。°)?理(?°???°)?

  “公子,对不住了,大王吩咐让我们务必看着公子,不让公子在虞宫内乱跑。”他们拽住朱焕,半推着让他跟上那些引路的虞国宫人。

  吴王......朱焕实在没想到他兄长还能这么吩咐,顿时,朱焕整个人都黯然了,难道他接下来只能坐在遥远的宾客角落看翦姬和虞王恩爱吗?

  *

  “丞相大义。”与虞国丞相傅郎安商谈完毕后,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吴国大臣都拱袖向傅郎安行礼。

  毕竟他们无法面见虞王,丞相傅郎安是他们唯一可以商谈的途径,这次联姻是否成功,归根结底,是要看这个虞国丞相在虞王面前怎么说了。

  傅郎安让丞相府的家老送走这些吴国大臣后,刚回到室内,门就突然被“笃笃笃”的敲响,他刚皱眉看过去,就见有人从门缝下塞进一封帛书。

  傅郎安眼皮跳了一下,直到外面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后,他才不急不慢走过去,修长的手捏起帛书的一角,似乎有些嫌弃。

  他将帛书展开,看到上面的特殊红印时,便知道这封信来自荆主。

  他匆匆看完,然后毫不犹豫地把帛书扔到火中烧掉。

  想到帛书上的内容,傅郎安闭了闭眼,荆主已经到晋阳了......这封信一方面是特地告诉他这件事的,另一方面是让他现在去一处地方面见荆主。

  傅郎安穿戴好爵服,推门唤来仆从小厮:“看好丞相府,若有异常人进来,立即拿下。”

  接着他朝虞宫的方向走,庆功宴要开始了,他这个丞相可不能缺席,至于荆主那边,只是不迎接罢了,并不妨事,傅郎安淡淡地想。

  *

  在隐藏在晋阳的齐国人所居住的柴扉住处,几个齐国探子聚在屋内,焦急地等待那位什么智者的到来。如今齐国大半城池都被虞国攻下,眼见齐国就要步上燕国灭国的后尘了,齐王一下子急起来。

  齐王吩咐他们这些在虞国的人早些行动,但这种事不是齐王说开始行动就能开始行动的。那些好不容易派到虞宫的刺客,都很快被察觉出真实身份而被处决掉,剩下的这些探子便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所幸答应援助齐王的太子顾还记得他们这些藏在晋阳的齐国探子,太子顾派人给他们传信,告诉他们会有一个老者前来帮助他们。如果非要说那位老者是什么人,大概就算是智者吧。

  等的有些心烦的齐国人,终于在门口响起一声牛叫后,听到了敲门的声音,牛车徐徐停下,齐国人打开柴门。

  门口是老者荆主和一位面色冷然的剑客。

  齐国人互相看了一眼,大概在心中估量着,对方只有两个人,就算出什么意外应该也能对付,接着就将荆主迎进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