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69)(1 / 2)





  说回朝堂。

  龙椅之上,皇帝将那张布防图端详了许久,越看越满意,不由大赞道:不错!禁军果然今非昔比!他放下卷宗,又将它递给盛安,扬首示意,也拿给戴大人看看,再叫他点评一番。

  盛安诶了一声,小跑到兵部尚书戴良面前,含笑道:戴大人请。

  戴良恭敬地点了点头,接过卷宗,展开细细看去。

  操练内容丰富详尽,时间安排妥当,在京中的布防也足够周全

  即便是让他亲自动手,大抵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真是后生可畏,确有领兵之才!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禁军不负此箴言,戴良放下卷宗,感慨道,二位指挥使尽忠职守、所思缜密,即使是老夫也要甘拜于下风,自叹弗如!

  被顶头上司一夸,耿靖与林珣皆是受宠若惊,忙道:不敢。

  而他们周围,群臣则都像是见了鬼一样,看看谦逊拱手的耿林二人、又看看满脸赞许的戴尚书、再看看正在打哈欠的九公主最终,他们一起转过目光,直直盯向兵部尚书手里的卷宗,简直要把它烧出一个洞来。

  那里头究竟写了什么?竟能让陛下与戴尚书都如此夸誉?

  众人抓心挠肝了半晌,戴良才终于将卷宗随意递到身后一人的手上,有些急切地转向明昙:九殿下!敢问禁军的操练项目中,果真是有华大将军的手笔么?

  戴尚书一向将华钦大将军视作偶像,这并非是什么秘密。因此明昙也不曾惊讶,只是稍稍站直了些,端肃态度,开始认真地为他讲解起大将军如此设置操练内容的原因。

  戴良听得津津有味,却不曾察觉身后的细微动静:方才他那随手一递,居然刚巧将卷宗递到了同在武官一列、正站在他身后的骁骑参领吕巡手中。

  吕巡归属于明晖一党,甫刚拿到卷宗,便不顾身边同僚好奇的眼神,几步悄悄窜到二皇子的身边,将它率先呈给了后者。

  从之前耿林两人进殿开始,明晖就一直眉头紧锁。这会儿把卷宗接过来看了片刻,不禁更加咬牙切齿起来:怪不得那明昙竟有如此底气,开口就是取消宵禁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殿下莫急乾坤未定,一切尚有转机,吕巡抹了把脑门上的冷汗,脑筋一转,压低声音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禁军再如何强悍,也终究不会顾及到京城中的方方面面!殿下若首肯,则不妨以此为凭,反驳九公主的举措依陛下慎重的性格,想来也定会好生考量您的意思的!

  父皇早就心偏得没边,但凡她明昙一开口,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要摘下来!

  明晖冷冷一笑,沉下面色,不过,你这法子倒的确可堪一用即使暂退一步也罢,总不能就这样由着她占据上风,一口气便放开宵禁,让本王颜面尽失

  于是,怀抱着这样的想法,明晖深吸口气,把卷宗扔回吕巡怀中,再度出列道:父皇,且听儿臣一言!

  他这一嗓子可不小,登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就连明昙都停下了与戴良的交谈,慢悠悠地转过身,与明晖坦然对视着,笑盈盈道:哦?二皇兄有什么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为兄以为,如果按你所言,直接将宵禁撤除的话,着实太过冒险!明晖状似忧急,满脸写着大义,沉沉说,百密一疏,千虑一失,纵使神仙都不能完全杜绝一切作奸犯科之事,何况禁军?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继续道:京师乃天子脚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决策都自当慎之再慎。若是依照九皇妹的意思,一口气放开宵禁,想必会有不少人动歪心思,借机在夜里行恶届时,若是闹得满京动荡,又有谁来担这个责任?难道会是九皇妹你么?

  满京动荡?

  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即使是原本神情从容的明昙,此时也不由沉下了脸,略带愠怒,二皇兄,你还请慎言!

  皇兄也是为京城安定而考量,措辞不当,九皇妹莫怪。

  虽然嘴上宽抚了一句,但神情中却并没有任何软化,明晖仰起头,往前一步,竟是扑通跪了下来,深深磕头道:还请父皇三思而行,万万不要轻开宵禁,致使京师不安呐!

  这一波贷款动乱、直接预言明昙将会危害皇城的行径,着实把后者气得黑了脸。

  她本就脾气不好,这会儿更是干脆连表面客气都懒得维系,居高临下地瞥向对方,不等皇帝发话,便率先冷笑一声道:我看二皇兄是不食人间烟火许久了吧?什么不安动荡张口就来,难不成是还活在前朝吗?

  明晖一愣,转头狠狠瞪向她,你怎能与皇兄这样说话

  无妨,你不懂也没关系,本公主今儿乐意教教你。

  明昙语气冰凉,毫不留情地打断他,转身往前走了几步,忽然站定,冲面前之人施礼道:桓大人,还请劳您将京城内近年的犯案情况,好生为大家介绍一番罢!

  此时,站在她面前、还被明昙称作桓大人的官员,正是刑部侍郎桓呈。

  而见此情形,不少大臣都条件反射对视一眼,心中暗暗愕然:这九公主,究竟是何时还与刑部有了联系?

  六部之中,户部、兵部尚书都对明昙青眼有加,前者更是大半都被她的嫡亲兄长捏在手里;如今,居然又多出了一个刑部,还有长女与之关系甚密的丞相林大人也偶尔会为之帮腔,堪称是在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

  不愧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果非池中之物呐!

  在不少官员心思百转的时候,桓呈已经微微躬身,一边恭敬地冲明昙还礼,一边云淡风轻地笑道:公主言重,这本该是臣分内之事,当不得您如此客气!

  裕王殿下的母亲姓桓,他桓氏上下也因着这层关系而同裕王府交好。所以,这么多年下来,知情人都心知肚明:裕王的一切动向,都代表着桓氏未来的立场。

  先前,九公主数次亲自出入王府,与裕王相谈甚欢一事,也自然早为桓呈所知。

  与此同时,多年在官场历练而出的政治嗅觉,让他立刻就明白过来

  裕王殿下,已经准备站队了。

  起初桓呈还很不敢相信,但后来,在仔细观察九公主许久后,他又不得不承认:即使明昙是一介女子,但她在朝堂上展现而出的才能,却并不输于任何一位皇子殿下。

  甚至,唯有已故多年的先太子明晏,方能与其一决高下。

  所以说,在看清这点后,桓呈便也逐渐理解了裕王殿下的决断,并对明昙心服口服,甘愿竭力地办好九公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