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无二无别第92节(2 / 2)

  这是余之遇没带叶上珠到万阳网的用意,公益板块是许东律的提案,是余之遇和叶上珠一手做起来的,现在余之遇不在大阳网了,叶上珠是最好的接班人。

  喜树懂了,他重重点头。

  ------

  当一切风波过去,余之遇安安心心地在万阳网上了半个月的班,在年底时,协助沈星火完成了网站的内部整顿工作,令面目一新的万阳网全面上线。

  不同于大阳网设立的公益板块,万阳网直接成立了公益事业部,该部的第一份事业,也是总部支持长期发展的事业便是:启动“小太阳”女童助学计划,募集专项基金资助贫困地区失辍学女童继续学业,让她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余之遇阐述项目初衷时说:“今天的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母亲的素质,影响未来全民族的素质。扶持女童入学,托起民族的希望。”

  她寄语所有在困境中顽强生长的女童们:“谁说寒冬无暖阳,你就是自己的小太阳。努力成为璀璨生光的自己,无人可及,无人似你。”

  许东律翻着自己升迁到总部时余之遇送他的那份公益计划,对于徒弟的这份谢师礼,以及她满怀的爱心,欣慰不已。

  人生得一高徒,与得遇良师知己爱人,同是幸事。

  余之遇将“小太阳”助学计划推上线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她开始准备回家事宜。校明理已和余校长通过电话,说过年时带着妻儿去余家商量余之遇和肖子校的婚期。

  余之遇其实认为现阶段恋爱的状态很好,可因为那个人是肖子校,她对于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了期待。尤其,教授年纪不小了,似乎到了该有小教授的时候了,她自然要“扶贫”扶到底,让肖子校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就在余之遇憧憬未来时,出差归来的肖子校说:“汉城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或许是sars回来了。”然后把家中常备的口罩找出来,“外出戴上,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余之遇刚上小学,她没有印象那时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也不记得当时有没有人戴口罩了。但肖子校的医学敏感性她丝毫不质疑,外出时乖乖戴上口罩,还不忘提醒家人朋友。

  元旦过后一周,不明原因肺炎被初步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汉城部分医院陆续收治的感染了该病毒的患者有同一家海鲜市场的暴露史。

  春节前三天,该病毒被确认“人传人”。

  除夕前一天,汉城封城,交通被切断后,那里成了一座孤城。

  但孤城并不孤独。

  在之后漫长的76天轨迹暂停中,诞生了一种名为“驰援汉城”的感动。

  除了各省一支支由1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还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一切生活物资,都在源源不断送去汉城。

  在汉城“封城”的时间里,包括肖子校、余之遇等的14亿中国人民以极为厚重的方式书写了一段抗疫斗争史。

  连告别都没来得及,肖子校便进驻到了南城中医方航医院,带领他的团队全力保障制剂供应。由于很多医护人员都抽调去汉城了,人手极为紧缺,每两名药剂师要连续工作12小时。最忙的一次,肖子校连续18个小时没有进食,每分钟零误差地为四名患者配备药品,他团队的10个人,保障着2000名患者的药品配备工作。

  人手不够,团队成员就连轴转,药品不够,他就给校谨行打电话。从进舱前的第一通电话,他说:“我不知道这药最终由谁来买单,或许是万阳自己,但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都要给我保证供应。”

  到后来中医药治疗效果显着,全面介入,以及出了中医药防治方后,校谨行已经停了万阳所有的生产线,只供方舱医院。

  校家和肖家的三名中医人,八十六岁的肖外公,中医师肖瑾瑜,药师肖子校,全部披挂上阵,为生命逆行。后方的校明理坐阵公司,校谨行则在外围负责物资的采购。除了药品,他动用集团之力几乎是能采购到什么就采什么,一部分送进方舱医院给肖子校,一部分驰援汉城。

  然而,明明连国外的华人都在自发采购口罩空运回国,国内的医疗物资依旧紧缺。

  随着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持续增加,不仅是汉城,全国都到了至暗时刻。

  肖子校再一次给校谨行打电话,“去找陆沉!”

  校谨行猛地想起中新此前是建了中药制剂生产线的,他片刻不耽误地赶去找陆沉。

  陆沉毫不犹豫地将闲置的生产线启动起来,西药全部停产,人员调集到中药制剂的生产线上。

  为缓解医疗物资紧缺的问题,万阳收购了一家服装企业,防护服生产线在最短的时间内正式开工,中新则建立了口罩生产线。他们拼尽全力,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着保障。

  到二月中旬时,新增病例攀上高峰。

  作为最先接收负·面·消·息的人群之一,从肖子校进驻方舱时起便在外面做采访的余之遇情绪崩盘过无数次,是那些为托举生命而留下的感动支撑她熬过那段日子。

  她与业内同仁一起捕捉到了很多感人的瞬间——

  跨越时空的鞠躬礼——上世纪初,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梅藤根先生查房时,面对小患者的鞠躬致谢顺势回礼,百年后,三岁的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立马还礼。——看似穿越的巧合,是永恒的真情。

  正值傍晚,一位医护人员送患者做ct途中停下来,让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日落你不落,日生你重生,别放弃,人间值得。

  一位男患者出院时哽咽说:“说星星亮的人,是你没有看过医护人员的眼睛。

  那双天使之眼,充满坚毅和勇气。那代表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也是14亿中国人面对疫情的不退与果决。

  在那段共同抗疫的日子里,余之遇在进驻中医方舱医院做报道时,见过肖子校一面。他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的样子连身为未婚妻的她都没能一眼认出来。直到他转身,余之遇看到他防护服背后写的“肖子校”,她大声喊他。

  可她也做着防护措施,两人之间又隔着玻璃,肖子校根本听不见。

  或许是心有灵犀吧,当肖子校即将走远,他似感应到什么忽然回头,然后就看见有个女人在敲隔离区的玻璃。

  余之遇怕他认不出自己,马上转过身去。

  肖子校看到她防护服上写着“肖子校家属”,眼眶一热。

  当肖子校走过去,余之遇用手机打出一行字:【等你出舱,给你生小肖。】

  肖子校笑了,即便有口罩和护目镜的遮挡,余之遇也能看见他眼底深浓的笑意。她凑过去,隔着玻璃向他索吻。

  他们在大爱面前与在小爱中一样,并肩携手,牵挂坚守,只为余生一起感受人间烟火。

  ……

  终于,在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情势开始好转,当新增病例清零,当汉城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休舱,曙光在即。

  2020年以一个魔幻的开局将中国推入寒冬,但中国没有慌,哪怕660座城市同时封闭,14亿人依然保持着正常的生活。中国人以行动证明,我们是世界上最团结的民族,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做到面对疫情,砥砺前行。而在这一场战疫中为我们拼过命的人,为我们守城守防线的英雄们,我们怀念,我们感恩,我们将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