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0节(1 / 2)





  这面登闻鼓, 非天下至冤不可敲, 非状告皇族不可敲。京中百姓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听过这鼓响起, 猛然间响彻天际,怎么叫人不吃惊。

  敲鼓的是一名男子,男子素衣孝带,生得十分俊美。

  “这不是海侍郎的公子吗?”

  “对, 就是海公子。听说海侍郎中了风卧床不起, 难道有什么隐情?”

  “一个侍郎病重, 用得着敲这面鼓吗?我看事情必不会简单, 指不定海家有什么天大的冤情。看…宫里有人出来了…”

  出来的是一个老太监, 而且是陛下身边的太监。那太监看到敲鼓的海公子,显然认了出来,略略吃了一惊。

  “敲鼓者何人?所为何事?状告何人?”

  海公子跪地, “微臣海玉林,乃原礼部侍郎海秦风之子。微臣击鼓实为鸣亡母之冤,状告的乃是当朝太子宁元景。太子宁元景觊觎微臣亡母,微臣亡母不堪受辱又惧他身份不敢反抗, 只能含冤受辱自尽身亡。”

  百姓哗然, 像一滴水溅进油锅里一般顿时乱炸开来。海公子说的是什么?他说海夫人死的得冤, 还说告的是太子殿下。说是太子殿下强迫了海夫人,海夫人才自尽的?

  天哪,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惊天之大秘辛哪。

  老太监心下一惊, 眼神微闪,“若咱家记得没错,此事已过去十几年,小海大人为何此时才提及?”

  “回公公的话,亡母之死,太子殿下是主犯,微臣的父亲是从犯。”

  天哪,居然还有男人为了升官,连正妻都能舍出去的。古往今来,只听说送妾送美人的,没听说过送嫡妻的。可怜海公子摊上这么个父亲,不得不一直隐忍至今,等海大人不行了才敢把冤情大白天下。

  老太监目光变得像一把刀,将海玉林带进宫去。

  宫门一关,议论之声鼎沸。有人想起那位海夫人,那可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儿。当年突然病故了,让不少人惋惜。原来是这般缘由,可见那海大人这些年步步高升,都是借了亡妻的光。一个男人升官靠出卖妻子,实在算不上什么男人。

  百姓虽惧怕皇权,但极喜探听皇室的秘闻。这样惊天的消息,不到多会儿便像乘了风一般飞进京中各家后院,大街小巷茶楼酒肆谈论纷纷。

  明语觉得海公子告的是太子,陛下未必会秉公办审。若是来个当殿灭口,天下人难道还敢指责陛下吗?

  锦城公主摇头,“他敲了登闻鼓,又说明了状告原由,此时已传遍开来。陛下不仅不会处置他,且一定会查清案情,还天下人一个解释。”

  “这可是皇室秘闻,一旦昭告天下,皇家的颜面何存?”

  “到目前为止,他的目的已经达成。陛下是太子殿下的父亲,更是天下之主。没有一个帝王会为了一个儿子断送江山基业。儿子有的是,皇位只有一个,他万万不会再把皇位传到这样一个儿子的手中,这就足够了。”

  明语细品着她的话,咂摸出一些深意来,看来这件事情幕后有推手。海公子隐忍多年,此时才发作出来,必是要一举扳倒太子。

  这事娘应该事先知情,不光娘知情,爹应该也是知道的。更有可能的是,离京的季元欻也知道。

  “皇室秘辛,当真比民间野闻更精彩。这么做真的能把太子拉下来?”

  前有季元欻的身世之迷,现有堂堂皇子睡臣妻一事。太子被拉下来后,论长幼轮到的人是齐王殿下。齐王显然不合冷贵妃的意,也不会是柳皇后考虑的人。所以这事还没有完,太子下台不是储君之争的结局。

  海公子手中有证据,有海夫人临终前写的血书,还有海大人指证太子的证词,更有海夫人身边的嬷嬷为人证。其中最令人惊心的是,海夫人的血书有关于太子身上某个胎记的记述。

  陛下震怒,让人把太子殿下带过来。

  太子殿下正在冷贵妃的宫里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半点没有一国储君的气度。冷贵妃还是那副淡然平静的样子,仿佛出事的不是自己儿子一般。

  “母妃,这次您一定要救儿臣。您要是不管,儿臣就完了…”

  冷贵妃幽幽叹一口气,“元景,你让母妃说你什么好?你好生糊涂啊,天下那么多美貌的姑娘,你便是一天睡一个也好过去睡臣子的正妻,你怎么就鬼迷心窍了呢?”

  “母妃,是那该死的海秦风做局设计的,儿子事先不知情。因着多喝了几杯歇在海家的客房,瞧着一女子近身,儿臣便以为…母妃,这事不能怪儿臣哪。”

  “元景,事到如今你还没明白过来。你如何睡的海夫人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睡了臣子的妻子,且那位海夫人因为此事而自尽。这般污名,放在常人身上还罢了,万不能被一国太子所沾上。”

  太子身体一萎,眼神灰暗。

  “母妃,您是说父皇会废了儿臣的太子之位?”

  冷贵妃看他还心存侥幸的样子,无奈地摇头叹气,“出了这样的事,你还想保住太子之位,未免也太天真了些?你不仅保不住这个位置,指不定你原来的亲王之位都不一定能保住。等会陛下见你,你只管照方才的说法推给海秦风,或许你父皇会从轻发落。”

  太子恨极了,他恨自己的刚愎自用太过大意。海夫人自尽后,他以为此事已经作罢。这些年海秦风用起来也颇为顺手,他压根想不到他们的儿子会来这一手。

  他好不容易熬死了前太子,自己当上了太子,怎么能甘心就这么被人撸下来。

  “母妃,真的没有其它法子了吗?”

  冷贵妃摇头,爱莫能助。

  陛下身边的人在东宫没有见到太子,直奔冷贵妃的宫殿,把人带去与海玉林对质。太子记着冷贵妃的话,只把责任都推到海侍郎的头上。

  “父皇,儿臣真不知那女子是海夫人。若不是今日小海大人状告儿臣,儿臣一直以为是海家养的家妓…”

  海玉林并不反驳,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陛下心中应是已有计较,不会因为太子的推脱而改变,反而会因自己的争辩而恼怒。

  他沉默的样子,让太子恨得不行。

  “父皇,肯定是有人指使他的。他们就是想害儿臣,想谋儿臣的太子之位…父皇您千万不能信了这些污蔑之言,儿臣真是冤枉的…”

  皇帝痛苦闭目,让人把太子拉下去。

  海玉林也被侍卫带下去,在宫门口当众行刑。登闻鼓不好敲,要是好敲的话岂不是人人来敲。敲鼓者诉完冤屈后要领一百杖,体弱些的根本撑不过去。

  一杖一杖,看得人心惊肉跳。一百打杖打完,海玉林已像死去一般。海家的下人赶紧把他抬回去,如何医治暂且不提。

  早在杖责没完时,已有旨意昭告天下。

  太子被废黜,贬为庸王,罚去皇陵。

  东宫一片惨淡,楚琉璃哭的声音最大。她是最惨的,女儿下落不明,自己东宫侧妃的位置还没捂热,居然成了什么庸王侧妃,还有被贬去皇陵。

  庸王妃是最平静的一个,惊愕过后是长长的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