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四章问计





  “风声是有一些……”李丛林含蓄地笑了,见何方远紧跟他的思路,不由暗暗赞赏,怪不得何方远可以脱颖而出,确实是一个眼光长远而且善于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分析问题的年轻人,年龄可以年轻,但思想必须成熟,“据说,几大国有银行有意联手限制支付宝和余额宝的支付额度,同时,工商机关也准备对网店征税,另外,还要制定网上购物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

  好嘛,三管齐下,限制支付额度,可以直接对电子商务的大额交易带来不可低估的重创,而对网店征税,进一步压榨了网店的利润空间,相应的,网上销售的物品价格就会上涨,当作为网店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价格优势没有了,网购的意义何在?而网上购物七天无理退货的规定,会直接导致一批恶意购买者购买物品之后,使用七天再要求退货,许多店铺会因成本大幅上涨而倒闭!

  “这样一来,芝麻开门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大马哥不会坐以待毙,会寻找突围。”何方远愈加肯定了他的判断,今天会面的主题,就是大马哥在芝麻开门面临着重大困境之时,怎么寻求规避风险。

  “电子商务是芝麻开门的金蛋,马匀肯定舍不得丢掉。但舍不得丢,也得想办法让金蛋在整个体系中所占的比值降低到最低,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将芝麻开门庞大的资金分散到别的行业中去,寻求一种和实业冲突最小的行业来投资,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最好的办法。”李丛林又喝了一杯茶,将茶叶倒掉,换上了新茶,“第二壶茶了。”

  酒过三巡茶过两壶,都意味着话题要深入到核心问题了,何方远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大马哥既然深受政策问题的限制,那么他再投资别的行业,肯定会顺应政策的发展方向,下一步,文化产业是国家重点战略的产业……”

  李丛林欣慰地笑了,果然不出他所料,何方远对芝麻开门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放眼整个立化,乃至整个兴众文学,他也算是眼光长远最出类拔萃的一人了。

  “你听到什么了?”李丛林试探一问,又亲自为何方远倒了一杯茶。

  何方远恭敬地举起茶杯:“谢谢李董。”一口饮完茶中杯,放下茶杯才说,“听说大马哥也有意进军互联网版权产业?”

  李丛林心中喟叹一声,立化有何方远这样的人才,被陈果压制被乔国界冷落,是兴众的悲哀,如果让何方远担任兴众文学的ceo,肯定会比陈果强上许多。陈果既无创新力,又没有开拓精神,甚至连业内的风吹草动都不能及时察觉,他高坐兴众文学的ceo之位,是兴众文学之不幸。

  见李丛林微微一怔的表情,至此,何方远已经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李丛林找他前来就是为了传闻中的马匀有意全盘接手兴众文学一事,为了加深他在李丛林心中的印象,他也不再含蓄,直截了当地说道:“有传闻说,大马哥有意全盘收购兴众文学?”

  何方远一直固执地称呼马匀为大马哥,而李丛林或许是自恃身份,或许是不喜江湖气息的称呼,他一直直呼马匀其名。

  “呵呵,方远,你的消息相当灵通嘛。”李丛林呵呵一笑,虽没有正面回答何方远,但他对何方远的赞赏,还是间接承认了消息的属实。

  何方远谦逊地一笑:“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不知道消息的真假。”

  李丛林点头说道:“确有此事。昨天乔董启程前往杭州,和马匀私下会面去了。”

  这么快?何方远心中一惊,原以为传闻只是大马哥放出的风声,没想到,居然第一波的接触已然成行,这么说,双方的意向都是相当强烈了?

  “如果兴众文学可以以高价转让给芝麻开门,也算是好事一件了。”何方远震惊过后,有意试探李丛林对此事的看法,“不过乔董要卖掉兴众文学,难道不想上市了?”

  “乔董的想法,谁也不好猜到。”李丛林并没有直接回答何方远试探,而是绕了一个弯,“方远,说说你的想法,你真的认为卖掉兴众文学是好事?”

  兴众文学是乔国界的兴众文学,卖掉是不是好事,别人的感受不重要,乔国界的感受才重要。平心而论,卖掉兴众文学,不管是对何方远还是对李丛林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大马哥想投资文化产业,是长远的一步布局。也是,互联网版权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冲突最小,不会和芝麻开门的电子商务一样,引发许多传统行业的围攻。而且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也是对文化产业有较大的扶植,从芝麻开门目前的困境出发,从大马哥喜欢战略投资的手笔来看,他现在出手收购兴众文学,正是时机。”何方远侃侃而谈,喝了李丛林两壶茶了,不拿出一点真本事来,对不起李丛林的热情和盛情,“况且兴众文学现在正是估值最低的时候,企鹅有了开天,千方有了驰骋,能全盘一口吞下兴众文学的巨头,眼下也只有芝麻开门了。所以说,大马哥的出手,时机拿捏得很准。”

  李丛林不说话,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何方远继续。

  “不过话又说回来,卖掉兴众文学,对李董和我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何方远给出了李丛林想要的答案。

  李丛林微微一愣:“怎么说?为什么不是好事了?”

  “对有些人来说是好事,对李董和我来说,就未必就是好事了。”何方远又强调突出了他和李丛林,淡淡一笑,“李董和我,都希望在兴众文学的舞台上施展手脚,兴众文学一旦卖掉,易手他人,以后的前景就不明朗了,毕竟大马哥再有眼光再高瞻远瞩,对于互联网版权产业,他也是一个外行。外行指挥内行,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况且以大马哥的为人推测,如果兴众文学被他全盘接手的话,基本上兴众文学目前的管理层,从上到下,会被他全部换掉。”

  何方远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如果芝麻开门接手了兴众文学,上,包括李丛林在内,下,包括他在内,都会被清洗一空。不能跟随兴众文学一起到芝麻开门旗下,失去了兴众文学的兴众,也将没有了他和李丛林的用武之地。

  当然,李丛林还是兴众的总裁,即使不再担任兴众文学的董事长,也可以继续留下在兴众担任高管,尽管如果没有了兴众文学作为战场,他在乔国界的眼中基本上也成了鸡肋,不过至少他还有一个一年半载的缓冲期,以他的层次,半年之内找到一家更好的下家继续当他的总裁或是董事长,问题不大。

  “呵呵,方远对兴众文学的出售,是不是过于悲观了?”李丛林有意加重了口气,“以我对马匀为人的分析,就算他接手了兴众文学,也不会全部换掉目前兴众文学的管理层,他要的是整个舞台和团队,如果没有了团队,只要一个空空的舞台有什么用?要我说,他要换掉的,只是兴众文学董事会,包括我这个董事长在内,也包括陈果,至于你,不但不会失业,而且还会受到重用。”

  李丛林是在宽慰他还是还在试探他?何方远微微一想,算了,不和李丛林绕来绕去了,虽然他和李丛林不是很熟,但李丛林既然主动出面私下和他面谈,就说明李丛林危机感很强烈,也说明李丛林有和他沟通的意愿,他就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兴众文学卖或不卖,是乔董的事情。合适不合适,也是乔董说了算,我们只能被动等待。但卖掉或卖不掉,就对我们的个人前途影响太大了。卖不掉的话,先不说了,一旦卖掉,作为兴众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从兴众剥离出去,兴众的核心业务就只剩下网游了,而兴众的网游近年来日薄西山,怕是也支撑不了几年了。如果乔董真的卖掉了兴众文学,其实就相当于乔董要从整个互联网业务上收手了,联想到前几天乔董收购旧城百货的消息被外界解读为乔董有意投资实业,李董,兴众文学是否卖掉,事关整个兴众帝国的未来。”

  “……”李丛林沉默了,何方远的话说中了他的心事,剥离出去兴众文学的兴众帝国,就如一家之中失去了最有活力的青年,只剩下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年,家将不家,到时他也将无家可归了,所以他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兴众文学到底能不能卖出,而放眼整个兴众文学,对局势分析最准的一人唯何方远而已,所以他想听听何方远的看法以做为参考。

  兴众文学卖或不卖,事关他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必须谨慎对待,可不能和马大勉一样,最后黯然收场,甚至以后都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下家继续职业经理人生涯。

  “根据你的观察,乔董和马匀的会面,会不会达成意向?方远,说说你的看法。”想了一想,李丛林不再矜持,直接说出了他今天找何方远喝茶聊天最想知道的问题。不知何故,他固执地相信何方远的眼光,相信何方远的分析会促使他的犹豫不决最终下定决心。也是何方远在集体辞职事件之后的一系列表现,太让他惊叹和欣赏了。

  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让他相信何方远早就做好了应对兴众文学巨变的准备,从某个特殊渠道得知的消息是,何方远有意跳出立化自主创业,或是要对立化提出管理者收购。不管是哪一种,都说明了一点,何方远比任何人都关注兴众文学的出售。

  果然是喝茶虽易,消化不易,且喝且珍惜,重头戏来了,何方远没有立刻回答李丛林的问题,而是端起一杯茶,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然后才缓缓地开了口。

  倒不是何方远故意矫情,而是他在斟酌语言,李丛林不惜以总裁之尊向他问计,他必须拿出真才实学才能让李丛林满意。而且他心中隐隐有一个预感,或许在合适的时候,李丛林会对他的管理者收购计划,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乔董有卖的意向,大马哥有收购的意向,所以才会坐在一起谈。但意向是一回事儿,能不能落到实处,是另一回事儿。乔董和大马哥之间,在对兴众文学估值的判断上,应该存在着不小的落差。”何方远语调不徐不疾,以淡定从容的语气说出了他的分析,“大马哥认为现在兴众文学上市不成,企鹅和千方又各自收购了互联网版权产业网站,眼下可以全盘收购兴众文学的唯有芝麻开门一家而已,放眼国内,其他公司要么不感兴趣,要么实力不济……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兴众文学只能接受芝麻开门开出的低价。除非乔国界任由兴众文学在企鹅和千方的围堵下,估值继续下滑。”

  “以你看,现在的兴众文学估值还有多少?”李丛林忍不住插了一句,实在是何方远煞有介事的样子,太像一个业内沉浸几十年的资深人士了。

  “5亿美元左右。”何方远被打断了思路,微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又说,“现在兴众文学过早的闭环导致士气大降,高价买断的版权方的作品质量下滑,人气低落,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兴众文学包括立化在内,死气沉沉,有一种日薄西山的凄凉。”

  “乔董会怎么想呢?”李丛林没有回应何方远对兴众文学现状的形容,而是问起了乔国界和马匀的过招。

  “乔董会认为企鹅有了开天千方有了驰骋,而芝麻开门还什么都没有,已经落后企鹅和千方许多了,如果不快马加鞭地追赶,芝麻开门会在第四次互联网浪潮中,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实际上,芝麻开门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全盘收购兴众文学是战略投资,是转嫁矛盾,也是必须的选择,综合以上因素,芝麻开门除非开创一个互联网版权产业的新站,否则收购兴众文学是唯一的选择。”难得有机会让他细心而全面地分析乔国界和大马哥的较量,何方远一方面是在用心回答李丛林的问题,另一方面何尝不是深入其中在为自己寻找机会?

  “说得好,说得好!”李丛林激动了,一拍桌子,“当泡第三壶茶。”

  如果说第一壶茶是由陌生到熟悉,第二壶茶是试探加深入阶段,那么第三壶茶,就是深谈和交心了,何方远心中大喜,没想到一次喝茶,居然让他喝到了一个如李丛林一般高层次的朋友,确实收获不小。

  “在这样的信心的支撑下,乔董断然不会接受大马哥趁火打劫式的超低出价,那么二人的会面结果可想而知,会是一次不欢而散的会谈。”何方远最后为他的分析画上了一个句号,当然,话不能说得太满了,又谦虚地一笑,“以上,只是我的胡言乱语,说对了,就是纯属巧合。说错了,只当李董一笑。”

  说话间,李丛林已经泡好了第三壶茶,和前两次先将第一杯茶倒给自己不同,这一次,他第一杯茶倒给了何方远:“来,方远,尝尝我的珍品白茶。”

  之前其实何方远已经喝了出来,第一壶茶味道虽然不错,却没有第二壶茶清香宜人,而且两者显然不是同一品种。虽然平常爱喝茶,但他对茶道没有深入的研究,还做不到品茶知味的地步。现在第三壶茶,李丛林直接点名了是珍品白茶,就更坐实了何方远的推断——李丛林的三壶茶,壶壶递进,一壶比一壶的茶叶高端大气上档次。

  也可以理解为,如果他和李丛林的对话不合李丛林之意,那么他就没有机会喝到第二壶茶了,更不用提第三壶的珍品白茶了。既然第三壶的珍品白茶泡上了,就说明了一点,他被李丛林深度认可了。

  何方远郑重其事地品尝了一口李丛林的珍品白茶,确实,味道比起前两壶茶,又好上许多,多了淡雅和回味,他客气地回应:“谢谢李董的盛情,茶香四溢,唇齿留香。”

  李丛林摆了摆手:“不说这些虚套的话,方远,如果真如你所说的一样,乔董和大马哥的第一次会谈不欢而散的话,那么兴众文学的未来,会是怎样的走向?”

  “李董,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何方远不能总是被动地被李丛林考验,他也要摸一摸李丛林的脉络,“您认为兴众文学还有上市的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