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9章(1 / 2)





  《视与听》影评人表示“这是一部比一般剧情片更加真实,比普通纪录片更加震撼的影片”。

  《电影手册》则认为“镜头”一片做到了许多纪录片做不到的,将“我”和“我的电影”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电影最值得称赞、也是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完全隐藏了自己。

  《世界报》则以《有多少国家禁得住“镜头”的拷问》为标题,不仅用一整页篇幅的报道去介绍《沉默的镜头》一片,还在报纸显眼处刊登了电影的巨幅海报,并在社会版再次探讨了电影反应的法国社会养老体系中的弊端和隐患,并表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重视并反思的不仅仅是法国,还有德国。

  媒体的交口称赞让原本对这部纪录片并不是非常感兴趣的影迷,纷纷买票观看这部口碑爆表的影片。

  傍晚,《沉默的镜头》举行全球首映典礼。

  当天,苔米并没有邀请多少大牌明星,除了她和雷蒙德,就是曾经出演过她影片、又正在柏林宣传新片的蕾雅·赛杜、以及电影节主席出席了红毯礼。

  除了苔米的铁杆影迷,并没有多少游客围观这里。

  和苔米以往的影片相比,现场并没有那么热闹。

  电影开场十分钟前,观众陆陆续续拿票进场。

  开场前两分钟后,放映厅的灯光暗了下来。

  正如克劳德·米勒的观影感受一样,这不是一部会让人感到愉悦的电影,连色彩都让人感觉沉闷。

  没有音乐,没有太多对话,只是看着那些老人,就让人觉得莫名难过。

  《沉默的镜头》中所展示的悲观离合,喜悦而揪心。

  哪怕最初是冲着媒体营造的噱头买票观影的普通游客,在观看这部电影时,都感觉到了沉重。

  没有明星,没有美轮美奂的画面,也没有渲染情绪的音乐,依靠的或许只是导演本人的剪辑和叙事功力。

  整部电影,在沉默中开始,在沉默中结束。

  塔玛拉·霍恩让沉默坚持到了最后,电影没有真正的片尾曲,只有神父在朗诵圣经。

  电影在葬礼中开幕,在葬礼中落幕。

  当黑暗的放映厅灯光再次亮起,零星的掌声,淅淅沥沥响起。

  现场的气氛有些凝重,绝大多数观众还沉浸在刚才的葬礼之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少数人鼓掌之后,又显得很落寞,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

  此刻,放映厅的气氛有些诡异。

  因为观众既没有起身离开,也没有为主创人员献上他们应该献上的掌声。

  绝大多数人都在座位上思考,空气似乎都变得严肃起来。

  仿佛他们看的不是电影,而是在聆听上帝的声音。

  当导演塔玛拉·霍恩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似乎才意识到电影真正结束了。

  “啪——啪——啪——”

  不知道是谁开始鼓掌。

  一声,两声……

  一个人站了起来,两个人站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他们一边鼓掌,一边注视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导演,表达他们的敬佩之情。

  整个放映厅从静谧变成了欢呼声的海洋。

  这是霍恩的电影生涯,掌声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甚至超过了她目前为止评分最高的影片《大新闻》。

  台下有许多观众叫着霍恩导演的名字,其中不乏知名导演和演员。

  一位来自比利时的知名演员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我无法评价这部电影的好坏,因为我觉得我没有那个资格。”

  来自柏林当地的一位电影爱好者看完这部影片后,对记者说道:“十分震撼,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不输于前几日我看过的《凯撒必须死》,这两部电影是我今年柏林电影节上最喜欢的。”

  》》》》

  《沉默的镜头》来势汹汹,第二天各大网络媒体和权威纸媒都刊登了电影的相关报道——

  《塔玛拉·霍恩新片大受好评,影迷自言经受心灵洗礼》!

  《最强新生代导演来袭,沉默的镜头直击心灵》。

  《lt沉默的镜头gt——心灵的拷问》。

  《塔玛拉·霍恩十年磨一片,lt沉默的镜头gt剑指金熊》!

  《弗朗索瓦·欧容:我心中的金熊奖已经出现》!

  法国电视媒体也报道了《沉默的镜头》一片在柏林电影节上的好口碑,顺带报道了侵权官司的后续,并将这场官司,正式定义为“无妄之灾”。

  ——“想来塔玛拉·霍恩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九年摸索出来的电影,竟然因为一场从天而降的祸事,将原本应该在去年十一月上映的影片无限延迟,不过好在如今影片在柏林电影节名声大噪,霍恩也算是因祸得福!希望《沉默的镜头》在柏林电影节上取得一个好成绩,也希望院线早点敲定电影上映档期,让大家早点看到这部好事多磨的影片。”

  法国是苔米的大本营,即使没看过她的电影,也不可能没听过她的名字。

  通过电视得知“侵权事件”的来龙去脉后,许多影迷表示愤慨,“实在是太可恶了,竟然诬陷,一定要制裁他,让他受到教训!”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人给影院打电话,询问《沉默的镜头》什么时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