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2章(1 / 2)





  “托夫人的福,姑娘一切都好。前些日子才绣了个屏风的绣面出来,请了陈管家拿去铺子里镶框子去了。这几日屋里闷热,便上八少爷那里跟着一起听先生讲学去了。”丹桂回道。

  璧容一怔,笑着打趣道:“怎么突然读起书来了,莫不是打算考个女状元回来?”

  丹桂忙解释道:“姑娘原先在朔州府时就极爱读书,只是太太有些不喜欢。”

  璧容没在继续问,笑着道:“她们做了些栗子羹,我正说差人送到你们姑娘那去呢,这会儿省事了。”吩咐夏堇多盛了一份带了过去。

  如今天气热,魏先生便将课堂从厅堂里移到了小院中,远远的便听见院墙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是《论语·子路》中的话,说的是急功好利者,往往事与愿违。

  竟已开始读四书了?璧容有些惊讶。

  推了门进去,几个孩子正襟危坐读的极是认真,倒是没有旁的学子摇头晃脑那些恶习。

  “谁还记得我昨日讲过的齐景公为见晏婴释车而走的故事。”

  “先生,我记得。”出声的是天业。

  魏先生轻轻抬手,示意他回答。

  “齐景公游少海……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眉目平和,应答如流,好似所学东西尽数烂熟于心的模样。

  魏先生点点头,很是满意,道:“此乃欲速则不达也。古有庖丁解牛莫不中音,又有春秋宋人闵其苗之不长而揠苗以助,皆为此理。”话音一转,站起身来继续道:“读书须是遍布周满,为人行事更亦如此,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此为上上举也,尔等可明白了?”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齐声道:“谢先生教诲。”

  以典故的方式教授哲理,璧容在一旁不由得暗自赞叹这魏先生教书育人真是自有一套路数。

  “先生,先生!您昨日说的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可是真的?如若弟子勤加练习,可能实现?”趁着稍作歇息的功夫,豪哥儿忙把自己憋了一晚上的问题问了出来。

  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一副极其认真的模样,可偏偏提出的问题却叫人忍俊不禁。

  魏先生轻轻一笑,回道:“世间本无不可行之事,只是行事前尚须量力而行。”

  承哥儿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附和道:“就是就是,你还是先瘦上几斤再考虑这事吧。”

  豪哥儿气得鼓起两腮,正欲与之撕扯一团,一抬眼瞧见门口站着的人,脸上登时一片喜色,大声喊了句:“母亲。”随即便迈开两条小肥腿朝门口跑去。

  自是不会真叫他冲过来撞到璧容身上,夏堇眼疾手快地把他抱了过来,使足了劲愣是没抱起来,不由道:“小祖宗,你真是该少吃两碗饭了。”

  豪哥儿一听撇着嘴道:“母亲,他们都笑话我。”

  “咱们说的也是实话啊。”夏堇仍旧不过瘾地添了一句。

  这下更是不满,哭丧着个小脸向璧容抱怨,“我也想少吃一些,可是,可是承哥儿娘每次煮的菜都太好吃了,我吃了这个,又想吃那个。”

  璧容摸了摸他的头,问道:“先生方才所讲你可都记住了?”

  豪哥儿以为母亲要考自己的学问,忙点了点头。

  “你可知欲速则不达的反面是什么?”璧容耐着性子讲道:“是要以信心、恒心、耐心待之,凡事不可未行先言败,可明白了?”

  豪哥儿思索了半响,才笑着点了点头。

  “我带了刚做的栗子糕来,只是这会儿先生还没有下课,你且先回去坐好,不可再不守规矩了。”

  豪哥儿一听有栗子糕吃胃口大开,可立刻又想起自己才下过的决心来,一张小脸尽是纠结之色,不过还是听话地坐回到了凳子上。

  魏先生道:“今日的课便先讲到这里吧。下课以后要把我今日讲的记牢,待明日我要提问的。”

  一听先生今天早下课,豪哥儿和承哥儿只差没欢呼出声,耐着性子齐声和先生道了谢,便如同两只野鸭子撒开了腿便满院子狂奔起来。

  “先生也留下一同吃些吧。”一个温婉细腻的声音适时响起。

  璧容这才注意到旁边廊下坐着的人,穿着紫衫黄裙,不是沅娘是谁。

  “人人都有,四姑娘也赶快过来坐吧。”秋桐道。

  魏秀才推辞了两次,才坐了下来。

  丫鬟们给众人分了栗子羹,又倒了解暑的绿豆汤。

  满院子都是女人,三个孩子三下两下吃完了东西早已跑的不知去向,魏秀才一个人坐在众多女人的对面吃得极是别扭。

  “你何时跑来跟着一同念书了?”璧容好奇地问道。

  印象里沈沅娘一直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性子,就是最热情的赵思思也对此无能为力,这会儿出了屋门不说,还念起书来了,莫怪乎璧容惊讶。

  “我在屋里待着有些闷,偶然一次过来给豪哥儿送袜子,听见先生讲的课,不觉竟听得入了神,从前二哥在家时常说女子也应多读书,这才动了心思。”好似要掩盖什么,亦或是怕璧容怪罪,急冲冲地补充道:“先生讲课二嫂方才也听了的,是,是极好的……”

  璧容对此倒是并无异议的,她自己本身也是跟着父亲读了不少书,自是不信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歪理,只要沅娘自己愿意,这是件极好的事情。

  正要请魏秀才多费些心,不经意间却瞧见他袖子处的一段并不起眼的缝补痕迹。

  那针法璧容再熟悉不过了。旁人缝补多用对针,沅娘却喜欢用立针,还常喜欢在收尾处打上两个梅花扣。

  只一眨眼的功夫,璧容就把抬眼看向了别处,嘴里的话直接咽了回去,一时间脑子里思绪纷飞。

  在她看来这事情总不会只是一个凑巧便可翻过去的,只是璧容还来不及闹明白,便被突如其来的另一桩事情涌上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