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2节(1 / 2)





  荣伯又说了点村里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村口,叶君书辞别两人,就直接去祭拜父姆,然后回家见了下明阿姆,才回县城。

  这一去临丰县,就有好长一段时间不在孩子们身边,叶君书不可能带他们去,只能对孩子们嘱咐再嘱咐。

  所幸孩子们都已经懂事,连双胞胎都拍着小胸脯保证自己会乖乖的。

  叶君书强迫自己放下心中担忧,和先生一起踏上路程。

  此次前去参加院考的,加上他和师兄,一共有二十二名,年纪不一,大多在二十岁上下。

  叶君书在其中年纪算偏小的,不过他这阵子长得快,修长的身形,宽肩窄腰的一看就比常年只知埋头看书的弱质书生高大健康多了,他也就一张脸看着还有几分稚嫩而已。

  由此可见他们县城有多贫穷落后,师资教育有多薄弱,整整一个县城,也就先生这个私塾培养得出童生秀才之流。

  先生租了马车,加上家有薄资自带交通工具的,一共有六辆马车,每辆坐个四五个人,还要带上各自行李,还是有些拥挤。

  幸好路程不算很远,不紧不慢的赶路,走一天歇一夜,第二天下午未时三刻就到临丰县县城。

  作为雍州府治下富裕城镇之一,临丰县对得起这个名号,城门作为一个县城的门面,建设得高大巍峨,还有身穿官服的城卫腰挎长刀来回巡逻和收入城费。

  可能是院考在即,进入县城的人很多,叶君书一行人下马车排队时,还看到长长的队伍中三三两两夹着同他们一样穿儒服的考生。

  叶君书不着痕迹的四周看看。

  他发现自己还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土包子,临丰县在他当年考童生时来过,可是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的他估计在紧张考试的事,印象中对这里没什么记忆。

  如今一看,他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古代,临丰县不愧是著名的中转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随处可见的商人,大批大批的货物,丰富多样产品。

  士子风流,百姓百态。

  仿佛记忆中那副清明上河图的情景在他面前铺展开来,一笔一划勾勒的景物具现,动态成眼前的一切。

  叶君书心中激荡,一时心绪起伏,局限在丰城县那样偏僻仿佛被遗忘的地方,不出来走走,还真是可惜了,完全和丰城县不一样的天地,不带孩子们出来看看,将会是多么遗憾的事。

  “子舟,发什么呆呢?快到我们了,快走快走!”秦耀良扯扯叶君书的袖子。

  叶君书回过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他们就排在前面了。

  他注意到,城卫收入城费的标准不一,个人进城的,需要两文钱,若是带着货物进城的,则根据货物的价值酌量征收。

  叶君书心想,每日来往那么多人,光是入城费就十分丰厚了,不过收费标准应该在人们的承受范围内,没有太夸张,不然不可能不闹事。

  叶君书特意观察,的确收的都不算多。

  很快就轮到叶君书他们,几人交了费用后,就在先生的带领下,往一侧方向走去。

  一段时间后,鼎沸的人声淡去,这里的位置比较僻静,环境优美。

  先生在一处宅院门口停下,一个临教去敲门,不多时就有一个头发灰白的老汉前来开门,“你们来了。”

  先生上前一步道,“叨扰了。”其他学子一同礼貌地行礼打招呼。

  老汉笑笑,目光温和,“不叨扰,久候各位多时了,快进来吧。”

  于是,在先生的指挥下,一部分人牵马车从后院进,一部分拎着包袱大门进,显然,他们在临丰县这段时间,是在这里落脚了。

  房间分配是两人一间,理所当然的叶君书和秦耀良一间。

  两人各自将自己的包袱放好,秦耀良就瘫在铺好的床上,感叹:“考试好麻烦,好累啊!”

  叶君书好笑道,“先生什么都安排好了,还觉得累啊?”

  “你不懂。”秦耀良老气横秋的感叹。

  叶君书摇摇头,低头整理自己的小箱子,将自己惯用的毛笔归置好。

  “诶,子舟,我们出去逛逛吧!”

  叶君书斜眼,“你不是说累吗?”

  “出去走走就不累了。”秦耀良理直气壮道。

  这什么歪理?

  不过叶君书的确对临丰县挺好奇的,便没太反对,只是道,“其他师兄不知想不想出去,先去问问吧。”大家一起来的,还是一起行动比较好,叶君书本来就和其他同乡学子不熟,仅是点头之交,再生分下去,就更不合群了。

  “我这就去问!”

  秦耀良一个蹦起,迅速下床飞奔出去。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叶君书刚收拾完东西, 屋外就传来秦耀良的喊声,他走出去一看,院子里站着七八个衣着大致相同的学子,端的温文尔雅, 一派风流。

  可惜秦耀良一说话就破坏了气氛, 他嘴巴咧得大大的, 笑容灿烂地招手,“子舟,快过来!咱们出发了!”

  叶君书走上前去,一一谦和地打招呼, “冯师兄,周师兄, 各位师兄好。”

  “叶师弟。”被称作冯师兄的年轻男子含笑道,“咱们同是同门师兄弟,着实不必如此客气。”

  叶君书亦笑道,“礼多人不怪嘛!”

  冯师兄名叫冯立松, 是县城乡绅的冯家嫡长子,为人看着宽和,但叶君书直觉此人有些表里不一,并不适合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