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章(1 / 2)





  昨日夜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早上天刚蒙蒙亮,外面隐约还有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推开门,雨后泥土的湿气夹着草香扑鼻而来。

  璧容打水洗了脸就去了厨房准备早饭,她浅眠,这一夜雨声吵得她睡不踏实。好在经过堂叔家的几年磨练,她已是习惯了早起干活,卯时一到就醒,再闭眼也睡不着了。

  想起二哥说今日动手给她打木床,就一阵欢喜。她这个地道的南方人实在睡不惯这土炕,老觉得有股味道,镇上的堂叔家里也是睡木床,倒没见过这烧炕的习俗,寒冬也不过是在屋子里烧上几个炭盆,不够那味道却是呛鼻得很,每每她都在睡前两个时辰烧炭盆,待到睡时就灭了,宁可冷上一些。

  因此二哥说打个木床将就的时候,她心里是一个劲的点头。

  璧容自打正式入主厨房,每天更是花着心思用着手头现有的食材做些村里人不常吃的吃食。记得在阳曲的时候,就曾在街上见过卖豆浆的,只是因做着麻烦,所以小家小户很少自己做来吃。

  璧容端了昨夜泡好的一大碗黄豆,拿到小石磨上去磨,混合清水磨出的浆液倒进了锅里,兑了几大碗水大火烧开煮至沸腾。天业几个小的都喜欢吃些酥酥脆脆的东西,这些滤出的豆渣正好混些面米分烙些金黄色的豆渣饼,想来也是不错的。

  秀莲一推开门听见院里有声响,吓了一跳,还以为又招来了偷鸡贼,快步走到厨房,见到璧容在做早饭,这才松了心道:“咋起的这么早啊。”

  “这雨吵得我睡不着,躺着也是心烦,干脆早点起来罢。”

  “是啊,福哥儿这小子一下雨就哭,拉着我闹腾了半宿,弄得我也是大半夜才睡着。”正说着话鼻间闻得一阵浓郁的豆香味,一脸好奇的看着锅着咕噜咕隆冒着热气的液体,说道:“锅里这是啥呀,咋这么香呢。”

  “煮豆浆呢。”

  “早起现磨的?我老天你可真不嫌费劲,凑合熬点粥得了,早饭吃的又不多。”秀莲做饭嫌麻烦,加上家里两个男的也都不挑,能吃饱就行,因此她没回做饭都是弄些扛时候的面食果腹。

  “反正我起得早,干脆做点新鲜的,我瞧见福哥儿和豆芽都爱吃脆的东西,天业虽然没说不过嘴上可全露馅了。”

  “以后谁家娶了咱容姐儿定是想要享福的!”秀莲嘴上赞着,一打眼瞧见璧容并没有一般闺女的娇羞嗔骂,只是微微一笑,震惊之余不免有些疑问,不过她也没张嘴问,立马扯了别的话说:“这豆渣你留着干嘛?”

  “参面里烙饼子好吃着呢,诶,我们那的闺女都拿这磨剩下的豆渣抹脸上,对皮肤好呢。”

  “还有这说法?那留点咱试试。”

  “诺,我留了一点。”

  “这黄豆可是咱地里种的?豆味儿真是不错。”璧容问道。

  秀莲一听心里也是乐得不行,嘴上说道:“那可不,不是我自夸,咱家的庄稼有谁家比得上,你大哥成天把这几亩地当活祖宗一样忙前忙后地伺候着,我爹就是看上他肯卖力才把我许过来呐!”

  待豆浆开了,撇去浮头的一层沫子,又切了些腌萝卜当咸菜吃。豆渣饼下了锅小火煎的两面金黄,福哥儿几个吃的两手油腻腻的,嘴上呼呼的吹着热气,吃的不亦乐乎。

  刘氏许是得了教训,这回也老老实实地坐下吃饭,一家人连吃带喝,倒有着一副老少咸宜、阖家安宁的场面。

  --------------

  一进了五月,时值仲夏,眼瞅着端午在即,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郑天洪一早就让秀莲赶着去山上摘些艾草回来做香包、艾人,连带着上河边芦苇荡采些芦叶回来包粽子,端午将至,这芦叶最是疯抢,秀莲嘀咕着若是去晚了好叶子该都被别人家抢了去。

  今日日头足,郑天旺搬出几坛拿雄黄泡过的黍米黄酒放到院子里晒,按着习俗要从初一这天一直晒到初五那天。

  吃过早饭,秀莲和璧容拿着针线笸箩搬了小兀子坐到了在院子里,往年一到端午孩子们都喜欢拿自己身上系的百锁、香包和别的孩子对比,若是谁家孩子的香包没有别人的好看,定是要哭回家闹腾一番,所以往年不论秀莲还是刘氏,在这件事上都不愿因贪图省事而丢了面子。

  忻州当地有着自己特色的民间刺绣手艺,一般都是这些农家妇人在服饰和祭祀时用的供桌裙帏、神龛帷幔上绣些淳朴秀丽的花式图案。以前在阳曲镇上倒是很少看见有人做刺绣,最多也就是闺房的姑娘绣些鸳鸯蝴蝶,用的手法却是和苏绣大同小异。

  福哥儿和豆芽都有各自的娘亲为其忙活,郑母早年因为劳累眼睛不好,往常业哥儿身上的都是秀莲给做。璧容在秀莲做的时候瞧了几回,手法和花样大致已经了然于心,便把天业的那一套接了过来。

  她事前再三考虑,若要想赚得些银钱傍身,她只能再次拾起自己这唯一的手艺,而眼前就是个机会。

  虽然郑家两兄弟并没有介意,可郑家的生活状况并不是多么如意,何况郑大郑二正值壮年,往后孩子肯定还会再添,到时恐怕日子过的就要紧了。忻州地大,刺绣这条路若是走好了,这一个人养起一大家子也并非难事,只是这事儿她自己却不好提。

  秀莲手上正给福哥儿绣着香包,图案是老虎,端午用来驱邪最是普遍不过了。璧容扯了一块浅绿色的绸布头缝成桃形的荷包。因着业哥儿属猴,便绣了猴子吃蟠桃的图案,用的是苏绣的手法,头上用五彩丝线合股成绳穿了百锁,又拿红绳做了两个流苏穗,左右各绑上一个。

  秀莲正忙着绣虎尾,一见璧容已经做完了,吃了一惊,拿过来一看,那针脚和花样都是再好不过的,嘴上不由赞道:“呦,这小猴绣的可是活分,跟真的似的,针脚也密实,我刚还怕你绣不好呢,这下可是让我白担心了。”

  “我绣的这是苏绣,我娘以前是苏州的绣娘,我这两下子是她打小手把手教的,我以前就听说忻州刺绣也是极有名的,刚看你绣了半天,谁想也没学会。”

  秀莲一想也是,苏州刺绣最是有名,哪个闺女没学过,何况又是自小开始学,学上个十年定是个个炉火纯青。想她的手艺在西坪村就已经是有名的,未曾想到这丫头年纪不大,绣技却是出彩的很,因此心里又转了旁的想法。

  “诶,容姐儿,咱们村子有个姓霍的卖货郎,平时就在村子镇上来回兜生意,村子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常打些结子绣些荷包啥的卖给他,银钱给的也不少,要不以后你也跟我做些?”

  “那敢情好啊,挣点小钱买斤猪肉给咱们解解馋也是好的。”

  “谁说不是呢,不是我自夸,霍老二回回都爱从我这儿收荷包,你看隔壁孙婶她媳妇做的,人家嫌绣的差,都不收呢。”

  “那咱们趁着端午就多绣点吧,绣些给孩子带的香包香袋,在配上点百锁、玉娘肯定好卖。”

  “可这没几天了,能绣上多少啊。”秀莲一琢磨也是,可奈何日子紧,恐怕有心也赚不了多少。

  “我手头快,一天做上十个不成问题。”

  璧容连着几天跟着秀莲捧了笸箩坐在院里赶制着端午佩戴的吉祥物件,想在杂货商霍老二来的时候卖去换些银钱,郑母看她们忙碌,便揽了家里的家务帮着分担。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嗜食鬼魅,又能避除邪恶,因此便有了“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的说法。

  于是大都做了虎形的香包香袋,足足做了一大笸箩。又用绸布翦制艾叶,攒绣成各式各样的虎形配以八宝群花之类的花样,缠在完好的铜丝上当钗头,或是冠上绣球繁缨,缀上小钗,做成了些步摇样式的豆娘,样子精致,想必姑娘媳妇都是愿意买来戴的。

  初三晌午,霍老二果然来了西坪村串巷,有买有卖的吆喝着,还特别从郑家门口走过,一见秀莲出来,赶紧走上去询问可有东西来拿。

  秀莲得意地看了眼隔壁屋坐在门口洗菜的孙家媳妇,提高了嗓门说道:“哎,说所你咋这么赶呢,我这整天在家忙东忙西,都没做上多少。”

  霍老二不知道她这话是说给孙家媳妇听的,以为她真的没做多少,当下后悔自己绕远先来这西坪村了,还不如上顺义村、葛家庄跑跑,那里人多,兴许还能卖出点镇上的胭脂水米分。

  秀莲一看霍老二脸变了色,赶紧说道:“不过没事,我呀,找来了个帮手。”

  “哦?手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