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章(1 / 2)





  “你以为我和你一样只会说废话吗?!”霍恩的第三句话。

  然后,她说完了。

  这就是她给阿奴克的解释!

  阿奴克神色忧郁地看向弗朗索瓦,弗朗索瓦同情地低下了脑袋,倒霉催的家伙,又开始犯蠢了,瞧,被训了吧。

  所以,永远也不要问霍恩,和电影以外的问题。

  因为问题的答案,是你永远都不想要听到的。

  ——————————————————

  在市场什么投资叫做值,什么叫做不值?

  能赚钱的,值,反之,不值。

  在商人眼中,能赚钱的,赚大钱的,出多少价钱,都不叫高价,电影公司购片也是一样。

  荷兰鹿特丹电影节,日本东宝公司以一个在同行眼中不能理解的“高价”,购买了一部在他们看来“不值得”花这么多钱的电影——法国导演塔玛拉·霍恩自编自导的影片《漂亮男孩》,并将其改名为《再见,罗杰夫》。

  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宝公司都成了同行之间的笑话,“东宝什么时候变成慈善机构了?他们真的以为改个名字,大家就会走进电影院?”

  就连很多当初支持将这部电影引进日本电影人,也表现出对该片票房前景的担忧:

  “对于东宝公司引进这部电影非常惊喜,能在电影看到这部电影,是一件幸事,但是对于这部电影的市场前景,我却并未如东宝一样乐观。

  《再见,罗杰夫》是法国18岁天才导演塔玛拉·霍恩的新作,原版翻译过来应该是《漂亮男孩》,即使在法国,这也是一部争议十足的影片,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几乎和喜欢的一样多,有人赞美这是导演塔玛拉·霍恩又一天才力作,也有抨击内容空洞毫无逻辑。

  欧洲,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这部电影的版权,影片在这些国家里也是反响不一,在荷兰,电影连续两周问鼎周票房冠军宝座,而在瑞典,该片因口碑不佳,骂声一片,只能狼狈下档……如今,这部魔性十足的电影被东宝公司引进日本,它的适应力如何,还有待观察。”

  就像是电影人最初担心的一样,电影上映的第一周,票房相当惨淡,电影上座率不足百分之三。

  偌大的放映厅,只有零星数人,有些时段,观众只需出一张电影票的钱,就可以体验影院放映厅包场是什么感觉。

  因为日本惨淡的票房成绩,购买此片dvd发行权的韩国电影公司甚至开会商讨应对措施,而同样准备在近期公映的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则先后宣布推迟影片已经定下的上映时间,而具体上映时间,尚未明确。

  购买影片版权的东宝株式会社似乎真的成了同行的笑话。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电影导演岩井俊二接受电影杂志采访,再被记者问及最近有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时,这位被认为是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回答,“《再见,罗杰夫》,最近看了这个。”

  记者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会选择这部电影呢?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很想找个地方休息,别的电影观众都很多,唯有这部电影没什么人看,所以我买了一张它的票。”

  “是因为很糟糕,所以没人看吗?”

  “恰恰相反,至少,我很喜欢。”岩井俊二笑着说道。

  谁也没想到,东宝公司宣传了这么久,不见丝毫成效的影片,却因为一句话,它红了。

  ☆、第37章 畅销小说家遇挫

  几年后,当塔玛拉·霍恩导演彻底摆脱“新”这个标签后,她以法国著名导演的身份,再次来到日本。

  这一次,她没有拒绝富士电视台的采访。

  采访中,主持人非常兴奋,因为霍恩导演十八岁执导的影片《再见,罗杰夫》,直至现在依然是日本电影爱好者公认的海外经典电影之一,主持人非常想知道霍恩导演在创作之初,有没有特意考虑过亚洲电影爱好者的口味。

  对于这个问题,霍恩本人直言不讳的表示,“答案大概会让你很失望,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我没有想过亚洲任何一个国家会重视这部影片。相当一段时间,面对日本媒体的铺天盖地的赞美我会觉得受之有愧,因为那一年,有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我的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直至现在,我依然觉得,电影在日本的走红有一定的偶然性。

  就像《漂亮男孩》在瑞典糟糕至极的口碑,很长,没有任何一家瑞典的电影公司愿意引进我所执导电影的版权,当年那么多公司购片,不赚钱的赚钱的都有,唯有瑞典那家电影公司因为引进这部电影差点破产,和电影在日本的爆红一样,在瑞典狼狈至极的票房成绩,也只是巧合。”

  就像苔米所说,无论是日本的狂潮还是瑞典的冰点,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过纵使不提这两个过于典型的国家,《漂亮男孩》在其它国家电影票房市场上的表现力也是不同的。

  有些国家,比如丹麦、葡萄牙,引进了该片也制定了一系列宣传计划,走得路线和其他国家也并无不同,但是票房表现始终难以达到预期,幸好当初苔米卖版权,要价并不高,虽然票房不甚理想,却也不赚不赔。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像荷兰、意大利、挪威、比利时,《漂亮男孩》在这些国家,不仅出人意料赢得了超高口碑,票房成绩也相当不错,负责引进该片的电影公司,因为这部电影大赚特赚了一笔。

  而另一些同样口碑不一的国家,比如像德国、西班牙、英国等,也小赚了一笔。

  还有些国家,比如卢森堡,《漂亮男孩》口碑很差,观众普遍反应看不懂,或是剧情太变态,可票房依然很高。

  同一部电影,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在电影票房市场上也并不罕见,即使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到了一些国家,也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负责法国院线上映和dvd发行的高蒙电影公司属于大赚的那拨。

  就连高蒙电影公司自己都没想到,《漂亮男孩》虽然口碑上一半一半,票房上却表现的极好。

  到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和高级白领。

  有很多人不介意,一遍没看懂到电影院再看一遍。

  《漂亮男孩》在法国公映首周便吸引近20万人次入场观看电影,之后更是凭借互联网上的热度,一路高歌,在第三周时再次发力,拿下了法国票房的周冠军。

  不过因受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冲击,加上“漂”一片自身的短板,在四周后,票房开始回落,第六周骤减,最终在上映后的第十周跌出排行榜前十,最终统计,该片共吸引300万人次入场观看,虽然今年上半年法国出了《放牛班的春天》这种口碑票房双料冠军王,让《漂亮男孩》的票房佳绩显得没有那么突出,但纵观今年上半年法国整个电影市场,《漂亮男孩》仍属于本土电影票房表现力不错的影片。

  就连法国老牌电影杂志《positif(正片)》在提起此片,也忍不住称赞,“当年在南特影展惊艳亮相的羞涩小姑娘,转眼间成了大人,蛰伏近三年后,她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同时也向世人宣布,她不是甜心,她是导演。”

  而英国电影杂志《帝国》则半调侃半认真的表示:

  “已经有两部奖项和票房都不缺的电影作品,塔玛拉·霍恩,这位来自法国、至今还未到二十岁的女性导演,已经不能再称之为‘电影新人’,或许应该叫她‘电影新贵’,从《牧羊人》到《漂亮男孩》,这位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天才导演,总能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期待她走向成熟的第三部作品。

  ……哦,忘记说了,虽然这位导演来自法国,但是他的丈夫却是英国人,著名的畅销小说家雷蒙德·培根,有必要查查塔玛拉·霍恩的国籍,兴许她已经是我们英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