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41)(1 / 2)





  都是独一无二,又是大众都消费得起的食品,按理生意应该十分火爆才对。

  叹了一口气,先支棱起来吧,有备无患。

  等那些人肯走进他乌衣巷的时候,乌衣巷的改变肯定会让人大吃一惊。

  吃完面,天色也不早了。

  明天一定要来国子监授课啊。

  都是当先生的人了,怎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莫少珩差点笑了出来。

  你们一群不爱读书的学生这样子,你们家里知道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们多爱学习。

  莫少珩点了点头,他这四门助教的官职是圣人亲点的,前面是因为得解决和东唐交易的事情,不得不外出,现在倒是不能怠慢的。

  南一看得直摇头,少师在南离的那些学生,也没见这么粘人。

  结果他这话一出,就被怼了回来,你当然不粘人,你天天就跟在身边。

  哪哪都带着你,好像就你是学生,我们不是一样?

  南一:

  直接扒拉了一下手上的琴弦。

  有模有样的,他现在能扒拉出最简单的调子了。

  一群少年。

  一会看看抱琴而立的莫少珩,一会看看也抱着琴跟在莫少珩身后的南一。

  再看看他们自己。

  好像别人的确更像学生一点。

  不不就是也有一张琴。嘴巴死硬。

  南一:我这古琴名寒彻,可不是普通琴,北凉前朝,有一个寒门书生,靠着自己的努力,以八十古稀之年成了丞相,名动天下,后来他的友人送了他一张琴,他为纪念他以前的寒窗苦读和艰苦磨砺,将琴取名为寒彻,

  以激励后者,需经一番寒彻骨,平生方能有始终。

  一群少年:

  不不就是有个故事。

  他们好歹也是最顶级的贵族,他们家没有琴一样,好吧,好些还真没有,除非是琴师大家,还真没有收藏古琴的爱好。

  莫少珩原本以为这些少年还要纠缠一番,结果一个个看了一会儿南一,然后掉头就跑。

  莫少珩:

  莫少珩带着人回到镇北王府,宫里传旨的公公也刚好到。

  圣人浩德,德佑天下,今有镇北王府世子偶经北海

  这是他发现新的制盐之法,朝廷的封赏下来了,他也不意外,只是没想到这么快,甚至就在当天,可见圣人对此事的重视。

  即日,晋升国子监文学博士,教导万方

  赐,殿上谏议郎之职。

  莫少珩仔细听着,由四门助教升了文学博士,他这四门助教事实上也就当了一天,升得蛮快。

  这其实也就是个教书育人的官职,于北凉朝廷的影响并不大。

  关键在后面,四品的殿上谏议郎,四品的官衔不算低了。。

  谏议郎的数量其实很多,但能上金殿的却不多。

  也就是说,他以后有了在朝廷上发声的机会了。

  看似简单,但到了关键时候却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比如他现在,虽然是镇北王府的世子,但想要面圣,呵,可没那么简单。

  北凉有镇北,镇南,镇东,镇西四大拥有军权的王府,当然镇北王府现在的军权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各种各样皇室王爷的府邸,各府的世子那数目简直数都不数不过来,哪怕是世子,也没有说一声想见圣人就能见得到的。

  就像他以前都被养在宫里的时候,一天跟着各位皇子厮混,不也没见着圣人的面。

  谏议郎录属于谏议院,顶头上司刚好是莫少珩的老师上议大夫范寇。

  只是上次他给他的老师挖了一个坑之后,范寇定是会给他一些特殊待遇的。

  贵族任职谏议郎一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事情,它就像在向所有人告示,从今以后,你已经在圣人眼皮子底下了,要么平步青云,要么泯灭于众。

  能得到圣人的关注,在北凉下至寒门上至贵族,哪一个不羡慕着。

  传旨的老宫人道,世子当真是洪福齐天。

  谁能想到,出去游山玩水都能震动北凉。

  老宫人是长久侍奉在陛下身边的,不由得打趣了一句,老奴替陛下传旨,还从来没有同一个府邸来得这么勤的。

  莫少珩也笑了,焉知祸福啊。

  这么长时间没回来,自然要去看看祖母和永安夫人。

  这一去,倒是见到了一个不算意外的意外。

  祖母被人扶着,竟然能自己行走了。

  莫少珩离开的时候,就给祖母换了一个调理的药方,煎熬起来倒也不麻烦。

  现在看来,开始见效了。

  永安夫人也高兴得满脸都是笑容,看这凉京的人以后还敢不敢说三道四。

  祖母斥了一句,别让外人听了去,不然还以为我们镇北王府携功自重。

  古时候就是这样,再大的功劳你都得谦虚感恩的承接天恩,哪有说三道四的权力。

  不过心里也在想,要是凉京的百姓都吃上了便宜又好的盐,还在背后诋毁人,怕真是没脸没皮到了极点。

  盐比莫少珩献丝绸或献棉的影响还大,毕竟丝绸和棉暂时看不到效果,而盐立竿见影,影响的还是所有百姓的民生,最贴近生活。

  煮海熬波,一但开始,盐就能很快的大量生产。

  第二日。

  关于莫少珩无意间发现新盐工艺的消息已经开始传了起来。

  不过具体的的内容却不知道,一时间也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

  莫少珩今日是要上朝的。

  像他这样不大不小的谏议郎,只需要上一周一次的大朝会,小朝会就没他的事了。

  穿上谏议郎的官服,看上去还有模有样。

  标准的一个英俊的北凉官员。

  南一在旁边嘀咕,少师怎么穿什么衣服都好看,我以前以为丝绸好,没想到少师穿这样的衣服也不差。

  莫少珩一笑。

  布料的确分好坏,但穿得好不好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说了一句,我今日要去上朝,你是在家练琴还是去乌衣巷看比赛?

  南一:我带着琴去乌衣巷,边练琴边看比赛。

  莫少珩点了点头,吩咐了一声出门多带些鹰卫。

  南一身份特殊,走到哪都得有大量的人护卫着。

  今日上朝,莫少珩专门早了一些,也算一个新晋官员的礼貌。

  他很谦逊的,真的。

  一身官袍,抱琴站在殿外。

  陆陆续续来的官员不免都多看了一眼。

  当真是一幅独特的风景。

  莫少珩本是想打个招呼的,但环视一圈,除了燕王赵棣,他的老师范寇,还有几个前几次在殿上找过他麻烦的,其他都不认识。

  这官当得,同朝的同僚都不认识几个,人际关系也太差了一点。

  也不好唐突上前,干脆跑去范寇那见礼。

  范寇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问了一句,听说你带着我那孙儿范慎逃课?

  莫少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