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十章孤臣(1 / 2)





  不是刘瑜能未卜先知,也不他之前见过这娟丽笔迹。

  而是这上面写着一首诗,一首刘瑜很熟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怎么能不熟呢?唐宋八大家的诗作,刘瑜当年不知来回背了多少次。

  这首就是王安石的《元日》!

  高俅其他方面的有没能耐另说,但至少这厮看人还是有眼色的。

  他能说贵人,自然是贵人。

  贵人,女性笔迹,王安石的诗。

  刘瑜自然一看就知道,是王安石的女儿王苘的手笔。

  “原来如此。”刘瑜看着这份书信,却就笑了起来。

  他连着先前魏岳所托的那句唐诗,也想通了。

  无他,因为看着这诗,刘瑜就想起了此时大宋的政治氛围!

  变法啊!

  熙宁年间的变法,就是从今而始的。

  “京师暗流激荡吧?”刘瑜冲着蔡京问道。

  后者下意识回了一句:“正是如此,欧阳公听闻求去,官家数番挽留。”

  说了这么一句,蔡京望着刘瑜,先前那种被刘瑜看透的恐怖感觉,再一次涌上心头!

  这年头,消息就是靠书信和口口相传啊,蔡京知道刘瑜明明没有离开陈留县的,而且近日还和地头蛇向家对上,那刘瑜是怎么知道京师的政局?这太可怕了!蔡京当真是有些心悸的,因为这不可能啊!

  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唬没读过书的人可以,唬蔡京这种学霸,那是说不通的。

  没有资讯,刘瑜如何能知道京师的政局?

  “先生安有未卜先知之能?”他心神大震之下,情不自禁,却就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刘瑜没有跟他打什么机锋,直接把那份薛涛笺递到了蔡京面前。

  “春潮带雨啊,只怕开春之后,欧阳公就求仁得仁了。”刘瑜苦笑了起来。

  魏岳托的这句话,便在“晚来急”三个字上。

  只等开春,新法的变革,便有大刀阔斧之势。

  这一点,不必魏岳提醒,刘瑜当然是知晓的。

  只不过纸上得来终归浅,身在这大宋熙宁年间,方才感受到这新法变革,朝野所受到的牵扯和震动。至于魏岳托来的后半句,则是告诉刘瑜,他在这陈留,不会受新法变革的牵扯,任由得刘瑜“舟自横”。却是催促他尽快把字验弄出来。

  “魏某人这回是看走眼了。”刘瑜说着,弹了弹那张薛涛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