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1节(1 / 2)





  程千仞今夜读完‘小寒遐思’,在这卷记录剑诀感悟的札记末尾,出乎意料地看到他修习的见江山。但秋暝只写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集百家之大成’,第二句他没有看懂——‘见江山,高峰当见,不当攀’。

  他推门而出,借庭中月色练剑通宵。

  看不懂就暂且放过,札记已不剩几卷,第二夜程千仞翻开‘白露胡言乱语’,惊觉这卷与其他大不同,秋暝写了他生平见过,值得一记的人。

  笔下不乏大人物,比如皇帝陛下。

  “他来玉虚观求签,我说他此行东征必凯旋,他却还要追问以后,我那时年轻,不懂人心,直言他少年得志,中年辉煌,晚年落魄。他看上去很不高兴,拂袖走了。”

  “人总是这样,自己命不好,却怪罪算命先生。”

  程千仞无端怅然,接着往后翻。

  秋暝又写他师父,一位几百年前破碎虚空,离开此方世界的真仙。

  “……师父远行前,带我驾云游历大陆,来到雪域深处上空。我们遇到一位少年。他坐在高耸入云的黑塔顶端,一双浅金色眼睛,神色天真,面容与我差不多年纪。他看了师父一眼,他们没有说话。我上前与他聊天,问他坐在这里干什么?冷不冷?他说不冷,他在等一朵昙花开放。”

  程千仞不明所以。

  “直到重返剑阁,师父离世,我才意识到那个人、或者不该说是人,他是魔王。师父去见他,是为尝试杀他。这个认知使我脊背发寒,从那之后我开始思考,魔王是否可能被杀死?”

  时隔百年,程千仞读到此处,同样脊背发寒。

  秋暝竟然见过魔王。

  这个世界的人,有种观念根深蒂固——魔王永生不死。

  “江海有潮汐,明月有盈缺,魔王的力量源于天地,必然也有强弱循环。杀他,要在他最弱之时。”

  “魔王与天地共生,人力不可及,杀他,要借天地之力。”

  秋暝写了许多分析假想,最后只留下一句抽象、意味不明的话——‘向天借三日春光。’

  这页札记惊世骇俗,给程千仞印象极深,当他坐在玉虚观,看着窗外茫茫云海,那句话仍在脑海挥之不去。

  他身穿庄重的银白色礼服,广袖低垂,衣摆细绘剑阁云海与青松纹样,没有一丝褶皱。腰系宁复还送的山主令玉佩,墨发束在玉冠中。

  外观萧索孤寒的玉虚观,早已一尘不染,怀清、怀明扶他坐在长案后,为他整理衣摆袖口,在案上摆放一排乌木签筒。然后点燃香炉,放下白色纱幔。

  青烟袅袅,白纱朦胧,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

  程千仞没有解签的真本事,他们只好在仪轨方面多下功夫,一行人从四更天折腾到破晓。

  怀明指着那排签筒道:“多摆几个装样子,签文实在凑不够,我抄写了些诗句混进去。所以右边三个,您千万别动。”

  程千仞心不在焉地应和:“哦哦,我知道了。”

  怀清:“那我们走啦,您稳住,不要弄乱礼服啊。”

  辰时,朝辞宫的仪仗队临近,剑阁上下紧张戒备,傅克己带着一众长老弟子在山门外迎接。

  不管程千仞如何一脸冷漠,朝歌阙还是来了。在庄严礼乐中,在众弟子好奇期盼中,来到剑阁解签之地。

  玉虚观高远,程千仞只能隐约听到乐声,估算典礼进程和时间。

  乐声消失后,不知过去多久,老旧木门发出吱呀响声,一帘白色纱幔被山风吹动。

  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终将落下,那个人来了。

  帐幔后,朦胧的影子一步步走近。

  朝歌阙面覆青铜恶鬼面具,黑色长袍曳地,广袖下伸出一只兰花般剔透的手,拄着一柄墨色权杖。程千仞知道那是朝辞剑。

  “笃笃笃。”

  随他走动,权杖敲击青砖,声响沉闷。

  程千仞坐姿笔直,心脏无端剧烈跳动。

  那人端坐白纱外的蒲团上,朝辞剑平放身边。

  然后便是长久沉默,无人言语。

  程千仞隔着纱帐打量他。恍然发觉南渊一别,时隔多年,自己仍清晰记得他面具后的容颜。

  然而以他们的关系,似乎没有寒暄的必要。

  “你来算什么?”

  朝歌阙:“算我心中所求之事,是否能如愿以偿。”

  还是熟悉的低沉声音。想来面容也无甚变化。

  程千仞抬手,纱帐分开,他推出一只签筒。

  朝歌阙抽罢,递还给他。

  程千仞接过那支签,缓声念道:“黄粱一梦,山水万重,人间总相逢……?!”

  啊?!

  对方平静的声音响起:“山主,您拿错签筒了罢,我不问姻缘。”