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节(1 / 2)





  这研究医术的人,哪里都能瞧出病来。

  阿楚咳嗽一声,“没事,我昨天晚上喝了口凉水,嗓子有些难受。”

  “昨天晚上喝凉水了吗?不是喝了牛奶么?”宋流氓在旁边接腔。

  唐氏三兄弟同时看向宋姐夫,唐言桦先道,“阿姐,家里有牛奶么?”

  “我记得是没有的。”唐言倾很认真的道,他不懂牛奶是什么意思。

  “牛奶村子里也没有吧。”唐言毅是村子里的小霸王,烽火村有牛,但仅限于耕地用,专门产牛奶的,不多。

  阿楚连着咳嗽好几声,脸上更红了,“是、是我和你们姐夫商量,打算在家里养头牛,那时候,就能喝牛、牛奶了。”阿楚说着又咳嗽几声。

  宋临辞体贴小心的拍着她的后背,“说个话都不让人省心,慢点,年后我差人买头牛,准们产牛奶。”牛奶二字,宋流氓咬的很重。

  阿楚害羞推开他去了厨房。

  宋临辞晨起之后有打拳的习惯,在院子里挥动拳脚,伸展自如,打的浑身热乎乎的脸上带了汗珠,这才打水洗脸。

  唐言毅跟着宋临辞练了一早,功夫不见涨,倒是浑身热了起来,他是自我感觉良好。

  ——

  眼看着都腊月二十八了,明天就是小年,前段时间家里事情多,阿楚的年货虽是准备好了,但熟食准备的不多,家里也只有屋里吊着的两只风干的腊兔,一只野鸡,猪肉还没来得及做,今天要赶着做年菜了。

  阿楚从早饭之后就开始准备年菜,宋临辞瞧不出来她在干什么,唐氏三兄弟从被抄家之后,就不知道过年是什么滋味,而宋临辞在临安城过年,很简单,都是宋母从街市上买来熟食,年夜饭当天坐在一起沉默的吃过饭,对于他来说,过年和平日里吃饭没什么区别。

  这一家子的人,也只有阿楚懂得过年的习俗。

  熟食自然是准备好,冬天天寒地冻,渝州城几乎不下雪,阿楚是没在渝州城见过雪,但是她小时候听老一辈的人说,冬天是下雪的,后来,不知为何,渝州城的乃至岭南的整个地区都变得奇怪,没有下过雪了。

  没下雪不代表不冷啊,冬天的岭南那也是冻得人骨头疼,尤其是岭南湿气重,冬天寒气逼人,很多人得的都是骨头关节疼痛之病症。

  前世她也有关节疼痛的症状,重生后,借的空间庇佑,她现在倒是无病无灾,身体健朗。

  就是现在用冷水洗东西也不觉着冰,唐言倾虽是不清楚阿楚要做什么,却很支持,在她身边左右跟着忙碌。

  宋临辞也想帮忙,却被阿楚挡住胳膊。

  “我准备年菜,你就别下手了。听程真说,你识字而且写的一手好字,我昨天买了红纸你帮忙写几副对联。”她刚洗了东西的手很凉。

  宋临辞反手抓住,“手这么冰凉,我给你暖暖。”

  “做东西呢,哪有不凉的,你去帮我写了对联,我今天中午把年菜准备好,明天就年二十九了,瞧着都要过年了。”阿楚很兴奋,这个年是她过的最好的年,有丰足的实物,相守的男人,还有三个疼爱的弟弟,真真是比前世要好的多。

  “成,我帮你写,过年都要准备那么多东西么?我们军营里的人几乎从来没过过年。”宋临辞低声闷闷的说了句,难道他以前做错了,过年也要让弟兄们都吃上好的。

  “你们从没过年?”阿楚听到了,却放在了心上,想着那日买灵芝换来的钱,足足有三千两,她本是打算置办些田地租给佃农种,现在,却突然变了注意,多少给将士们准备点东西好了。

  这个想法她没说出口。

  宋临辞去屋里借了唐言倾的笔墨,在外面的桌子上铺开,开始写对联。

  他可从来不关注对联的,脑子里一想就是阿楚,眼神总是往厨房那边瞧,唐言桦小手拍拍他的胳膊。“宋姐夫,你是胸无点墨想不出来了吧?”

  “你小子又知道了,你胸有墨水?你来写。”宋临辞瞧着唐言桦笑道。

  “我字写的小气,不如姐夫写的大气,但是我可是记得很多对联的,早先私塾师父教的我还记得呢。”唐言桦生**读书也愿意读书,当初请私塾师傅的时候,一对双胞胎最属他学的好。

  挑眉,宋临辞看着他,“你小子不错啊,你来说,我来写,如何?”

  “好。”唐言桦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念对联。

  “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和万事兴;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横批,喜笑颜开。”

  唐言倾朗声背诵,宋临辞泼墨挥毫,四幅对联很快写好,只等裁剪好。

  在厨房准备年菜的阿楚,听到唐言桦的背出的对联,笑吟吟的很是满足。

  在她根深蒂固的思想中,会知识懂学问的人都是厉害的,尤其是小桦,才七八岁的年纪,竟然能懂得这么多的对联,还一次不差的背了下来。

  她擦拭了下手,走到跟前,拿起一个瞧了下,小桦背诵的齐全,宋临辞写的也极好。

  宋临辞看向阿楚,笑着说,“如何,为夫写的怎样?”

  “都好,都好。”她连着说了两个好。

  一大一小的两个男子都笑了起来。

  “小桦你再想几个五谷丰登寓意农人大丰收的对联。”阿楚交代完毕又对宋临辞道,“再写几个福字。”

  “福字就不用写了,咱们家的囍字还在上头呢,不用换。”

  “没说换,是在院墙外面也贴上几个,山上种的树也贴上一些。”她想的周到。

  “阿姐,我想好了,你听听啊。上联是: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是: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民富。如何?”

  “这个好,横批点睛,国富民强。”宋临辞接声而道。

  阿楚也点头,“那就写这个吧,多写几个没关系,咱们家门多。若有是多余的,也可给衣家送去一副。”

  衣家之人到现在都没准备新年事情。

  “我写的只能用在咱们家,若是写给衣家或者别人用,那让小桦来,他写的也极好。”宋临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