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章(1 / 2)





  一喜复一忧,丁海立没空再纠结鱼翅,转而一心一意地想看看,萧可将会做出一道怎样的文思豆腐羹。

  御膳宫不少食材都是自己准备的,每天都有定量。得知老板要亲自下厨,负责食材的员工立即通知前台,将豆腐饺的定量取消两份。同时,趁送食材的机会,悄悄赖在了厨房,准备围观。

  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一时间,员工们差不多都挤到了厨房,让原本宽敞的房间人满为患。他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萧可的一举一动,连有外人进来了都没发现。

  萧可早被人看惯了,丝毫不以为意。将厨房几十把大小不同功能不一的刀逐一提起手柄,试了试分量。挑了一把最称手的,先悬在砧板上,冲豆腐比划了一下,但却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又将刀浸到水里,泡了片刻。

  见老板拿刀的样子还算看得过去,丁海立心中稍安。暗想不求老板像顶级大厨那样,能切出细面那么宽的豆腐丝,只要切成土豆丝大小就算不错了。

  不及多想,只见萧可手腕微悬,刀光翻白,随即砧板上便传来一记记快如急雨的促响。几秒钟后,声响骤停,但豆腐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方方正正地码在那里。

  众人正疑惑间,萧可已然将正方形的豆腐又翻了个面。刀光再起,紧接着又是一连串急响。但不同的是,这次收声之后,随着萧可抽离刀刃,原本看似没有改变的豆腐,忽然散成了一堆细若毫针的薄丝。

  之前还在担心的丁海立顿时看直了眼:萧可这手刀工真是绝了,切出的料比细面还细得多,和媳妇平时用来钉扣子的小号针差不多大。文思豆腐羹最讲究的就是刀工,能将豆腐处理成这样,这道菜就算成功了一半。

  这时,又听萧可说道:“打一碗上汤来。”

  御膳宫的厨房里永远吊着两锅汤,一份纯鸡汤,另一份除了整鸡之外,还加入大块云腿、全条海参、鲍鱼等等食材,方便客人点用时立即上桌。

  听老板指明是上汤,员工立即从后一份里舀出一碗,放在托盘里端了过去。

  丁海立知道,豆腐切好之后,还要过水焯去豆腥味。但一般这个步骤都是用清水,萧可既然选用精煮慢熬的上汤,一定是为了入味。不过,豆腐本身就嫩滑易碎,现在又切得这么细,挪到汤里之后,还能保持完整么?

  一念未已,只见萧可已将砧板上的豆腐统统拨到了汤碗之中。一团团腴白胜雪的细丝顿时如鲜花一般,在稠黄浓郁的汤中起伏盛放,根根完整,不见分毫破损。

  见状,丁海立努力回想着刚才萧可的手法。但想来想去,竟找不出特别之处。似乎他只是随手一扫,便拿捏好了分寸,以轻到一羽不能加、精准到毫厘的力道,完美地完成了这必不可少的一步。

  无论刀工还是手法,都属于对食材的掌控。小萧老师小小年纪就如此娴熟全能,不知下了多少苦工。看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哪。

  以前以为做好鱼翅就能吃一辈子,现在想想,这种想法实在太可笑了。时代在进步,一旦民众像国外抵制皮草那样抑制鱼翅,他曾经自豪的手艺也将无用武之地。还是趁跟对了老板,多学学其他手艺,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某一个菜类上,才是正途。

  想通这点,丁海立之前的几分郁闷顿时一扫而空。

  同时,他也意识到,萧可是为了开导自己,才特地下厨。

  心中感激之余,丁海立暗暗决定,自己帮不了小萧老师什么,唯有用心帮他经营好餐厅,让他可以放心地在外拍戏,不必分心劳神。唯有这样,才不辜负他对自己的看重。

  丁海立思绪翻涌之际,萧可动作不停。将豆腐丝放在一边,他取过一只小锅架在灶上,又让人打了半锅纯鸡汤进去。然后将云腿、冬菇、青笋等素斋用料切成稍长的细丝,待汤沸之后和调料一起加入。

  等配料颜色由浅转深,估计有七八成熟后,他用网勺把吸足了味的豆腐丝捞起沥干,倒进汤锅,用圆润的勺底慢慢抹开。

  纤细的豆腐丝已然浸足了上汤浓香,此时再度被沸腾的鸡汤激发出来。随着他的动作,一股鲜润郁滑的香味立即钻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鼻孔。

  待到汤沸涨片刻,萧可关上了火。却没有立即出锅,而是用小碗盛了一碗,递给丁海立,“老丁,你尝尝味道。”

  丁海立连忙道谢接过。到手后也不忙着喝,先打量一番。只见小碗里,汤汁乳白微黄,宛如上等丝绢般柔滑细腻。莹润白嫩的豆腐丝衬着红黑青黄、颜色不一的其他食材,像是点缀在绢布上的印花,美不胜收。

  卖相这么好的文思豆腐羹,丁海立以前只在名厨留下的影像资料里隔着屏幕见过。但若认真推敲起来,那位大厨的刀工却要比萧可逊色不少。

  赞叹片刻,他才取过一把调羹,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送到口中。

  鲜浓的稠汤一入喉便迫不及待地滑下肚子,但那股厚郁香浓的味道,却随食材一起,在齿间流连不去。

  鲍鱼的鲜、云腿的醇、土鸡的香、鲜蔬的嫩……精挑细选的各种上等食材,此时将精华全都送到了他的舌尖。那滋味醇厚无比,与慢火煨炖、精心炮制入味的鱼翅相比,也不遑多让。

  品咂许久,丁海立心悦诚服地叹道:“小萧老师,我又一次服你了。这道文思豆腐羹本来该用清水焯过,再用清汤煮成,味道全在清淡二字。但到了你手上,却能变得如此香醇可口,而且浑然天成,一点也不牵强,就好像这道菜本来就该是这个味道一样。”

  见他眉头舒展,像是心结已解,达到目的的萧可轻松地笑了一笑,说道:“味淡使其入,味厚使其出,中餐的特色就在这里,千变万化。哪怕是同一个菜色,不同的厨师掌勺,味道也会有所差异。更不要说增添几种食材,就能让味道截然不同,却依旧可口。有些食材无可取代,有些却早有替代品,就看你怎么用了。”

  丁海立连连点头,牢牢记住了萧可这番话。他以前一直认为,照着菜谱一丝不苟,做好每一个步骤,自然能烹制出美味。却没有想过,烹饪原来也可以随心所欲,灵活多变。萧可的话,给了他莫大启发。

  开解完老丁,注意到员工们都围了过来,萧可不禁好笑,说道:“外面还有客人,你们先去做事吧。”

  被老板提醒,员工们这才惊觉自己居然开了小差,赶紧尴尬地回到各自岗位。

  人群一散,萧可随即发现,后面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两位熟人。一个神游天外,一个馋涎欲滴。萧可想不通他们怎么会凑到一起,便一起打了个招呼:“小邓、倪先生,你们怎么过来了?”

  其中一人是倪广。自从迷上御膳宫的菜品,他隔三岔五就要来吃一顿。宁愿在其他爱好上俭省开支,也不愿委屈自己的舌头。今天照例过来,本想和已经混成熟人的老丁打个招呼,结果一进门,恰好看到萧可在展示刀工。

  意识到这是难得的取材机会,他也顾不得失礼,马上拿出手机开始拍摄。拍完之后,深深被萧可刀工震撼的他忍不住立即回放了一遍,特地用了慢动作。结果目瞪口呆地发现,萧可刚才用的技巧似乎是武术?

  再想到以前有个萧可舞剑的视频,倪广赶紧去搜索。两厢对比,顿时确信无疑:原来小萧老板的刀工真是脱胎于剑术!这这这、这也太牛了吧,简直是现代版的洪七公啊!能拿到这么一个素材,实在太幸运了!

  直到萧可打招呼,他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萧先生,刚才我冒昧拍下了您做菜时的镜头,请问我可以把它发布到网上去么?我保证不用作商业用途。”

  虽然用的是询问的语气,倪广却把早把手机揣进了兜里,还欲盖弥彰地捂住口袋。似乎只要萧可说个不字,他就要落跑。

  最近跟着孙前辈学了不少肢体暗示语言的萧可一看这副模样,便知道他特别想要保留视频。反正也不算什么机密,萧可点了点头,说道:“可以。”

  “萧先生,真是太谢谢你了!”倪广心花怒放。做为萧可的手艺粉兼学识粉,能得到这么一段视频,实在是最好的收藏品。

  他们交谈的功夫,旁边的邓一博却直接扑上去把那锅豆腐抢到了手里。

  顶着伪合伙人的名义,萧可不在b市的这些日子,邓一博天天来御膳宫吃饭。

  他的味觉虽然不像韩熙林那么敏锐,但好歹也是跟着萧可混过剧组的。吃惯了精品,再来吃丁海立做出的菜肴,那几分欠缺的的火候立即被无限放大。但其他地方的菜,比老丁做的又差得远。所以,他只好一边怀念和萧可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一边挑三捡四不情不愿地将就。

  他和倪广一前一后进了厨房。资深文青倪广看见的是剑术,是技艺。邓一博眼里却只有那锅色香味俱全的文思豆腐。

  天知道,他等萧可等得有多辛苦,连以前喜欢的小主播都不太理会了,天天伸长脖子盼着萧可回来,恨不得追去剧组抱大腿。偏偏韩熙林离开前放了话,说他要敢跟去a市凑热闹,就马上说服他母亲,把他打包塞民政局登记去。

  本来还想先打个招呼的,但菜做完后萧可先是点拨丁海立,然后又被倪广拉着磨叽。等了半天,邓一博实在馋得不行,索性一声不吭,直接把锅给端了过来,一边吹一边大口大口地吃,也不嫌烫。

  萧可这边和倪广客气完,转身看到邓一博那副毫无形象的样子,不禁扶额,“小邓,你慢点吃,没人和你抢。”

  “够慢了。”百忙之中,邓一博抬了下头,为自己正名,“如果不是太烫,我早一口全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