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节(1 / 2)





  第41章 卢相的心理面积

  锦绣这时正在书房里作画。

  那是一副《墨竹图》。

  青玉案上, 摆了几个金黄的文冠果, 香气淡淡, 袅袅犹如丝缕。腊梅花从窗格子探进来一枝, 正好有零星花瓣飘落在身前铺就的那张画稿纸上。

  锦绣穿的是一件紫棠色芍药家常对襟丝袄,薄施粉脂,绢花压鬓。春儿在旁为其研着墨。

  几案上烛火静若沉沉。映着她的脸, 面若桃红,又如芙蓉牡丹一般。

  其实,现在的锦绣, 倒还真没卢信贞想得那么狡诈多诡和复杂不堪。

  或许,她是真正“改变”了不少。

  而至于究竟“改变”在哪里,卢信良炕上安锅的改造(灶)中,就连锦绣自己也说不上。

  那副《墨竹图》, 用的是一色淡墨。画中修竹数竿, 高低错落, 挺拔清秀中,颇有几分清爽高洁之韵味。

  她画好了, 拿在手上吹了吹, 然后,锦绣就开始想:他们这老卢家一口一个的“气节”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儒家常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什么卢信良时不时把那句“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挂在嘴上?她是又想起一次,也是十来岁那年,她母亲说:“我要走, 谁也阻止不了我!”当然,又是和父亲陈国公背着她一顿偷偷摸摸争吵。恰逢又给锦绣所听见。最后,也像卢三那样习惯性白眼一翻,她猛地甩开帘子大步上前。“——你要走?究竟准备走哪?”母亲被问傻眼。母女两就那么剑拔弩张干瞪着。“你不懂,霏霏,大人的事,你不要搅和……”确实,锦绣不懂。太多太多的不明不白。然而,母亲外表强悍、但时不时流露的黛玉葬花般忧郁眼神中——她觉得有些事情,也就是母亲“非走不可”的理由,肯定是和他们这些儒士一口一口的“气节”有关。

  “他还关在那里,生死未卜……还有我的那些同学老师……他们……他们都还关在那里,生死未卜……”

  锦绣吃地一吓。

  母亲的声音,确实,她听见了。那是有一次的不经意,母亲喝酒把自己给喝醉了,满脸的泪痕斑斑……

  锦绣越想,越心躁而气乱,手揪紧着那画,正准备把那画好的《墨竹图》揉了随手一扔。

  忽然,也就在这时,“夫人!夫人!”丫鬟茜罗气喘吁吁来报。“您快去瞅瞅吧,相爷,相爷他——”

  相爷他正在隔壁东厢的纱橱间大吐特吐……屋里丫鬟们端水递帕的脚步杂乱而琐碎。

  锦绣赶过去时,她的那个素来洁癖稳重的相公,卢大相爷,据说弯腰捧腹,连腹中的胆汁都快吐得没吐了。

  脸色苍白而暗沉,嘴和身体四肢微微抖动着,像受了什么大刺激。

  纱橱间,置放在东面墙角的紫檀木架下趴着一只白色微胖的松狮犬,那狗是锦绣养的,像是在看笑话,舌头吐得又长又傲娇神气。

  锦绣心想:难道是闻着她给他打包带回来的“臭豆腐”?没那么夸张吧?

  锦绣这个人,向来做事很有原则,那《夫妻和平相处条约》一经签字画押,她倒是真正地“改邪归正”改得不要太多。讲文明,不骂脏话,也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出惹风头。不过,要说彻底地不抛头露面,要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对锦绣却是一种酷刑。所以,“狗改不了吃屎”,当面是人,背后是鬼,阳奉阴违,常常趁着卢信良不注意,扮个男装,从对方的眼皮子底下偷偷一溜,贼一样又到大街上逛溜去了。

  其实,要说那街也并没什么逛头。锦绣所逛的,不过就是戏院里听听戏,茶楼里听说书人讲讲各类奇怪故事。有时候,去一些杂货铺子,买些小吃食点心。尤其是,西二街的“臭豆腐”,远近闻名。锦绣那次吃着吃着,不禁就对卢信良这厮同情起来。

  “这么美味好吃的玩意儿,这卢信良,肯定没有吃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