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93)(1 / 2)





  金殿上。

  所有人都在看着莫少珩。

  包括变法派,他们一心想着官员制度变法,改善贵族推举制度。

  也的确修改了贵族推举制度,所以才导致贵族反抗那么激烈。

  但现在

  莫少珩说依旧保留原制度,在此基础上,为寒门添加了一个科举制度。

  北凉施行双规制,两条规则同时生效,最大程度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不受侵害。

  关键是这个什么科举制度,从莫少珩嘴里说出来,还有模有样的,让人眼前一亮,心神都能沉进去一样。

  说实话,还真有点想看看从科举之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莫少珩继续道,以前,凉京的贵族,最怕去远的地方当官,地方官又苦又累。

  如果选拔出了寒门子弟,可以直接将他们发放到地方上,你们不愿意去的,让寒门子弟去,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考验。

  等他们在地方上做出了政绩,再以政绩调升他们的官职,直到调他们回京。

  寒门入仕,的确艰辛,特别是让贵族放开这个口子,更加艰难。

  想要打破阶级的壁,注定是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所以,莫少珩往艰难的方向说。

  这样,才有可能让贵族松口,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打破阶级的途径。

  当然,一但贵族肯放开这个口子,恐怕科举带来的影响,是他们也绝对始料未及的。

  众人:

  别人千军万马杀出来,结果,莫少珩说,将人放地方上去。

  没有政绩,连个回京的机会都没有?

  咕噜。

  也也太苛刻了。

  怎么感觉,不是让寒门来当官,是让他们来吃苦,当牛当马使啊。

  像发配到地方当官,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方,贵族的确是不怎么愿意的,越偏远的地方,生活越艰难。

  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若是若是控制寒门子弟入仕的数量,让他们去干贵族不愿意干的这些苦差事,也未必不可。

  其实,莫少珩却知道,在他们看来的苦差事,在寒门子弟心中,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身在不同的阶级,对一件事物的价值的判断,也是截然不同的。

  莫少珩见众人有些意动,趁热打铁的道,诸位,不若我们今年先尝试一届科举,看看效果如何?

  再说。莫少珩看向几位反对派的代表,再说刚才几位可是答应,只要寒门的读书人数量足够,你们是不建议引一些寒门子弟入仕的。

  后面一句话,就有些堵人的嘴的意思了。

  众人:

  议论纷纷。

  若说科举制度,的确功在北凉。

  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自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对读书人来说,每三年就是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甚至比现代一生直接由一次考试来决定命运,还善意一些。

  当然,各有各的优缺点,莫少珩不做置评。

  众人:

  莫少珩口中的科举制度,的确震撼住了他们。

  其中的智慧,他们也能管中窥豹,看到一二。

  按理,是十分复杂的制度,莫少珩居然说得一清二楚,将制度完善得如此彻底。

  其实,莫少珩也有点不好意思,这可不是他完善的,而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慢慢完善出来的。

  只是,老祖宗的智慧,最后却被钉在了耻辱柱子上,被所有人嫌弃,似乎没有了一点可取之处。

  但在莫少珩看来,这种制度,还是十分适合现在的北凉的。

  众人沉默了,现在有一种既能发展北凉,又能保住贵族权益的制度当前,他们的确很难反驳得了。

  还是那句话,只有北凉昌盛了,世家贵族也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议论停了下来,并没有人出来反驳。

  这时,圣人的声音传来,着六部完善科举制度,莫少珩从旁协助。

  务必在今年,让我北凉看到此制度的效果。

  六部尚书和莫少珩赶紧出列,领旨。

  不过,今年就要看到效果?

  看来圣人也有些意动呢。

  不对,应该是十分意动。

  莫少珩口中的科举制度,的确需要六部合作,完善成适合北凉,能被真正运转起来的规章制度。

  需要花的时间可不少。

  但现在圣人一句话,他们可能要忙得昏天暗地了。

  接下来的时间,在勤政殿中,给莫少珩安排了一个位置。

  说实话,勤政殿是三公三师三相三司马,还有六部尚书办公的地方,突然临时多出来莫少珩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哪怕只是一个临时的位置,也挺诡异的。

  不过,莫少珩已经没有时间去关注外面的评论了。

  他从进入勤政殿的那一刻,就是昏天暗地的开始。

  就差直接住进勤政殿了。

  除了他,六部也差不多。

  北凉的机器,运转了起来。

  一条一条制度的拟定,一条一条的审核。

  各地官员得如何配合,等等都得写进新制度中。

  还有,为了防止作弊,为了防止官员互相沟通,防备制度也得完善。

  莫少珩整整一个月,没有看到午时的太阳,整个月都在勤政殿里面,抬起头看看窗外的景色的时间都很少。

  这还是在莫少珩熟悉科举制度的运作方式的情况下。

  可见,要完善一种未知的制度,到底得多难。

  莫少珩走出勤政殿的那刻,如同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外面,春色明媚,树木绿叶舒展。

  都开春了呢。莫少珩嘀咕了一句,恍若隔世。

  当官,特别是当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官,果然不容易。

  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

  还好,在开春时完善了制度,如果执行得当的话,明年的春天,刚好可以进行第一次春闱。

  莫少珩向宫外走去。

  皇宫的门口,一辆马车正等在那里。

  赶车的正是南一,少师,这里这里。

  莫少珩走了过去,上了马车,赵棣居然也在马车上。

  莫少珩累得不想说法,直接趴在了赵棣的大腿上。

  赵棣用手抚着莫少珩的头发,回家了。

  莫少珩恩了一声,舒服地合上了眼睛,实在太累了,他得睡一会儿。

  等他再次醒来,已经是在燕王府的床上。

  这一觉是这一个月以来,最舒服的。

  伸了伸腰,走了出去。

  结果,院子中,十几个学生,正在满院子踢足球。

  那猪膀胱做的足球,愣是都被踢得破了几道口子,看来平时没有少玩。

  见莫少珩出来,啊啊啊叫唤地冲了过来。

  莫少珩:

  感觉真现实。

  好久没有听到这些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学生的声音了。

  赵景澄等激动得差点哭了,莫少珩去了勤政殿一个月,没办法给他们上课,所以他们没有逃课的理由了啊。

  他们也在国子监呆了一个月。

  野习惯了的一群学生,跟坐大牢一样。

  现在看到莫少珩,简直比见到亲爹还亲,他们也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