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康熙慧妃的躺赢人生第91节(1 / 2)





  皇后一生,虽有些心思谋算,大体上倒也配得上“坦荡”二字,不算坏人。

  太子想了想,重重地点点头。兰嬷嬷霎那间眼圈都红了,满是感激地看了娜仁一眼,冲着太子招手:“太子爷,来,回毓庆宫,老奴给你煲汤喝。”

  等太子走了过去,她牵住太子的手,对着娜仁与皎皎福了福身,道:“老奴拜谢贵妃娘娘,大公主。”

  她口吻平静,却不难看出郑重。

  目视她牵着太子走远的背影,娜仁不知怎地联想到乌嬷嬷——她最近又开始围着留恒忙活,每日给福宽和留恒身边那些人上课,比之鬓角斑白的兰嬷嬷,乌嬷嬷应该称得上是晚年顺遂。

  那就是叫人心中满足的。

  陪着她,乌嬷嬷背井离乡,从一望无际的草原走进四四方方的宫墙,她便要担负起乌嬷嬷的余生。

  仁孝皇后临终前安排好了兰嬷嬷,却又在兰嬷嬷执意留下后释然而放心地交托太子,也算是松了口气。可惜兰嬷嬷,照顾着太子,掌管着毓庆宫,只怕晚年‘安宁’这两个字是搭不上边了。

  不过大家交集不深,娜仁也不过随意感慨一下。太子去了,她才方便碰碰皎皎的背,柔声问:“背后怎样?撞到哪里了?”

  “还好,方才疼,这会过去了,应该没碰坏。”皎皎摇摇头,面色还微微有些白,手肘上的擦伤是方才为了支住什么不碰伤头而留下的。

  娜仁心疼极了,道:“咱们这就回去。”又命人传轿辇来,留恒嘴里“啊——啊——”地叫着向娇娇伸手,福宽紧紧抱住他,皎皎对着他,面色柔和些许,“莫怕,姐姐无事。”

  只是——皎皎目光落在跌落在地碎成两截的翠钗,面带着遗憾与痛惜。

  娜仁仔细检查过她的头,此时为她理了理发髻,道:“不要心疼那钗子,额娘箱子里还有几块那样的好料,给咱们皎皎再打几支钗子。”

  皎皎仰头看她,灿烂一笑。

  娜仁心都化了,揉揉她的头,又揉揉留恒的小脑瓜,“走,额娘带你们回家。”

  御花园里这一场风波给宫中带来多少波涛汹涌。

  这事后宫的女人大半都出手推波助澜了,赫舍里家自然是当仁不让当之无愧的主谋,康熙命人彻查此事的同时,心里多少已经有了准备。

  当事情的来龙去脉完完整整地摆到御案上后,康熙沉吟半日,召见了太医后,颁旨为德嫔所出之六皇子赐名为‘祚’。

  胤祚。

  这名字迅速在前朝后宫掀起幡然大波,赫舍里家上下人人自危,太子的毓庆宫也连日沉闷阴郁,兰嬷嬷等极为先孝仁皇后留下的老人愁眉不展,太子感知到周围的情绪,也有些惶惶不安。

  太皇太后已经鲜少插手后宫前朝之事了,然而康熙的旨意一下,不顾康熙晚间是定要去请安的,太皇太后下晌便命人叫康熙去慈宁宫一趟,祖孙二人关起门窗密谈半日。

  康熙去后,太皇太后还有些感慨。

  娜仁端了碗汤药与她,一边催促着喝下,一边道:“皇上说了什么?叫您这样。”

  “一转眼,皇上也如他汗阿玛当年一个年纪了。胤祚……胤祚……”太皇太后轻嗤两声,“德嫔岂有当日董鄂氏的命?细细看着吧,也不知是有好,还是没有好。赫舍里家——是硬生生给太子求来一个挡路石啊。”

  娜仁却道:“六阿哥先天本弱,皇上如此,怕是——”

  “皇权争斗,后宫前朝之事,总有些人是一开始就被牺牲了的。”太皇太后注视着娜仁,眸光幽深,“德嫔今年许是要再进一步了,胤祚……罢了。”

  娜仁多少明白了些什么,默默未语。

  在给胤祚赐名的同时,康熙也没亏待了女儿,

  那日回去后一看,皎皎与地面接触的背上果然青了好大一块,用了好几日药,如今淤血还未散,永寿宫后殿弥漫着一股子浓重的药气。

  康熙好心疼,当季的地方贡品流水似的进了皎皎的小库房犹嫌不足,对小太子耳提面命,叫他定要记住姐姐的好处。

  兰嬷嬷是最干脆的,回去问清了事情的先后,不等细细查探,便先备了厚礼送入永寿宫门。

  开了仁孝皇后留下的箱笼寻出来的东西,满满当当一大箱子,自然都是好东西。

  皎皎对此淡然处之,这本也是她该当的,太子还小,那日跑得那样急,被什么绊一脚摔一下可不了得,何况皎皎还是因他才受伤的。

  那些东西她收下了,兰嬷嬷便松了口气。

  可怜的小太子在那日的事之后,身边的人被大清洗换了回血,与此同时,康熙又赐下两个板着张脸看起来格外严格的嬷嬷教导太子礼仪,比从前那些嬷嬷要求可严苛多了。

  若说从前太子在规规矩矩至于还有几分天性活泼的样子的话,如今可真是行走之间全然是礼仪教科书,一举一动行为有度,风度翩翩,就是人小,若是再大些,便称得上是风度潇洒优雅从容的翩翩佳公子了。

  虽然顶着那个大脑门……娜仁是绝不会承认那个发型帅的。

  无论是从前顶冠束发,还是日后花样各异的各种发型,即便是横行一时使人痛哭流涕的杀马特,在娜仁看来都比这秃着半拉脑门的发型好。

  即使看了几十年,娜仁也从未习惯过。

  无论宫中人心如何躁乱,端阳节终究到来,康熙临西苑带群臣赏龙舟大会,太子仍旧随行,一身杏黄马褂,站在康熙身边,小小的人儿努力板出风度翩翩的样子,康熙的态度却更叫人惊疑不定。

  御席上的粽子特意交代赏赐后宫的,除了永寿宫的慧贵妃与大公主,便是永和宫德嫔,德嫔又是六皇子胤祚的生母,这叫人怎么能不多想?

  权衡之道,康熙这小子这一手坏得很,至少赫舍里家就绝对不会因太子出席龙舟盛会而放下心。

  毕竟这些搞政治的一个个心较比干多一窍,七窍玲珑都不够他们用的,往往多想着多想着,就偏到大西洋去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即便后悔,也不能不叫仁孝皇后之妹入宫。

  索尼夫人原话便是:“若那般行事,我赫舍里氏颜面何存,赫舍里氏闺中女子日后如何在京师立足?”

  第83章

  因为康熙赐下的名字,六皇子的百日宴办得热闹,德嫔打扮得光彩照人地受着道喜,身上桃红软绸的氅衣遍绣榴花并蒂,梳着颇为精巧的云鬟倾髻,簪一支花头由米珠串成怒放榴花的步摇,三挂薄金碎并成的流苏垂在鬓边,妆容精致,怀抱着六阿哥,言笑晏晏。

  也有几人凑在德嫔身边凑趣,娜仁嫌闹得慌,略用了两杯酒水,就起身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