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44)(1 / 2)





  洵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不可能将难民一直搁置不管,又没人力和物力给他们修房子,这帐篷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这时圣人直接让人计算费用,和收购各地的麻布的可行性。

  等结果出来,大致的费用虽然不算少,但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毕竟其他方案,都比现在这个花钱。

  也有官员道,我北凉本就囤积得有不少麻布,这也是麻布价格低廉的一个原因,如今正好排上用场。

  如此,竟然真的能给洵州难民一个住宿。

  众人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其实何止是一个住宿,还因时制宜地解决了修运河时流动住宿的问题。

  一石二鸟。

  莫少珩正在给大家演示怎么将帐篷收起来。

  最后看到的就是,被捧在手上的一叠大布团。

  众人:

  也忒方便了一点。

  这时圣人开口了,大概是让各部门拟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也就是说这件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基本可以敲定了。

  莫少珩的箱子里面,正好装着各种图纸,取出来一并给了工部尚书。

  等安静下来,有人问道,世子当日说的是两件事情,不知道关于难民孩子的问题?

  莫少珩说道,这个问题就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我镇北王府已经决定卖掉一部分良田来帮难民养孩子了。

  噗!

  场上的百官愣是没忍住。

  镇北王府现在就靠那些良田维持贵族最后的体面了吧?

  莫少珩居然说他镇北王府要卖掉一部分良田?

  莫少珩心道,良田的确不错,但北凉有明文规定,良田只能用来种粮食,这是因为北凉缺粮,所以定下的限制,本也是好的。

  但它也限制了收入。

  而莫少珩他在他的那些铺子上面吃了亏,至今还没什么生意,所以他得另辟蹊径。

  众人心道,就算莫少珩将镇北王府的所有良田都卖掉,那也不可能达到帮难民养孩子这个目的。

  莫少珩一笑,又开始从箱子里面取东西出来,侃侃而谈了起来。

  这样就过去了整整一个上午。

  至于最终的结果

  圣人已经派人去告知今天等在城外的难民了,若是朝廷给他们住宿,给他们养孩子,他们是否愿意以工代赈,以工代税去修建运河。

  甚至还专门说道,此次征工,全凭自愿。

  不愿意的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济,毕竟都是北凉的百姓。

  当然,肯定是吃不饱的,勉强不死人吧,以前朝廷救济难民就是这么做的,这次有了东唐借的粮食,自然能宽裕不少,但那是给应招的工人和他的家庭的。

  下了朝,莫少珩走得特别慢,大概等赵棣走到他身边,莫少珩说道,要不要将你家的良田也卖掉一些帮难民养孩子?

  赵棣:我家铺子生意好。

  不用卖田。

  莫少珩: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莫少珩还没答,这时候,上议大夫范寇的声音在旁边想起,我家良田有点多,也准备卖点。

  莫少珩:

  第36章 卤肉

  下了朝,莫少珩想了想,他几天前答应过赵景澄等十五个少年去带他们逃课。

  结果因为突发事件,不得不爽约。

  现在倒是有时间去国子监看一看了。

  国子监,还是那个同僚:祭酒让我转告世子,世子以后就负责那个学舍。

  莫少珩现在由四门助教升了文学博士,按规定,是要带一个学舍的。

  当然一个学舍有很多个授课的文学博士,教授不同的内容。

  祭酒还说,以后这个学舍如何授课,都由世子自行决定。

  莫少珩:

  不是说国子监祭酒是个老古板吗?他怎么看着思想挺开明的,连他带学生逃课都不计较不说,还让他自行决定授课方式?

  国子监祭酒孙望书的确是个老古板,但他也有他的人生境遇。

  孙望书年轻时读书十分刻苦,但或许因为天赋原因,在课业上并不出众。

  直到遇到了他的授业恩师愚之先生,他就跟突然顿悟了一般,学业有成,功成名就。

  所以他对他的老师一直心怀感激。

  他一直记得他的授业恩师愚之先生的一句话,所有的学子皆有天赋,只是他们没有遇到一个能因材施教的老师。

  孙望书觉得,赵景澄那个学舍的学子,每个虽然都是麻烦精,让人头痛得厉害,但一个个又挺机灵,只是没有将心放在学业上而已。

  而国子监的文学博士,很难管教这些学子,与其每天让他们在学舍睡觉,还不如让莫少珩试试。

  或许,莫少珩就是赵景澄他们的愚之先生也说不定。

  莫少珩还有些惊讶地向学舍走去,果然,文人的思想看似顽固,但又是最自由的。

  结果,没还没走到学舍,前面十五个少年就站那了,估计是得了他来国子监的消息,自己跑出来了。

  莫少珩:

  眼前的情况,愣是让莫少珩愣住了,他有一种前面站了十五个南一的错觉。

  十五个少年,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在莫少珩眼中,也就刚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吧。

  现在,正一人怀里抱着一张古琴,站在他面前。

  还学着他平时抱琴的姿势。

  赵景澄笑得整张脸都成了团子,以后看谁还敢说我们不是你的学生。

  说完,托了托怀里的琴,一模一样。

  他们自从上次看到南一抱着一张古琴跟在莫少珩身后,一看就是师徒,他们就想着,以前莫少珩是四门助教,其实还不能算他们的老师,这可怎么行。

  他们得将关系敲定了,不然谁带他们逃课。

  回去之后,那是翻箱倒柜,家里收藏得有古琴的,直接抱怀里,谁说也不听,吃饭睡觉都得抱着。

  家里没古琴的,在地上打滚耍痞也得让家里买一张。

  这些小霸王一但闹起来,那才叫精彩。

  况且他们只是学琴,说起来还算有了点上进心。

  最后,也就成了现在这副场景了。

  赵景澄还在对莫少珩道:我们像不像是北凉第一才子临江仙的学生?

  莫少珩:

  他看着这些古琴,皆是些有名字的名琴,叹了一口气,莫要糟蹋了琴。

  然后带着人向国子监外走去。

  一群人,莫少珩怀抱古琴在前,后面跟了一堆小琴师,当真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引得人频频回头。

  莫少珩直接去的乌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