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节(1 / 2)





  太后最怕这个弟弟,还有弟媳,因为两人撒起泼来实在叫她头疼。

  她的原身出身不高,父母皆是最普通的乡民,原身因为长得玉雪可爱,才被选中成了备选秀女,秀女们进了宫除非能被册封,想跟家人见面十分不易。

  太后一直到自己当上了太后,才将原身的父母家人接到了长安。

  因为觉得自己借用了别人的身体,面对原身的家人难免心虚,好在她跟着昭慈太后读书识字明了理,只给了原身家人物质上的封赏,并没有让他们涉足朝政。

  太后原身本来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在她进宫的这些年病死的病死,出意外的出意外,只剩下这一个弟弟,由于太后远在长安,太后弟弟作为独苗,被太后父母千宠万宠长大,若非胆子小,只怕要惹出不少祸端来。

  后来娶了妻子,夫妻俩简直一脉相承,撒起泼来谁都拦不住,但偏偏两人胡闹归胡闹,永远踩在太后的底线范围内,叫她没辙。

  这一次也一样,太后不得已只能送出三大袋将人打发走。

  太后弟弟和弟媳一溜烟起身,扛起麻袋就跑了,太后看得直瞪眼,事后捶胸顿足后悔炫耀了,就该默默关起门来偷着享用才是。

  不过辣子宣传出去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辣子不再只是报纸上的文字科普,人们见到了实物,也有人尝到了并喜爱上,夸得天花乱坠,使得辣子的种植推广容易了许多,虽然暂时比不上西瓜,但至少已经有不少官员勋贵去户部挂了名,准备来年开辟辣子田了。

  相比辣子只在上层流传,元佩的《少年包青天》一经刊发,立刻火遍了全国,其热度赶超了宋杰的白蛇传。

  《少年包青天》刊载时,时报已经印到了第五期,经过前几期的铺垫,大家对报纸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加上交通便利,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刊印的流程也变得纯熟,从第四期开始,报纸几乎同时在全国各省进行投放。

  《少包》是第一部 刊印在时报上的小说,为了避免与大魏主流文学圈起冲突,元佩主动提出将小说版块放到了广告旁边,不放在文学专栏里,这样便是想冲突也冲突不起来,毕竟一开始就不在一个圈里。

  《少包》是完全的白话文,除了必要引用诗句古文的,没有一丝咬文嚼字的地方,白蛇传里头的唱词还讲究一个优美对仗,《少包》完全不需要,按元佩的说法,就是要让人人都能听懂,只有让那些不识字的人听明白,才算是真正有效的科普。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虽然有些酸腐文人接受不了,全然鄙夷,但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完全被其中的故事吸引。

  用一个身份微贱的仵作做主角而不是书生,确实让百姓们很有带入心理,而包黑炭精湛的演绎推理和法医知识,更是叫众人拍案叫绝。

  与此同时,宋杰开始按照元佩的故事,排演起了《少包》舞台剧。

  ·

  俞小六住在平康坊内里的贱民巷,他自小在这里长大,跟父亲学习祖传的仵作手艺,他不知道他们是从哪一代变成的贱籍,父亲也不知道,似乎从父亲的父亲的父亲那时起就一直是贱籍,且一直以仵作为生。

  他母亲是乐人,据说祖上也曾做过大官,后来犯了事被抄家,男的流放,女的发配教坊司,到了母亲这一代,母亲手巧,自小学会了制琴修琴的本事,便成了乐工,虽仍挂着贱籍,却不再倚门卖笑,只用手艺吃饭,后来由外祖父做主,嫁给了父亲。

  俞小六幼时活泼伶俐,时常跟贱民巷外平民百姓的孩童玩在一起,那时他根本不懂身份之别,后来被发现他是贱民之子,那些孩童被勒令再不许与他玩在一起,父亲和母亲为此还被人数说辱骂,这一幕给俞小六心中留下了强烈的冲击,父亲回来后没有责怪他,只抚摸着他的头道是他的错,没有给他尽早说明。

  年幼的俞小六懵懂,心里存着一个念头,既然能从良籍变为贱籍,那说不定便有办法从贱籍变回良籍。

  虽然随着他长大懂事,明白的越来越多,知道可能这一辈子都实现不了,但心里还是存着那么一丝希望。

  只是他没想到,希望竟然真的来了,还来的这样快。

  俞小六这天正跟同伴林小四去公园看《少年包青天》的舞台剧,首映那天他们没有挤到前面,看的模糊,这一回他们天不亮便排在了公园门口,冷风都不能打消他们的热情,缩着脖子抱着暖水瓶,赶着第一批进了园子,占了最好的位子。

  “快,先喝杯热水暖一暖。”俞小六将暖水瓶口打开,拿出随身的木杯。

  林小四从随身的挎包里取出杯子,递过去,满眼羡慕:“这暖水瓶也是那张五郎送给你爹的吧?”

  俞小六表情就带了骄傲:“是啊,黄大郎的胶鞋,于娘子的白糖都是张五郎送来的,还送了一套馥春化妆品给我娘呢!”

  “你爹救了他独子的命,他家是该感谢你们,要我看这些东西都少了呢,他发明出来暖水瓶,可得了不少钱呢,听说还有什么技术股份,每年什么都不干都有钱领!”林小四更羡慕了。

  俞小六喝了口水暖了暖身子:“得要感谢包黑炭才对!我爹是按着他说的方法救的人。”

  “对对对,这个我知道,包黑炭说了,小孩噎住要用海氏急救法,那个全名叫什么来着,海、海……”

  “是海姆立克急救法!”俞小六说起这一类,整张脸都亮了,眼里透着光,熠熠生辉,“是写了少包的宋行走提出来的,说是他们海外的叫法,不过太长了,便改叫海氏急救法,大家先头还不信,以为是故事里胡诌,记得不,我当时就跟你说我觉得有用,这回张五郎家的事一出,可不人人都信了,宋行走才是真厉害!”

  林小四附和:“是啊,宋行走什么都知道,跟邵行走一样,都厉害,什么都懂,真想去海外看看他们那里是什么样的。”

  又捧着水杯一脸梦幻:“要是我也能发明出来什么就好了,像黄大郎于娘子和张五郎他们一样,便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到时候娶妻纳妾……”

  越想越美,看向俞小六:“六哥儿,你从小脑子就好使,快帮我想一想,有什么能发明的?”

  俞小六翻了个白眼,从口袋里取出一颗冰糖塞到林小四嘴里:“想得美,我要是知道,还能轮得到你!”

  “这倒也是。”林小四叹气,不过很快就被嘴里的甜味转移了注意力,将冰糖吐出来,拿到手里,看着雪白晶莹的冰糖,拿起来小小口舔着,“真甜,于娘子真厉害,居然能从黄泥里制出白花花的糖。”

  俞小六纠正:“不是从黄泥里制出来,是用黄泥净化,叫沉淀过滤,据说还有蒸……对,蒸馏,听说是邵行走说的,他还专门去于娘子家亲自看了呢!我爹说,以后还要建糖厂,大批量生产,让人人都能吃上那白砂糖。”

  林小四想象着以后每天都能吃到糖的情形,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更加小口小口的舔起了手里的冰糖。

  俞小六见状又从口袋里抓出几块,先给两人的水杯里一人丢了一颗,剩下的直接塞给林小四:“拿着吧,这几个给你留着拿回去给伯母和五娘,手里的就吃了吧。”

  他知道小四是想留一些,拿回去他母亲和妹妹,林小四家比他家更艰难,他父亲本是戏者,在街上杂耍卖艺,结果有一回没站稳从横杆上掉了下来,当场就没了,他母亲带着五个孩子,浆洗的活计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林小四的两个哥哥便是没钱抓药死了的,他母亲不得已做了媒婆,兼带卖身。

  贱民们生活不易,大家同是贱民同住在贱民巷,倒也没有人会瞧不起他们,因两家是邻居,便时常帮一帮。

  “谢谢六哥儿。”林小四感动,“我一定叫我娘给你留意最好的娘子!”

  俞小六笑嘻嘻:“好啊。”

  两人说着闹着,来占位子的人越来越多,等剧场里坐满,上头《少包》的演员上台,开始演了起来。

  新章节昨日才出来,所以演得还是上一回的剧情,但众人依旧看到津津有味。

  俞小六上回没找到好位子,这一回坐得近看到清清楚楚,眼睛都不眨的,看剧比听书更直观,故事里的人活生生走出来,叫他惊叹不已,生怕错过了哪个瞬间。

  观众们随着里头的情节一惊一喜,包黑炭找出凶手的时候,场中数千人一齐拍手叫好。

  不过这一回演完,上头的演员没有立刻全部走完,还留了两个人,展开一张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