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第68节(1 / 2)





  同样的,简书枚也经常会和他谈自己工作上的一些事情。现在简书枚也有同事和方博洋很熟了。

  她的工作,技术性不强,但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毕竟现在她是一个部门的主管,不是以前的一个小组长了,打交道的人多,管的人也多了。而且品质部,就是一个爱和生产部扯皮的部门,有时候还涉及到工程部,仓库等部门。遇上不配合的人,又或者不讲理的人,你真的会很难做。

  最开始,她也过的挺艰难。那时候,方博洋也给她出了不少解决方案。方博洋虽然干的是纯技术性的活儿,但处理人际关系却颇有一套,其实是个很灵活的人。

  有时候简书枚硬是觉得自己脑子跟不上他,这家伙反应太快,而且就同一件事,会习惯性的给出不止一个解决方案,他常常都有备选方案的。这可能与他的工作有关,他是个很严谨的人,同时他也把这一套带到生活中来了。

  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其实简书枚都不用操太多的心。因为很多事情,方博洋都可以帮到她,甚至不需要她去想。

  这还是两人不在一家公司,如果在一家公司,工作上有交际,她相信方博洋甚至能把她工作上的很多麻烦,都无声无息的解决掉。

  其实她觉得自己并不是个优秀的人,所以一直铆足了劲,想要进步,想要跟上他的脚步。

  她也确实做到了。她的进步和成长大家有目共睹。或者准备的来说,他们两个都在成长和进步。

  第92章 领证

  时间很快就到了又过一年, 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简书枚终于答应了方博洋的求婚。两人决定在年底回家举办婚礼。

  这一喜讯公布后,在老家的同学们都热情的期待着, 他俩能回老家举办一次热闹的婚礼。同时同学们也搞次聚会。离他们毕业也过去了六年, 很多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 变化挺大的。

  因为两人的老家相距实在太远,简书枚知道自己出嫁, 不可能和本地乡俗一样搞男娶女嫁的传统婚礼方式。就是男方上门来女方家里迎娶新娘。

  但同时她又清楚本地乡俗,她和方博洋不可能在她家举办婚礼, 新房也不可能安排在她家,除非女方家是招女婿上门。

  所以, 管艳萍,何文静,张进波三人就建议他俩在县城买一套房子当新房。这样婚礼时,方博洋就可以直接把她娶到新房,完成婚礼这个过程。

  这个年代,人们还是很注重婚礼的, 至少在简书枚的老家是这样。如果两个人结婚没办婚礼, 哪怕领了证,也会被人笑话, 说搞的像私奔一样。

  特别是嫁女儿的,如果男方不热热闹闹敲锣打鼓来迎娶,都是很丢脸的事情。父母都在邻里乡亲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最重要的是,这个女人在婆家也是被人鄙视的对象。简书枚虽然不在意婚礼搞的多大, 对旧习俗也没想多尊重, 可是她也懒的和父母为自己的婚事而再闹一场。

  自从处理过简书才的事情后, 她和父母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但说实话,那些已经产生过的伤害,是无法当成不存在的。所以,她和父母的关系永远也不可能到亲密无间,有话可以随便说的程度。

  这一年的县城还没有铺天盖地的,商品房这个概念,但是很多单位都自己建商品房出售给员工,甚至也有少量可以对外出售。

  正好县城有同学因为买房子不够钱找简书枚借,她就顺便问:“你们这里的房子对外卖吗?”

  “也可以,就是比我们买要贵了不少,而且可能楼层不太好。多半是一楼和顶楼这种位置。”同学回答道。

  考虑到以后城里房子越来越贵,而且自己也需要,简书枚就十分心动。再加上她的户口本来就是城里,一直空挂着也不是个事。而且办结婚证什么的,她也要回来一趟,所以她和方博洋商量了一下后,他俩请了几天假,回来了一趟,搞定了买房子办结婚证准生证这些琐事。

  这年头,计划生育管的严,结婚证和准生证基本上同时拿的,而且对女方管控的很严。为什么会在女方这边领结婚证,就是怕以后生了孩子不好上户口。

  这年头,娃的户口随着母亲走。哪怕夫妻在一个户口本上,娃的籍贯也随父亲,但母亲的户口是农村的,娃的户口就是农村户口。

  两人又不是同省人,结婚证等也只能以一方为主。她暂时还不想把户口迁到方博洋的户口本上去。因为这也是件很麻烦,不太好办的事情。

  因为借了钱给同学买房子,同学也在他们买房子过程中出了不少力,最终两人花了四万多元拿下了一套位于二楼的三房一厅的大户型。同学买的就在他们家楼上,找简书枚借了一万元,只花了三万多。

  得知他俩买好了房子,张进波也很有兴趣在城里买房。按世俗的眼光,他是男人,娶老婆是要房子的,而且他老家乡下的房子也不值钱,还不属于他一个人的,他也有哥哥,以后他基本不可能回乡下生活和哥哥家去挣那点家业了。

  这年头,在城里上班的人,都要在城里买房子。以前有单位的还能等着单位分房子,不管大小,总有个地方住。

  可这几年各单位早就没了分房子的福利,有条件的单位会自己盖一到几栋楼房卖给职工们。甚至有的单位要职工们先集资,交一定数目的房款后,单位才能有钱盖楼呢。

  所以,他也托同学打听了一下,然后买下简书枚家的楼下,因为就剩下这一套没卖掉了。其实还不是剩下的,是人家交了订金,没钱买不成了的。

  同学三人当了楼上楼下的邻居。

  同时,方博洋的父母也建议他们在四川老家买一套当婚房。因为不买的话,他们的新房就只能和父母挤在一起。

  方博洋父母住的是一套非常老旧的平房,当初也是单位分的,现在已经花了点钱变成了私人的。

  这种老平房,就是前面是正房,就两间分隔成三到四个小间的大通间,后面是个小院子,然后就是两间同样宽度,但很短的厨房和杂物间。不是现代的商品房几室几厅格局,而且厕所在外面,要去公厕,有诸多不便。

  两人手中还比较宽裕,就同意了父母的建议。毕竟让这个时代的常理说,这里才会是他俩的新家。以后逢年过节,他俩就该回方家这边来生活。女孩子嫁了就是婆家人了。

  方家这边的房子就要贵些了,而且面积还小一些。方博洋没有时间跑,直接寄钱回家,让父母和哥姐帮着弄好新房子。

  一口气买了两套房子,外加准备结婚,新房还要备一些家具和电器。简书枚和方博洋就发现自己手中的钱,哗啦啦的往外跑了。

  想到还要跑两个省所需要的路费,办婚礼所需的各种费用等等,简书枚有些头疼的说:“我们赚的还不够花呢。”

  方博洋倒是很坦然,“不怕,明年我们又不用再买房子了,没有大笔开支,哪里会存不下钱来。”

  简书枚说:“可是我发现,每当我手中有点余钱时,就得动一大笔。这六年下来,我算起来挣的也不少了,但就是没有存下什么钱。”

  这实话,这次买房子的钱,大部分是方博洋掏的。就连管艳萍和何文静都打趣她:“幸好找了个能挣钱的男人,一口气就买了两套房子啊。”

  简书枚的钱,最开始的三年,寄了一半有余给家里,外加自己上课,要不是小餐馆挣了一笔,她基本不可能有钱存下来。后面好不容易两年没管家里,结果又给简书才出了一大笔,其中还有部分是方博洋掏的。这又才过了不到两年,又要结婚,诸多花钱的地方。

  方博洋听她这么一算,也笑了,不过却劝道:“你别担心不够钱花。我们暂时没有大的开销了。现在花掉的钱,不过两年就又存回来了。”

  “什么叫没大的开销啊。我们不要养娃的吗?”简书枚说。结婚就意味着生孩子,她已经把这件事考虑进来了。

  方博洋还愣了一下,才小心翼翼的问:“你打算生孩子了?”

  这个话题,他一直不敢开口,毕竟怀孕生子是女人承担主要责任,吃苦受累还挨疼的都是女人。他父母其实也私下里问过他,简书枚怀孕了没有。

  在老人的眼里,结婚就该要生孩子了,而且方博洋又不是才二十出头的小年轻,他已经二十八了。这年头三十岁都算老光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