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章(1 / 2)





  “你有没有好好跟她说啊,是不是又犯你那混脾气了!”郑母微蹙着眉头,又问着他。

  郑母不说还好,话头一提郑天旺就一肚子闷气,嚷嚷道:“我不知道说了多少好话,结果让她大嫂堵在门口,愣是连素娥的面都没见着!他娘的,这叫什么事!”

  “咋的回事,她嫂子不是一向不乐意豆芽娘回去的吗,咋的这回跟着拦你了。”

  “谁知道那个泼妇今天抽的哪门子风,不让我进去还不说,一个劲地拿扫把轰我,还说我私闯民宅!我都没还手呢,她娘的就满处嚷嚷说我打她!可气死我了。”郑天旺一股怨气地把话原话说给郑母听,郑母听了也是气闷的慌,只道明早她也跟着一同去,且去找刘氏她娘说说。

  郑天旺撇着嘴应了一声。

  待到转天早上,一家人正坐在堂屋里喝着杂面糊糊,就听见外面一阵敲门声,秀莲去开了门,见是刘氏的娘,诧异不已,一边开门迎她,一边赶着喊了郑母和郑天旺。

  “哟,亲家姥姥咋的来了呢,你说这大老远的!俺正和老二说吃了饭上你那去呢!”郑母一脸客气地拉过豆芽姥姥进了堂屋坐下,又问道:“还没吃饭呢吧,快坐下吃点吧,俺家也没啥好东西,亲家姥姥别嫌弃就是。”说着让秀莲去盛了一碗糊糊,又添了一小碟腌菜,两块红薯。

  “甭忙甭忙,俺吃完了来的,正巧隔壁家的小子赶了车去镇上,捎了我过来哒。”

  尽管话这么说着,但瞧着刘氏娘的风尘仆仆的模样,想必早饭也没吃舒坦,秀莲给她盛了糊糊,连声叫她一块吃,刘氏娘推脱再三才端起碗。

  “哎,昨个天旺去的时候俺不在家,一回去就听隔壁说了这事儿,俺家那个媳妇哟,哎……老婆子实在没话说了,倒是让亲家母见笑了。”

  “嗨,亲家姥姥怎么说的,本来就是俺家老二不对,活该被倔回来!”

  “亲家母快别这么说,俺个人儿闺女说话啥模样俺最清楚不过了,她爹爹哥哥都老老实,打小就满处帮他哥哥出气,这才长了一身的臭脾气,俺昨个儿在家说了她一天了,不过她就是嘴上功夫,心眼不坏,亲家母可要多担待些啊。”

  “亲家姥姥放心,他们两口子过的和和□□就好,俺这儿两个媳妇都是一样着看。”

  “是,是,俺知道你家好啊,要不她爹活着时也不会认定你们家不是。”正说着,就见刘氏娘掩着笑意,跟郑母道:“亲家,俺今个儿来是想跟你们说一声儿,素娥有了。”

  郑母一听,面上大喜,连声问道:“果真?”

  郑天旺在旁也是一脸惊讶,刘氏自从生了豆芽以后,肚子已经好几年没动静了,大夫说她头回掉了一胎,没养好就怀了豆芽,身子落了亏,不好再怀了。郑天旺听了以后心里也很难受,安慰着刘氏只道自己注定命里无子,并一直瞒着郑母。如今,听闻刘氏再度有孕,眼前仿佛一片极乐祥云。

  刘氏娘看郑天旺一脸呆愕,嗔笑着道:“天旺家去的那会儿,俺正好去请胡大夫呢。”

  “娘,这,素娥都有娃了,俺总得见见了吧,您看,是不跟嫂子说说,可别拦我了吧……”

  刘氏娘想到自己儿媳妇就是说不出的怨气,在家里整日张亚跋扈,自己儿子又是个老实的,就知道闷头干活,凡是都被媳妇压着,哎,连带着自己这个婆婆也跟着受气!

  “一会儿你就跟娘家去啊,看她再敢拦你!不过,亲家啊,大夫说素娥这胎不怎么稳,俺寻思着留她几日,省的路上颠簸,出了岔子,待过几日胎稳了再叫天旺接她过来吧。”

  “哎哎,亲家姥姥说的是,俺叫老二这些日子勤去着点就是了,有啥缺的尽管知会他,这个娃娃可是不易哟,可得让老二家的好好养着。”郑母现下脑子里只有未出世的孙子,刘氏娘此时说什么只怕她都会一应俱应。

  秀莲和璧容也都紧着给郑母并刘氏娘道喜,钱婆子一家先前闹得那点不愉快此时俱皆散去,只道是自己家破了财换得这些福报。

  待得吃了饭,刘氏娘紧着要回去,家里没人照顾闺女她不放心,临走时瞧见豆芽拽着她裤腿哭闹着找娘,索性跟郑母说一同带了她回去玩两天。

  郑母自是答应,又差着郑天旺上宋家借了车把刘氏娘送回去。

  家里有了喜事,郑母寻摸着买些糖果子吃食,给要好的几家送些喜气,特别是宋金武家,他们这些日子没少借人家的牛车,又得了金武娘的话,不收自己家的银钱,总想着过意不去,正巧赶着和这个节骨眼,两家热闹热闹。

  只是想起刘氏身子亏,可得要买些好的补补,届时生子洗三坐月子,家里怕又是一笔不小的挑费,郑母前日里刚动的让天业读书的心思,便又要拖上一拖。

  璧容从旁看出了郑母的犹豫,想着天业如今已经九岁,若是再往后推,只怕就错过了启蒙的年纪,便寻摸着找个机会和郑母提下自己帮他启蒙的事情,总归是买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作蒙学之用便可。只是农户家鲜少有人识字的,何况是个姑娘,她可要提前找好了说辞。

  这日,天业正蹲在院子里闷着头在地上划拉,豆芽一走福哥儿可是寂寞不少,便磨着天业和他去外面捉家雀。

  天业正琢磨着昨日在里正家看辉哥儿写的那几个大字,被福哥儿一嚷嚷,便忘了笔顺,没好气地冲他嘟囔了几句。

  璧容瞅着他的模样,越发觉得天业是个肯下功夫的料,虽然她没有父亲那般识才的本事,不过她相信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郑母见两人闹了别扭,过来劝和,听闻天业抱怨福哥儿搅和他写字,想起自己耽误了儿子读书,当下心里一阵酸楚。

  璧容借着机会,跟郑母道:“娘,你也别难过了,待到过些日子收了粮食,二嫂稳了胎,咱们好生攒攒,明年便能攒够钱让业哥儿上私塾了。”

  郑母听了璧容的话,连连点头,叹着气道:“只望别耽误了他就好啊。”

  “娘,说起来业哥儿确实不小了,再晚启蒙就困难了。”璧容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郑母的表情,见她一脸焦急,这才道:“其实,我爹以前是在苏州学府里教书的,我打小也跟他学着认了些字,若是给业哥儿倒是不成问题。”

  “果真?我家姐儿是个认字的?”郑母一脸不可置信。

  “我也是再三犹豫才跟娘说的,也是怕惹了别人闲话,毕竟女子无才便是德……”

  “放屁,什么女子无才,娘就见不得那个!哪个家里不都是没得钱让孩子读书,这才都亏了闺女,倒是你爹是个真正作学问的,教了你识字!只是……这启蒙可是要花费啥不?”

  璧容自是知道郑母的为难,便道:“不必,待得大哥二哥哪天去了镇上,到铺子里买本《三字经》《千字文》的便可。”

  郑母听了欣喜不已,忙叫郑天旺明天去镇上买,连带买条鲜鱼给刘氏娘家送去。

  约么过了十来日,刘氏娘家传来话,道刘氏胎稳了,叫天旺来接了她回去,总归在娘家住了小半个月,在再住下去,刘氏娘怕闺女招来街坊的闲话。

  这日一大早,郑天旺就赶了车去,郑母不放心便让秀莲也跟着同去。

  一路上,郑天旺也不敢挥鞭子,生怕车轴压着石头垫了媳妇,索性慢悠悠地牵着牛,秀莲和刘氏娘一路走一路说笑着倒也不无聊,却是刘氏一路上只揽着豆芽并未说话。

  待得牛车到了家,已临近晌午,郑母喜笑盈盈地出来馋刘氏,连连问着她的身子,刘氏娘一五一十地把大夫的话说了,两人又是互相客套了一番。

  刘氏娘把包袱里揣着的两斤红枣递给郑母,委婉着说了一番礼轻勿怪的话,又从怀里掏出一块银角子,正待给出去,却听得旁边一声咋呼。

  “我就知道这里头有猫腻,怪不得成天的背着我呢,要不是我聪明一路跟过来,还傻不愣登地蒙在鼓里呢。”来人一身深藕色的阔袖旧袄裙,眉毛高挑入了发髻,衬得两只细眼越发的小,正是刘氏那锱铢必较的嫂子。

  “你跟过来干啥,扔了明哥儿个人在家,你也放心。”刘氏娘见儿媳妇偷着跟来,心里很不舒坦。

  明哥儿娘倒是全然不顾婆婆,只道:“不放心怎的,我若是光盯着他咱家的银子还不早挥霍光了。”

  刘氏娘沉声道:“当着亲家的面,你又乱嚎啥呢,凭的给我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