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章(1 / 2)





  周乐言和赵享明皆被如意话里未尽之意给惊出一身寒意。他们如今跟崔甫可都是一根绳子上拴着的蚂蚱,崔甫若是不能活着出扬州城,他们一个都别想安稳。

  赵享明率先看完信,手心里都是汗。他当真是对崔甫佩服得很。若不是身处其中,这些时日在扬州城调查,又看见这封信。要不然他还真是猜不出崔甫到底要做什么。

  又想起崔甫每日都面色如常,仿佛什么事都没有的云淡风轻的模样,赵享明头一回直面感受了这些世家大族子弟的手段。崔甫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虽瞧着一副清风霁月的公子模样,可这摆在面前的事实,却让人悚然。

  周乐言手里抓住信纸喃喃道:“崔甫这是要翻天啊。”

  说翻天倒也不为过,信上虽未明写,但屋子里的几个人,哪个不是聪明人。他这是要插手改革行盐制度。崔甫在金陵私底下就走访了许多官员,又因为他可以在六部随意行走,圣人给他的权力大得很。他想查什么东西,轻而易举。

  如今扬州城的盐商富甲天下,就是因为两淮盐区的特许专商制度。李朝为更好地管理行盐,同意大盐商们以巨资购买盐引,有了盐引他们便能够自行买卖。同时又设立了总商,即代表盐商的利益也代表朝廷的利益。在盐商与朝廷之间搭着桥梁的总商如今就是吴家。

  这些商人有了盐引,便有了一切。每日真金白银源源不断地往他们口袋里钻,坐拥金山绝不是一句虚话。

  崔甫此番来查账,就是来代户部收钱来的。若只是来查账,他们倒也不会这么紧张,这些商人精明得不能再精明了,交给朝廷的账目上根本让人挑不出一丝错来。

  怕的就是他大刀阔斧地想要改革,不管他怎么改,都是动了这些盐商的利益,既然动了,那崔甫也别想平平安安的。纵然崔甫不是傻子,不会在扬州城轻举妄动,可行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哪怕有一点风声,就算你是清河崔氏又如何,这些盐商把利益看得比命还重,照杀不误。

  周乐言努力压低着嗓音道:“这崔大人未免也太大胆了些!这些东西我们能查到,旁人自然也能查到。竟还瞒着我们,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前朝汪书茂的教训他忘了吗?!”

  “汪书茂”三个字一出,屋子静了一瞬。汪书茂朝廷重臣,一品大员,只因想改革行盐税法,全家上下一百多口人,没一个好下场。一场大火烧的灰都不剩,烧得金陵红透了半边天。

  这事情之后百年内无人敢谈改革行盐税法。

  周乐言方才淋了雨,此刻只觉寒气上涌。她生平热衷于搞事,但小搞一搞可以,这般大事她心里也没个底。她倒不是怕死,只是公主还在扬州,难免害怕出现什么疏漏。公主万一有个好歹,不是她周家,是整个李朝都要动荡。

  如意轻声开口道:“我相信崔甫。他既然敢做,我就敢赌。”她又看向周乐言和赵享明:“只是,我们也不能被蒙在鼓里,任人摆弄。”

  周乐言还欲说些什么,便听见秋雅姑姑在门口行礼道:“公主,崔大人在亭内设了宴,差人来请公主和周小娘子,赵大人。”

  如意站起身,漫不经心道:“走吧,正好去问问崔大人打的什么算盘。”

  -------------------------------------

  松青眉眼中皆是盖不住的喜悦,整个人都松快了。他这几日扬州城都跑遍了,总算被他找着人了。他现在身上的担子卸下,心里想着,明日总算可以跟着自家郎君了。

  崔甫站在池塘边,姿态怡然地捧着一把鱼食在喂鱼。他背着亭内挂着的灯笼,朦胧的灯光照不清他脸上的神色,瞧身姿倒是难得地放松。

  如意一行人慢慢悠悠地到了亭内,秋棠收了油纸伞,又拿了帕子给如意擦了擦手。

  互相见了礼后,如意也接过一把鱼食,歪靠在亭边,随意地撒了两把鱼食,便见鱼儿争先恐后地往上冒:“崔郎君倒是好兴致,怎么想起来雨天摆饭在亭子里。”

  崔甫淡淡一笑道:“听闻公主这两日足不出户,想必在外里头待闷了,便想着这雨中池塘一番景色倒也不错。便斗胆请公主来了。”

  如意还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模样:“崔郎君有心了。”

  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等桌上的菜齐了,如意一把撒尽手里的鱼食,净手后坐下,开口道:“不用顾忌我,用膳吧。”

  众人才开始用膳,周乐言一个万事不过心的主儿,一闻这菜香,早忘了方才胆战心惊。夹了一块儿油汪汪的红烧肉,一口吞下,满足地眯了眯眼睛。吃完又有些愣,这菜的味道?宅子里的厨子是如意从宫里带出来的,可不是这手艺。

  如意没看见周乐言愣神的模样,她此刻夹了一筷子鱼肉,入口之后,立刻反应过来,这不是宫里的厨子手艺。等口中的鱼肉咽下去,就见崔甫亲自拿了公筷为她夹了一块红烧肉:“公主再尝尝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