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节(1 / 2)





  ====================

  《国公夫人娇养手册》

  作者:桔宝

  文案

  小家碧玉、貌美身娇的阿秀,嫁给魏澜做了世子夫人。

  魏澜冷冰冰的,阿秀以为她这辈子都要当个摆设,世子爷却越来越喜欢来她的房里,随皇上去行宫也要带上她一起去泡汤池。

  国公府里好吃好喝,还有世子爷百般宠着,阿秀过得像神仙一样快活,顺风顺水当上了一品国公夫人,儿女也个个有出息。

  直到最后,阿秀才发现魏澜还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男女主sc,日常向甜文。】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婚恋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阿秀,魏澜

  一句话简介:嫁给未婚夫的哥哥,日子越过越美

  ====================

  第1章

  显国公府的门前摆了两尊威风凛凛的铜狮,狮眼瞪得圆圆的,明明是死物,却叫阿秀不敢直视。

  这不是她第一次来显国公府了。

  阿秀记得,她七岁那年,祖父去世,爹爹哭了三天三夜,等祖父下葬,爹爹又笑了,举着一枚碧绿玉佩向全家人宣布,他们老刘家再也不用在西北吹冷风了,爹爹要带他们去京城投奔显国公府,也就是阿秀未来的夫家。

  七岁的阿秀啃着手里的馍馍,她其实舍不得西北的家,舍不得家里的面馆,但爹爹笑得那么开心,京城一定是很好的地方,去了京城他们就可以吃香喝辣了。

  至于自己与魏家二爷的婚事,爹爹大嘴巴,早就张扬的整个镇子都知道了。

  每当镇上有人家成亲,阿秀跟着哥哥弟弟去看热闹,旁边的老太太小媳妇就会逗弄她,说她天生命好,早晚要嫁到国公府当二少奶奶的,穿金戴银,身边有四五个丫鬟伺候。

  这些老太太小媳妇们似乎比爹爹更在意这门婚事,她们年年都会像第一次说那样在阿秀面前讲述一遍两家婚事的来由,弄得阿秀记不住刘关张三兄弟,也记住了显国公府,记住了她的未婚夫魏二爷的名字。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西北的风吹得像刀子,雪深得能埋人。

  阿秀的祖父是开面馆的,靠微薄的面馆生意营生,天气再差客人再少,祖父都得去面馆开门。也就是在那天,祖父发现面馆前躺着一个快要冻僵的将士,一身的血都被冻住了,祖父赶紧将人拖进面馆,又烧火又搓酒的,总算将冻得硬邦邦的大将军救了回来。

  大将军便是老国公爷。

  老国公爷是个知恩图报的,打完胜仗专门来到小镇上要报祖父的恩情,祖父热心肠,说什么都不肯收下老国公爷给的金银。这么一来,老国公爷更欣赏祖父的为人了,虎眸在刘家的小饭馆一扫,瞄准了才三岁的阿秀。

  老国公爷说,他家二孙子刚刚五岁,与阿秀正相配,干脆就定个娃娃亲吧!

  祖父忙说使不得使不得,一个乡下丫头片子怎配得上金窝里出生的小二爷。

  老国公爷瞪眼睛:“没有你就没有我,你再不答应,便是看不起我!”

  一个身高马大的大将军生气了,祖父再不敢废话,接过老国公爷递过来的玉佩信物,再将老刘家祖传的擀面杖回赠老国公爷,这门亲事就成了。

  成了亲家,老国公爷提议带老刘家去京城过好日子。

  祖父舍不得故土,不肯走。

  老国公爷就说,等阿秀及笄了,他派孙子来成亲。

  老国公爷走后,刘家面馆在西北一举成名,连新任的知府都来面馆吃过面。

  祖父抱着懵懵懂懂的阿秀,无数次提醒儿子儿媳不要把这门婚事当真,摸着阿秀的脑袋说丫头片子配不上魏二爷,唠唠叨叨,直到临死之前,祖父都攥着玉佩让儿子发誓忘了这门亲事,只要国公府不提,阿秀一及笄就另外安排婚事。

  阿秀的爹爹刘孝山对天发誓决不食言,否则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结果祖父才下葬,刘孝山就揣着玉佩带着妻儿进京投奔亲家了。

  那年阿秀七岁,老国公爷还在世,老国公爷认这门亲,在京城买了一栋宅子送给刘家,还将京城主街一处地段甚好的铺面送给刘孝山开面馆。

  阿秀一家果然跟着国公府吃香喝辣的了,每值逢年过节,老国公爷还会派人接阿秀去国公府玩。

  可阿秀一点都不喜欢去国公府。

  因为除了老国公爷,国公府上下都不喜欢她,主子们把她当丫鬟,丫鬟们把她当西北来的土姑娘,阿秀的未婚夫魏二爷更是喜欢指着她的脸喊黑丫头。

  阿秀承认,她的脸的确没有魏二爷的白。

  她哭啼啼地回了家。

  母亲李氏很生气,觉得国公府瞧不起人,刘孝山瞅瞅女儿在西北晒得红扑扑的小黑脸,计上心头,开始不许女儿出门。之后,刘孝山给女儿买上好的胭脂水粉,给女儿请街上有名的女先生,卯劲儿要将女儿养成大家闺秀。

  后来,不知是胭脂水粉管了用,还是天天躲在屋里晒不到日头,到了十二岁,阿秀的小脸还真的养白了,养得白白嫩嫩的,一双黑眼睛澄汪汪的,用刘孝山的话说,他的宝贝女儿的眼睛比刘家赶车的驴都黑亮。

  可惜,没等刘孝山送女儿去国公府惊艳众人,老国公爷过世了。

  老国公爷这一走,国公府像是一下子忘了那门亲事一般,再也没有与刘家有过往来。

  老国公爷下葬那天,刘孝山站在围观送葬的百姓当中,瞅瞅一脸哭丧却仍带傲气的魏家众人,他长长地吐了口气,回家之后,再也没有提起这门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