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节(1 / 2)





  十四郎今日吹的曲子,云秀依稀记得是他阿娘所传授。虽不知是否同太后的故人有关,但今日太后所受触动确实由此而起。

  云秀略一思索,便幻化作个和十四郎仿佛模样的宫娥,现身在花萼相辉楼上,幽咽的奏响箫声。

  那箫声令太后怔怔的失了神,待回神时忙循声望去——便见月色之下的花萼相辉楼上,有人影侧对着她正在吹箫。原本摧人心肠的悲曲,她却吹奏得悠然邈远,哀而不伤,似往事如烟消散。一曲终了,她起身回首,似是望向了她。风吹衣袂翻飞,她身姿翩然如鸿鹄腾空。

  太后忽觉泪眼朦胧,忙抬手欲作挽留,眼前楼台虚化。脚下烟云翻涌,她愣了愣神,低头去看身上衣衫。却见那衣衫朴素无锦绣,分明是她早年穿戴。她茫然的想,“原来是在梦中。”

  云秀单手扶住倒下去的身影,轻放她在地。另一手捧着终于离魂而出的执愿,稍稍讶异于它的爱恨深沉。她原本以为太后这样无懈可击的女人,纵有执愿,也不过是些寻常的、人年老后不期然想起的少时往事罢了。虽有憾恨怀念,对其一生却也无太大影响。谁知它竟是爱恨之缘始,以至于到剥离了这桩执念,其人便不是眼下之人的地步。

  ——这不人就昏过去了吗?

  云秀便为她纳魂归体,自己也随之化蝶,潜入了她的梦中。

  永贞元年八月,宦官逼迫天子退位,太子在腥风血雨中登基。

  登基之初便开始清算父亲的心腹旧臣,连下四道诏书,一贬再贬……永贞年剩下的四个月,整个朝堂都忙着痛打落水狗,清扫一切他们染指过的角落,务求政务恢复到他们登台之前的模样。

  不过,这些同太子妃——天子新登基,尚还没来得及册封妻子——郭氏并无太大干系。

  尽管她的母亲升平大长公主曾数次传信给她,询问中风卧床、被宦官软禁在兴庆宫里的上皇是否尚安好,但太子妃似乎对这桩人伦惨绝提不起太多的情绪来。和嬉笑怒骂,有着丰富而柔软的感情的母亲不同——她很少有什么情绪波动,更少会对什么人、什么事产生同情。早些年她不以为意,可自生育子女之后,她却日渐为此感到焦灼。因为她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儿女都没觉得出有多么疼爱。在她所受的教育里,女人可以是冷静和明晓利害的。可母亲看到了子女,却不能不发自内心的柔软和喜爱。她怀疑自己可能是有什么隐疾,是冷漠无情之人。

  九月重阳,她同天子一道前往兴庆宫中探望退位燕居的太上皇。

  父子二人和好如初。

  离开兴庆宫后,天子继续回去清算父亲的旧臣。她一个人百无聊赖,便在大明宫中闲逛。

  行经蓬莱山一带,忽听见断断续续的抽噎声。

  身旁尚宫正要前去喝止,她却不知为何抬手拦住了。示意随行众人留在原处,她一个人循声拐过山石,自去查看。

  却是两个小宫女在私下说话。小的那个才十二三岁,大的那个背对着她,却看不出年纪。只知背影窈窕轻盈,想来是善舞之人。她素来不喜欢乐舞,连带着也不喜欢能歌善舞之人。可当这少女开口时,她心中猛的就一颤——仿佛昏昧懵懂之中有谁在摇篮边哼唱起柔暖的歌谣,那是能让人安稳入睡的声音。

  她倾耳细听。原来她们是新被收没入宫为婢的罪人之女,年小的那个因不懂宫里的规矩被责罚了,越发勾起对生死不明的家人的担忧,对前途未卜的命运的恐惧。于是偷偷躲在这里哭。年长的那个便寻过来安慰她。

  照她看来,这少女口才十分有限,一句都没说到点子上——哭有什么用,父兄定然指望不上了,不如振作起来自谋生路。他们这是被没入皇宫,又不是变卖为奴。这是富贵的机遇,为何要哭?——这些那姑娘都没点到。只会说别哭了,日后我来照顾你。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也许是因为她的声音,那故事听来很是动人。那小姑娘也果然被这故事安抚和鼓舞了,渐渐停止啜泣。

  故事的最后,少女唱起了歌。她捧着小姑娘的脸颊,一边轻缓的哼唱着,一边帮她擦拭干净面容,整理好了衣衫。

  哼唱声似还萦绕这耳边,故事却已讲完……

  少女牵着被安抚好了的小姑娘离开的身影,很是令人感到温馨美好。

  那一整日太子妃心情都很舒缓。傍晚时子女前来向她请安,她下意识的便想到那少女抚摸小姑娘头顶时的模样,于是抬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摸了摸女儿的头。这一年她的儿子十四岁、女儿十岁,同那个哭泣的小姑娘年纪也差不多大,应当……也还算是孩子吧。

  她很快便将那少女调到了含香殿。

  少女姓叶名慧娘,十七岁。父亲本是教坊的乐司,因一时不慎说了几句不该说的同情话,被人告发,获罪流放,连累她被没入宫廷。

  虽生在伶官之家,叶娘却一直被保护得很好。她天资聪颖,明乐理,通晓乐府诗,不论曲调还是故事,都能信手拈来。她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她的曲子也肆意无拘。而她本人活得跟她的故事、她的乐曲也并未太大区别。她视世界如歌,并相信世界也会回她以歌。

  第116章 落月摇情满江树(四)

  对郭妃来说,叶娘是个不可理喻的异类。

  她对旁人、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都非常不切实际,可她竟然又能活得很踏实、很安稳。

  初来时她只被差遣去做些粗使活计,譬如扫院子。按说凭她的聪明和姿色,却被安排去当了清扫妇,多少该有些心有不甘、羞于见人的。可她却做得很大方。赶在旁人看见前将院子清扫干净,对她来说丝毫不算为难。扫完园子,回头和先前那小姑娘碰面了,说说话哼哼歌,还要解释“今日扫地时听着竹帚沙沙声,就觉着像首歌,你听好不好听。”

  郭妃便故意找她的茬,吩咐底下人传话给她——竹帚清扫声太吵,日后不许再用。

  她便拿郭妃不认得的野草扎了新扫帚,轻便又安静。以为没动静她便不能哼歌了吗?错。她扫着扫着地,忽觉得晨光中落叶翩跹,人生美好。倚着扫帚看了一会儿——喉咙里就又有了新曲子。

  不但有了新曲子,因那小姑娘体会不到她所说落叶的美好,她还婆娑旋转着,顺便跳了支舞给她,“好不好看?”“好看!”

  郭妃:……

  那会儿郭妃其实也纯良得很。毕竟从小养得清贵,出嫁后的定位也是贤惠,本身又没什么病态阴暗的嗜好。最要紧的是,凭她的身份,不论看谁不顺眼她都能正面硬怼。故而那些私底下惩治奴婢的恶毒法子,她还真不会——要紧的是,总和个奴婢过不去,也丢份儿。

  她妨碍不了她唱歌跳舞。

  但她也实在想不通,她为什么这么喜欢唱歌跳舞。

  人逢喜事,唱一唱、跳一跳也就罢了。可她是罪人之女,被没入宫为婢,还是个会被人嫌弃腌臜的清扫妇,她有什么可歌咏舞蹈的?

  她到底还是将叶娘调到身边了。

  ——她虽理解不了叶娘,却艳羡叶娘的善良和母性。她想,也许正是那些她理解不了的东西才能治愈她身上药石罔医的隐疾。她急于向叶娘学习,怎么才能发自真心的喜欢旁人。

  关注一个人多了,难免就会露出马脚。

  因她临时有些事,没来得及宣叶娘入见。

  叶娘等在院子里的功夫,恰逢她起身隔了窗子逗鹦哥。

  叶娘一扭头看到她,便起欢喜之心,上前行礼道,“姐姐你也在这里当差吗?”

  郭妃:……啥?

  偷偷摸摸关注一个人多了,难免会露一两次马脚。在叶娘看来,她已经是熟脸了。不但是熟脸,叶娘还知道她曾想上前搭讪却不知为何没有。为此还给她脑补出很合理的人设来——比她入宫早,在宫里已很有资历和身份,因为和她们遭遇近似,故而有怜惜和保护之心,常常关注她们。

  为什么会觉着她和她们遭遇近似呢?因为她气质清贵,一看就是有家教涵养的人,这种人会成为宫女,那就只能是因为家人犯罪了。为什么没觉着她是宫妃呢?因为她穿得太朴素了,她还穿洗过的衣服。须知不但宫里的贵人,就连京城有头脸的贵妇,一件衣服最多也就穿一二次,洗过的旧衣是断然不会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