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二章不争气,也让人苦恼(1 / 2)





  孟羽兮平素里鲜少打扮,这些习惯都是从清河便有的。清河民风淳朴开放,对姑娘家并没有像京城闺秀那样严格。

  一般闺阁女子讲究以娴静为美,女子就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要温婉贤淑,就该待在闺阁里,足不出户才好。

  便是出门,也要打扮精致得体,不容有半点差错,不然会惹人笑话。

  但在清河,百姓们更喜欢灵动活泼的姑娘家,并不拘着她们,必须得待在家中绣花。

  清河的姑娘家,更多的是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而非坐在闺阁弹琴作画。

  当然这也并非说,清河并无才女。北冥有四位姑娘以才名远扬,便是京温云清河崔邯郑郑。

  这句话指的便是京城温家大小姐,云家二小姐,清河崔家小姐,邯郸郑家姑娘。

  这其中的清河崔家,也是当今太后娘娘的娘家,崔家的小姐各有才名,琴棋书画皆有所长。

  在北冥,清河崔家的姑娘在名家闺秀中是排得首位名号的。

  孟羽兮在清河呆了几年,同崔家的小姐也常有往来,不过最闹得来的,还是和崔家二小姐。

  她在清河,经常同崔二小姐她们游湖作乐,闲暇时还会去狩猎,在山林烧烤。

  在清河的几年,真是她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比起京城的层层规矩,她真是更喜欢轻松的清河。

  也难怪,崔家明明是太后娘娘的母家,可崔家却待皇上登基后,便回来祖籍清河,祖孙在京城当官极少。

  而且,清河崔家的姑娘素有雅名,求娶的人家多是勋贵世家,可崔家高嫁的女儿甚少。

  孟羽兮曾听崔二小姐提过两句,说是崔家不需要用女儿的婚事来谋取利益,只愿嫁得好,不用委屈自己便可。

  所以,崔家的女儿几乎都嫁入简单的人家。

  因为勋贵世家要守的规矩实在太繁杂,顾虑这个禁忌这个,一丝自由都没有。

  而且,勋贵望族多半都三妻四妾,男子娶妻,就只是娶一个当家,整理后宅的女子。

  可在清河,名门世家基本一夫一妻,除了每一代的家主需要利益联姻,其余都是娶心仪之人。

  没有利益,婚后生活就简单得多,女子不需要每日精打细算,辛苦维持后宅生活。

  清河的生活,十分简单质朴。

  去过了的,都不愿意离开。

  当初,她爹爹稳定了清河的战事,便早早就为她物色夫家,他们都希望她能留在清河生活。

  毕竟,比起宁安侯府,清河才算得上他们的家。

  想到崔家,孟羽兮思绪也被扯开,联想得也多了。她知道,她爹爹是想将她许给崔家的,而崔家也有意结亲。

  若非,皇上忽然召她们回京,今年她及笄,崔家便会上门说亲。

  倘若没有年幼时与太子殿下的初见,她并不会排斥崔家的婚事。因为她总要嫁人的。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崔家是不错的选择。

  孟羽兮一只手撑着脑袋,另一只手撩开车帘一角,望着街上玩闹的人群,思绪又飘远了。

  听着罗瑶她们提起一个月后的女儿节,孟羽兮松下车帘,靠在塌上,沉默下来。女儿节过后,她也要及笄了。

  不知道她爹爹对她的婚事有何打算,圣上又是什么想法。

  若非不是为了给她指婚,皇上是不会只让她们母女回来。

  孟羽兮想起太子殿下,有些酸酸,北冥皇室,自古没有手握兵权的女儿为后。

  所以,皇上应当不会将她指给太子,若不是太子殿下,也定然会是勋贵子弟。

  京城的女儿节,达官贵人家的姑娘都会去皇宫参加宴会,由皇后娘娘主持。

  姑娘家准备才艺,有皇后娘娘和长公主,以及德高望重的夫人来评,依着名次赏赐花灯。

  每一盏花灯都有祝福,皇家的祝福,总是别有深意。

  且每年女儿节过后,宫中都会有赐婚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