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9节(1 / 2)





  小龙女和杨过这些年在一边是行侠仗义,一边是修身养性,听到尹志平这么多年后旧事重提,现在想想也没那么气了,只不过当时被人占了便宜,在脸上亲了几口,还不知道是何人所为,更不好意思去重阳宫找人,十分羞愤罢了!

  如今小龙女虽然看起来还年轻,但是已经年过四旬,她觉得他们夫妻二人,若是因此与这道士纠缠不休,这事情才算是闹大呢,不如就此作罢,才是云淡风轻,真正的释怀。

  几人正说着话,全真教的两个小道士气喘呼呼的到来,他们找遍了钟南山,终于找见了尹志平,“掌教真人,终于找到您了,郭大侠的千金来送英雄帖,各位师叔师伯,请你快回去接待贵客呢。”

  尹志平一怔,好像是回到了十几年前,也有同样的一幕发生:“哪个郭大侠?”

  那小道士说道:“还有哪个配称得上是郭大侠,当然是郭靖郭大侠!”

  尹志平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可是他的千金不是……当今太后娘娘?”

  小道童说道:“掌教真人常年闭关,所以有所不知。郭大侠的女儿除了京城之中銮椅上的那一位外,还另外有一对龙凤胎子嗣,这郭二小姐,如今正在咱们重阳宫中呢!所以众位师叔伯不敢怠慢,还请您快快回去!”

  尹志平稍有犹豫,对杨过和小龙女说道:“二位,实在抱歉,杨居士若要找我算账,我任凭处置,只是现在我必须得回到重阳宫去。若是二位不放心,可以随我同往,若不然,我就等教中贵客离开之后再来请罪。”

  小龙女向杨过说道:“过儿,不是什么大事,已经过去那么久了,你还要追究吗?”

  杨过则说道,“龙儿说不追究,我就不追究了。不过,不如我们随他一起去看看故人,可好?”

  小龙女说:“你是说郭二小姐,当年还是一个婴儿,她自然是不认识我们的。”

  杨过目光悠远地说道:“我们离开时,她还是一个小婴儿,现在应该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尹志平觉得这个郭家小姐来送英雄帖的场景熟悉,杨过又何曾不是。那还是他们长大之后的第一次见面。他一口气跑到古墓外,就看到那女孩颜若朝华,眉目如画,胜若桃李。

  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各行其路,心中只余怅然。

  武林大会之上昔日五绝除了欧阳锋之外皆现身,郭靖武功更是因得九阳神功之后更上一层楼,不再他人之下。杨过经过偶遇神雕之后,经过刻苦练习武功也是大增,况且这些年神雕大侠的威名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过此次大会,各路武林豪杰以及其门下众弟子更是组成了一只几万人的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昌平十一年九月,年仅十七岁的宋瑞宗赵睿御驾亲征燕京,宋军士气大盛。鲁国公郭靖亲手射杀敌军亲征皇帝忽必烈,东蒙古军大败而逃,退居漠北,长城以南国土尽数收复。

  次年,王罕子孙霍都收服元气大伤的东蒙古残余部落,向宋称臣,岁岁进贡白银二十万两,马匹十万匹,另有牛羊等物不计其数,两国签订百年互不侵扰友好条约。

  皇帝御驾亲征之后,太后郭氏还政于赵氏皇帝,不满十八岁的赵睿开始亲政,他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开繁华之地的临安,向北迁都燕京,以示居安思危的决心,决对不学做南宋之前的皇帝偏安一隅,只顾自己享乐。

  得益于之前郭太后二十年间执政时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内除奸佞,外抗侵略”、“虚怀纳谏”、“强化军事”、“安定边疆”等一系列举措的铺垫,宋睿宗时期政治清明,人民富足安定,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一改积弱无能,任外族侵略的旧况,宋朝出现空前治世。

  郭芙功成身退后,在桃花岛隐居,不入朝堂,不踏江湖,人以为她逍遥一生,其实到此时,才是真正的逍遥。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支持,这一篇有什么写的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写一篇是红楼梦,么么哒!

  第107章 钗在奁中1

  从上个世界离开,小春再次睁开眼, 就变成了金陵城皇商家的小姐薛宝钗, 此时的宝钗还只是粉团一样的一个小娃娃, 父亲健在,母亲慈爱, 还有个爱调皮捣蛋的哥哥。

  金陵城老门老户的有四大家族,而薛家就是其中之一,贾王史薛, 薛家排在最末。只因其他三家都是世袭的公侯人家, 而他们薛家祖上虽然做过官, 但是早就开始从商,现在在户部挂着皇商的职位。

  若论在财富上, 薛家不比人家少, 肯定是百万巨富之家。不过, 在政治权势上还要靠着另外三家, 四大家族至今早就盘根错节,相互联着姻,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薛宝钗的母亲就出自王家, 而她的姨妈,另一个王氏小姐,则嫁给了贾家是现在京城贾家的当家太太。

  四家人口众多, 都在金陵发迹,不过, 贾王史三家的主家都随着驾在京城中做官,唯有薛家八房人口一直都在金陵。

  薛家在京城以及各省都有产业,薛父每年都会出门去巡视。可是上次自苏州回来之后,在路上行船时淋了雨,便得了风寒。说来也怪,这风寒竟然缠绵反复一直不好,以致薛父气色蜡黄,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儿。

  薛宝钗前去请安时,好好观察了他的面色,觉得可能是大夫看错了病因才用错了药,不对症下药,当然既治不好病,又要把之前的病拖得越发严重了。

  中国医道变化多端,同一病症,医者常视寒暑、昼夜、剥复、盈虚、终始、动静、男女、老少、内外……诸般牵连而定医疗之法,变化往往存乎一心,不能一概而论,因之良医与庸医判若云泥。

  若是大夫见他得了风寒,就一味地用常用定例的风寒方子疗治他,薛父若得的是最为常见不复杂的风寒病也就罢了,若是错了一点,那药便不能尽治了。

  不过她只是一个小娃娃,若是说人家的大夫开错了药,哪里有人信,还会觉得她太过匪夷所思了。

  正赶上薛父薛母房里传来了饭,因薛父久病胃口不好,有几样粥食,于是,宝钗目光转向那乘粥的托盘,有了主意。

  她将自己秘制的养身健体袪毒化湿的丸药从空间落入粥里,以她的手法,纵然此时不会半点武功,想瞒着别人,自然也不会让别人看见的。

  她端起一碗,用羹匙轻轻搅动,将那入内即化的丸药调匀,亲手递到薛父面前说道,“爹,我来喂你吧。”

  薛母一看这情景又觉感动,又觉得好笑,宝钗坐在炕上还没有炕桌高呢,就知道孝顺父亲了,这得多么难得!于是也说道:“老爷,多少吃一点儿吧,别辜负了宝钗的一片心意。”

  薛父又何尝不是如此,便是没有胃口,也就这宝钗的小手,喝了两口粳米粥,说道:“今天这粥味道是不错,有一种奇特的清香味儿,我倒是喝得动了。”

  旁边侍候的丫头见宝钗喂了两口,连忙接过手来。薛父挥开人,自己接过粥碗,说道:“我自己吃,不过是一点小病,还没到残废的地步。”

  他倒是就着精致的小菜,将这一碗粥都喝光了,还说道:“不知为什么,经过宝丫头的手,这碗粥感觉就不同了起来,比平日里吃的香多了。”

  宝钗看了也很是高兴,笑说道:“若是这样,以后我天天来,到爹面前,给您端粥盛汤。”

  薛父说道:“若是你哥哥能有你一半懂事,我就是现在闭了眼也瞑目了。”

  刚刚早有丫头婆子将薛蟠引了出山去,就怕他毛手毛脚,嗓门子还大,在这吵着薛父静养。

  宝钗说道“他才几岁?性格还没定型,等爹好了,好好管教于他,凡事给他立个规矩,就会好了。”

  众人听到她一本正经的学着大人说话,还说‘自己哥哥才几岁’。却不想着自己要比哥哥还小呢。都觉得十分好笑。

  薛母王氏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哎呀,真真是笑死我了,我的心肝宝贝儿,你哥哥是才五岁,不过你也才三岁呀!这小脑袋瓜里怎么懂得这么多,真是让我疼不过来了!”

  薛父也难得的面露笑容,他已是人到中年,家里妻妾也不少,只得了嫡妻生的一子一女。男孩薛蟠自不必说,从小就十分顽劣。这女孩宝钗却生得好个模样,又十分会体贴人,让他们夫妇十分喜爱。都道是重男轻女,可是在他们家,对这两个孩子的心却都是一样的。

  薛宝钗在心里想着,薛蟠今年五岁了!原著当中,薛父正是在薛蟠五岁时去世的,所以薛母怜他幼年丧父,不舍得多加管教,才将薛蟠溺爱着长大,任由他整日斗鸡走狗无所事事,最终长成了只知道挥霍的纨绔子弟,薛家空有大家业,却后继无人,才至使败落了。看来她要时时注意薛父的身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