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章(1 / 2)





  杜芷书揉了揉额头,道:“我就不送大姐了,头疼得很,便让橙香送你们出宫去。”

  该交代的也交代了,见杜芷书不想多说,杜芷琴便没再继续,这个妹妹她了解得很,吃一堑长一智,比二妹聪明得多。

  所有人都走后,顿时感觉锦荣殿空荡荡的,杜芷书心里也空落落的,又回到了初入宫的那段日子,但也有些不一样了。

  “可打听清楚陛下的情况了?”杜芷书问向紫瑶,这丫头出去好一会,肯定带回了些消息。

  “听闻陛下今日早朝时面色已是不好,下朝后突然晕倒在御书房内,如今各宫娘娘都跑去了宣政殿,却被张太后拦住了,没一个见到了陛下,也就都不知道陛下此时的情况。不过张太后愈是阻拦,愈说明陛下的情况不容乐观。”

  紫瑶一边说着,一边端着刚刚熬好的汤药上前,待杜芷书乖乖喝下药,正含着蜜饯的当口,紫瑶却是有意说着:“但听宣政殿伺候的公公说,昨晚陛下没有回宣政殿,从娘娘这里离开后,不肯让人跟着,一个人淋雨去了清芷阁。”

  去清芷阁做什么?大半夜不休息去看书?还是在雷雨交加的时候!突然觉着口中的蜜饯也没了滋味,杜芷书仔细回忆昨晚的情形,是她求着陛下还静雅一个公道时,才惹怒了陛下,陛下这般袒护着尹贵嫔,日后她的处境岂不是愈发艰难?

  -

  即便自己身体欠佳,杜芷书仍旧是撑起了精神去宣政殿探望陛下,倒不是为了献殷勤,身为皇后,规矩总要有的。

  原以为也会被拦在殿外,只是来走个过场罢了,却不想意外的被公公请了进去。

  杜芷书第一次踏入重光帝的寝殿,屋子里以深色为主要基调,和陛下的性子倒很是符合,一路走进,并没有太多陈设,房间简洁明了,只两排书架,看得出重光帝的勤勉。

  太医们都已经退下,只留一个太医令在里屋候着,张太后端坐在重光帝床榻之前,既便是高高在上的太后,此时不过一个关心亲儿的母亲。

  床榻里的重光帝面色苍白,双唇没有一丝血色,和昨夜简直判若两人,让杜芷书都是震惊,看来陛下的这次淋雨显然比她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她此时有些拘谨地站立着,连元妃都得不到许可探望陛下,张太后却肯让她进来,实在让人费解。

  “听闻陛下昨夜是去了皇后那里?”张太后转过身,看着杜芷书,问道。

  杜芷书点头:“是。”

  “好好的,陛下为何突然离开?”

  原是兴师问罪来的,杜芷书跪地,答道:“是儿臣不好,言语惹怒了陛下。”

  张太后微微眯了眼,凌厉看着跪着的杜芷书,道:“哀家一直觉着皇后识大体,做事亦很有分寸,本来夫妻间有些口角也是正常,可皇后与陛下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小夫妻,是一国帝后,陛下是君,皇后是臣。”

  “是,儿臣谨记太后教诲。”

  本以为教训一番便罢,谁知太后再不吭声,杜芷书便也一直这么跪着,久了,膝盖渐渐泛疼,加上昨夜受了风寒,本就体虚,此时已是体力不支,她只得紧抿着唇强忍着,此时太后的怒意必须承受住。

  半个时辰过去,杜太后才又说道:“皇后可觉着委屈?认为哀家在刻意为难皇后?”

  杜芷书摇头,恭敬答着:“儿臣不敢,儿臣只愿能多聆听太后教诲。”

  张太后回头看了眼床榻上的重光帝,双眼微微泛红,道:“吾儿这些年从没有这样病过,即便是当初坠马都不曾倒下,可昨夜却一个人在清芷阁外站了一夜,任凭铁打的身子也经受不住啊。世间没有做母亲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做母亲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陛下自幼性子执拗,认死理得很,当初哀家是不愿你入宫为后的,你小时候哀家也见过几回,被娇宠得很,但陛下执意,哀家便没说什么。入宫后,哀家见你温婉了许多,还想着你何时改了性子,如今皇后作为陛下的枕边人,凡事多顺着陛下,做姑娘时的小脾气该收敛的都得收敛了,再有这等事情,哀家决不轻饶。”

  好一个决不轻饶!陛下自己好端端去淋雨,却把这一笔账算到她头上,实在比窦娥还冤!她也还病着,又有哪个关心过她,当年,她何尝不是众人捧在手心的娇娇女,入了这后宫,竟轻薄如草芥。她终于有些明白姑母,汲汲营营一辈子,为的便是高高在上,否则,便只会在后宫里等着被吞噬,温婉如二姐,她们又何尝轻饶过!

  ☆、第29章

  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杜芷书一场小小的风寒都在锦荣殿修养了三日,然而重光帝高烧昏睡一日后,夜里便醒了,第二日仍旧照常上朝、废寝忘食批阅奏折,除了面色差些,一切如常。之后在张太后关切的高压下,重光帝才稍微放权,将部分政务交与李相和张太师,渐渐朝堂起了闲言碎语,说陛下忌惮功高震主的杜大将军。

  朝堂的闲言碎语难免传入后宫,杜芷书听罢,只是付之一笑,杜家势力在朝堂盘根错节,若陛下软弱无能,便只能依附杜家,可偏偏重光帝是个励精图治且心思深沉不甘受制于人的皇帝,削弱杜家权力是必然的,父亲心中也清楚,所以他才会让大姐来传话,如今杜家需要一个太子,一个一心向着杜家的太子。

  若说重光帝这一病之后唯一的变化,则是平日极少踏足后宫的陛下如今每夜都宿在后宫,然而去的不是尹贵嫔的印月阁,却是宸妃的柔福宫。

  陛下宠幸宸妃杜芷书一点都不意外,宫中这些妃嫔中,宸妃论才论貌皆是佼佼者,反是之前陛下对宸妃极少上心让杜芷书诧异,当时只觉得陛下心上有尹贵嫔,一时不察宸妃的好,如今陛下疏远尹贵嫔,怕是或多或少因了静雅的事情。

  陛下如今独宠宸妃,各宫主子自然心思不同,之前宸妃与张太后和元妃就走得亲近,而今却也没有仗着帝宠生骄,听说每日还是准时去慈安宫请安,张太后腰背只有宸妃亲自推拿,才觉着舒服。而杜芷书这里如今只有李昭仪闲暇时会过来陪着聊会儿天,李相如今愈发受陛下重用,李二公子又将迎娶心爱公主,连带着后宫也没人敢轻慢了李昭仪。

  后宫里最为平静的却是尹贵嫔,没有因为失宠而生出些事情来,日日待在印月阁,倒是与世无争。

  -

  再见重光帝,是在八月,心爱公主的大婚之日。

  小半月不见,杜芷书只觉着重光帝清瘦了一些,少了几许刚毅,更显俊逸,宸妃站在他身边,巧笑盈盈,俨然一对璧人,看着赏心悦目。

  一时看得出神,直到紫瑶推了推她,才反应过来,该上前去与陛下一起接受心爱公主的跪拜。

  杜芷书走到重光帝身边,宸妃很是识趣地退了几步,然而直到他们两人并肩,重光帝至始至终没有将眼神转向杜芷书,似身边站着的不是他的妻,而不过多出个陌生人。杜芷书突然想起她入宫那一日,重光帝伸手将她牵引,两人也是这样并肩站着,俯视着整个大梁宫……

  帝后的生疏,在场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却都当做不知,只元妃在一旁幸灾乐祸,但碍于今日是心爱公主出嫁,也不好搅了喜庆。

  公主出嫁,按规矩,应跪拜了两宫太后,再拜别帝后,才可正式上轿出嫁。出嫁的礼仪都做足了,公主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穿绣长尾山鸡、浅红色袖子的嫁衣,在如花的年纪出嫁。然而今日送别公主的众人,只除了大公主泪眼盈眶,其他人却很是平静。

  虽然陛下赐予的嫁妆尤为丰厚,杜芷书仍旧忍不住想,若先帝尚未驾崩,蒋贵妃亦还在世,今时今日又该是怎样的境况?即便不算出嫁时的尊荣排场,至少有父母亲人送嫁,有离别的依依不舍……可惜,她与心爱都不曾体味过民间哭嫁的心情……

  当年大公主出嫁时,是先帝亲自陪着走下阶梯,扶上花轿,太子在前头策马送行。不忍心爱公主独自成行,杜芷书弯腰将心爱公主扶起,一身厚重的喜服,起身时,头上金器叮当作响,在众人的注目下,她挽着心爱公主的手,一步步走下大殿台阶,往远处花轿缓走去,皇后送嫁,也算是体面了。

  耳边的鼓乐声像极了杜芷书嫁入大梁宫的时候,那日她一步步走进了这座牢笼,今日,心爱公主正一步步走出牢笼,今后的日子,幸与不幸,全由她自己了。

  “虽说女子出嫁从夫,侍奉公婆、对待妯娌时,切忌太过蛮横,但也要时刻记得你是大梁的公主,身份尊贵,万事委屈不得自己,记得你还有陛下和本宫替你做主。”

  杜芷书小声对着心爱交代了,听不见回应,杜芷书也不介意,直到走到花轿前不远,才听见心爱突然开口:“嫂子。”

  声音虽清浅,杜芷书却是听清了,这一声嫂子她曾经听心爱叫了许多年,当时只是玩笑话,如今却是真成了她的嫂子,却不是当初以为的二嫂,竟是大嫂。世间事情,有时太过其妙,不由得你选择。

  “我本看不上李二,但皇嫂可知为何我愿意嫁?”

  这一点杜芷书确实一直不明白,当初闹得自缢都不肯嫁,如今却这般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